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之蒲哈枯(哈尼族的普洱茶文化)

时间:2023-08-02人气:作者: 佚名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之蒲哈枯(哈尼族的普洱茶文化)

文章目录:

1、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之蒲哈枯

2、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之祭山

3、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之立寨门祭

4、云南哈尼族的传统节日之阿玛施

5、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之欧玛楼

6、猜你喜欢:

1、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之蒲哈枯

村寨是哈尼族人赖以生存繁衍的场所,哈尼族的村寨,一般由几个血缘家族杂居组成。他们认为村寨除了居住的房屋以外,还应包括水井、寨神林、祭地神处、磨秋场、寨门等地,这些地方是村寨祭祀的重要之地。那么今天小编就来介绍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蒲哈枯。

蒲哈枯是哈尼语,是驱赶“哈神”、呼唤寨魂的日子,是生活在云南的哈尼族的民间祭祀节日,在每年农历二月举行,仪式一般由巫师主持。

蒲哈枯节到来的时候,人们在淸晨雾浓时,带上荷包鸡蛋、炒黄豆、酒、姜和蒜,来到寨边的三岔路口,把所带的东西摆放好,巫师开始念驱赶扰乱寨子安宁的“哈神”,然后向东、南、西三个方向叫寨魂。

叫寨魂时,旁人要用三弦、巴乌、铓锣奏乐相伴,两个男青年要男扮女装表演,叫魂内容多半为叫寨魂不要在外游荡,不要在浓雾中迷失方向,又叙述在寨外流浪日子太清苦,独自寂寞又孤单,寨内有吃有喝,有衣有屋,还有歌有舞等等。

人们认为,经过这番诱导,寨魂就必定会回来保护寨子。而之所以不向北方叫魂,是因为哈尼族认为袓先乃自北方迁来,北方为祖灵居处,不必叫魂,故叫魂地点要选择到三岔路口,这样不论寨魂流浪何方,都能听见他们的呼唤。

2、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之祭山

在信奉多神的哈尼族人看来,天地间存在着强有力的天神、地神、龙树神和具有保护神性质的寨神、家神等,这些神灵是须臾不可怠慢的,要定时祭祀。那么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祭山。

祭山是云南红河哈尼族的民间宗教节日,在每年农历三月属蛇日举行。届时,人人在家备办好羊、酒和米饭等祭品,来到固定地点,祭山仪式由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主持人来主持。

祭山时,人们先点上长香,再行叩头之礼,一边口中叨念着“保佑山火不来烧”,祭山的日子里,全寨人都不进行农事生产。据老人们说,祭山的目的在于免除山火以及山火燃烧村寨。

哈尼族是半山半耕的民族,族人基本上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山是他们生存繁衍的地方。哈尼族人认为,高低不同,形状各异的高山具有某种神性,把自然界的山神秘化、人格化,人的病痛、苦乐、粮食的丰歉常与山联系在一起。

哈尼人认为有些山是被一定的神灵司管着,如果得罪了山上的神灵,轻则可使人们的庄稼颗粒无收,重则能危及人的生命,所以哈尼族崇拜某座高山,就是崇拜司管这座山的神灵,居住在山周围的人们都要定期杀牲祭祀,祈求山神不要施威发怒,而要赐福于人们,祭山的传统就是这样慢慢发展延续至今的。

3、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之立寨门祭

寨门,又叫做“龙巴门”,是哈尼族人心目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神圣之物,哈尼族人认为住在门内的人,就可以得到村社神的保护和同寨人的帮助,离开了寨门,也就离开了神和集体。那么就让哈尼族的传统节日为你介绍,哈尼族立寨门祭。

立寨门祭,也即祭寨门,是云南勐海西定山哈尼族的民间宗教节日,在每年农历三月或四月择日举行。在哈尼语里,寨门叫做“勒坑度”,或叫“裸亢”,哈尼族凡建立新寨,都要在大路口上竖寨门,在当地的哈尼族寨子,都有三道寨门:正门、后门和侧门,其中一道为主寨门,作为人鬼的分界线。

哈尼族人认为,寨门是保护人们免受鬼怪伤害的屏障,而且寨门越多越保险,所以,人们每年都要在各道门内再立一道新寨门,寨子的历史越长,寨门通常也越多。

哈尼族立寨门极为讲究,节日前夕,祭司宣布各项禁忌,立寨门当天,本寨人不外出,外寨人不得进。立寨门的每一道工序都必须先由祭司动手或示意,大家才可动手。

立寨门时,人们先挖一个洞,将茶、米、姜、鸡蛋放入洞内,用刀朝洞口比砍三下,以压邪气。然后寨主栽上门桩,架上横梁,在门两侧立上木雕的男女门神各一,画上各种花纹、图案,再把木刀、木枪、梭标、茅草等挂在横梁上。

立完后,还要在门两边各插一根雕花纹的木桩,先立供人们出入的前门,再立抬死人出寨的后门,最后立侧门。届时,每家出一男劳力,大家一起上山砍来所需木料。

相传司寨门的神是一个美丽的姑娘,立寨门的节日就是专为祭祀她,以求其保佑的。立寨门期间,野外的不吉之物不准带进寨,非正常死亡者的尸体也不能抬进寨。村中如有不测之祸,如寨内发生灾害事故或出现畸型婴儿出生,全寨人要停止生产一天,带上祭品祭寨门,或者换寨门,甚至全寨搬迁。

4、云南哈尼族的传统节日之阿玛施

哈尼族是我国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是一个内部支系繁多、文化富有神话色彩的民族。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阿玛施节,一起来看看。

阿玛施节又叫祭母节,是云南省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属龙日举行。哈尼语中的“玛”意译为“女性”、“母亲”,所以有人把这个节日叫做“祭母节”。

另一方面,哈尼族虽是多神信仰,但人们最崇敬神树,认为神树是人的保护神,哈尼语中所谓的“阿玛”,意译为“神树”或“神树林”,所以也有人把该节译做“祭神树”,也就是祭寨神树的节日。

相传,远古时人和鬼是兄弟,后因不合而分家,鬼住草木丛中,人住杂草不长处。鬼常跑去扰乱人,于是人到天神处告状,天神同情人类,遂让女儿变作树木给人类作护寨神,并叫人每年此日到鬼住的地方敲锣打鼓,生火烧灰盖住草木,以镇恶鬼,久而久之,便成了祭祀节日。

祭寨神树以家族为单位,各个家族都有各自的神树,届时,巫师先挥舞长刀,在寨内转游,意为将村里的火神、瘟神皆赶出去,然后将涂有狗血的木刀、木棍悬挂在村口,称为断路,认为这样鬼魂就无法进寨,外人见状也不能进褰。

然后,巫师带领寨人修理水井,各家取来清水冼净祭品,各户去一男子,大家一起在神树前杀一头纯黑毛大猪,用头和脚献祭,其余则平分给各户,意为与神共享。如有不生育的妇女,可到神树前抱抱供祭的猪脚,人们认为这样可以得子。

5、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之欧玛楼

生活在农耕文明扎根的土地上,无论哪个民族想要生存,都对土地和收获怀有敬畏和感恩之心。在我国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里,就有一个感恩先祖和谷神的节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一番。

欧玛楼是哈尼语,意思是祭谷王,是云南勐海西定一带哈尼族的民间祭祀节日,当地的哈尼族人,每年从谷子成熟到收割完毕,总共要举行五次祭谷王仪式,庄重地迎接农业大丰收的到来,也感谢祖先、谷王护佑之恩。

欧玛楼的五次时间,第一次是在谷子基本成熟时,哈尼族家家户户选择吉日,摘下三穗稻谷悬挂在家中祭台上,并由家长口诵祭词,意为感谢祖先和谷王的庇护之恩。

第二次是在收割前,届时找出一株分叉两枝长出两穗的稻谷,把它当作谷王,由家长在谷王前杀一只鸡,在地边煮熟后,对着谷王双手把鸡恭举至顶三次,然后将谷王割回家供在祭台上。

第三次在收割后,如果堆起的谷堆倒塌,那是得罪了谷王,家长要肃立谷堆前,敲死一只小鸡,丢一些鸡毛在谷堆周围,谷堆扎在谷苗上部,将鸡蛋放在谷苗下,祭者将谷魂塘的谷子捆成一捆,用力一刀割下,将谷穗装入包内,鸡蛋也收回,谷魂塘的谷穗要挂在谷仓内的梁上。

第四次欧玛楼有叫谷魂还仓之意,在祭祀过程中,在场的人保持肃静,谁也不能说话,以把谷魂顺利叫回仓;而第五次在稻谷入仓前,家长先要在仓里放好祭品,再用箩装些新谷,用衣服盖好,背进背出重复三次,每次背进,都抓一把新谷撒在仓内。上述祭仪都完毕后,人们才开始把新谷入仓或取食。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