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仡佬族民间故事有哪些(仡佬族民间故事有哪些传说)

时间:2023-08-29人气:作者: 未知

仡佬族民间故事有哪些(仡佬族民间故事有哪些传说)

文章目录:

1、仡佬族民间故事有哪些

2、打篾鸡蛋,仡佬族民间趣味游戏

3、关于七夕的民间故事

4、仡佬族八音鼓,仡佬族的民间乐器

5、仡佬族传统民间手工艺:仡佬族刺绣

6、猜你喜欢:

1、仡佬族民间故事有哪些

在仡佬族文化中展示着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画卷,古色古香,淳朴自然的民间生活令人神往不已。在仡佬族的民间有着很多的特色习俗,也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从仡佬族先民时代口耳相传至今,意义非凡。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仡佬族的民间故事有哪一些吧。

金角老龙王救始祖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仡佬族的始祖先民,居住在山林里,在大树上搭窝栖息,以猎狩小型动物为生。一日,先民们在山林里寻找猎物的时候,与一群猛虎不期而遇,短暂的相峙之后,先民们开始逃跑。他们逃到了山的最高处,虎群也追

2、打篾鸡蛋,仡佬族民间趣味游戏

仡佬族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打篾鸡蛋”是仡佬族的民间娱乐活动,它集体育与娱乐于一体,充分的反映了仡佬族丰富的民族文化。“打篾鸡蛋”不分年龄性别,只要有兴趣都能参与,“打篾鸡蛋”在仡佬族是种极为有趣的游戏。下面就让小编来为你介绍下仡佬族的民间游戏“打篾鸡蛋”。

“打篾鸡蛋”,又称“打篾球”、“打竹球”、“打竹秀球”,是仡佬族独有的一种传统民族集体体育竞技游戏。常在山间和田野举行,融体育和娱乐为一体,集庆礼与竞技于一身,曾普遍流行于贵州织金大营乡一带。

“打篾鸡蛋”作为一种娱乐项目,最早出现在《溪蛮丛笑》中:“仡佬土俗,于岁节数目,人赴野外分两队,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名飞紽。”飞紽,即“篾鸡蛋”,是用柔韧的楠竹或金竹细篾编制而成的,形如鸡蛋,小的如拳头,大的如足球。

有实心和空心两种,实心“篾鸡蛋”内塞稻草或碎布旧棉,空心“篾鸡蛋”内装铜钱或石粒,一般重量不超过250克。“篾鸡蛋”的外面涂有各种颜色,像一个个彩球,用以往来抛接娱乐。“打篾鸡蛋”不仅需要机智、灵巧的动作配合,还能锻炼人的力量和速度。据说在古夜郎国仡佬族先民就是将此运动作为练兵的手段之一。

贵州省务川自治县是仡佬族的发祥地,也是全国少数几个以仡佬族为主体民族命名的自治。关于“打篾鸡蛋”的来历,在务川自治县有一个传诵已久的故事。

传说仡佬人非常崇拜宝王和山王,宝王是仡佬人采丹砂的领头人,他在开荒辟草中挖出一个“圆宝”,得知是朱砂圆宝,后向周武王进贡,周武王得宝后,封他为“宝王”。山王是仡佬族人的自然崇拜,认为山有灵气,可保佑人们事事顺心、万事大吉。仡佬族人民根据仡佬族先人关于“宝王”和“山王”的传说,改编而成了“打篾鸡蛋”游戏。

在仡乡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时有位叫竹青的仡家姑娘,心灵手巧,善良美丽,深得小伙子们的喜爱。竹青向求爱者们提出,谁的篾球编得好,打得好,就嫁给谁。众小伙儿铆足了劲练技艺,结果一名叫竹平的青年以其精湛的编球和玩球技术,赢得姑娘的芳心。

从此,篾绣球便成为仡佬人爱情的象征。如今不少相爱的年轻人,还以送篾球互表爱意,青年男子更将打好篾鸡蛋作为值得夸耀的技艺。

您可能也喜欢:

嘎且且撒勒舞:“来跳美好的舞蹈”

极具民族文化的白族婚恋习俗

延续根脉的:畲族族谱

盘点畲族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3、关于七夕的民间故事

七月初七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七夕节的来历离不开牛郎和织女的传说,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美好故事,也反映出人们对爱情的向往。那么,本期的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关于七夕的民间故事。

七夕的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有很多的版本,主要讲述了孤儿牛郎依靠哥嫂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

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相见,并且告诉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们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间了,牛郎于是待在河边看七个仙女,他发现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顿生爱意。

想起老牛的话于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们洗好澡准备返回天庭,小仙女发现衣服不见了只能留下来,牛郎于是跟小仙女织女制造了邂逅,后来他们很谈得来,明白了各自的难处,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

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天帝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喜鹊也会在身边。以后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都会见面了。

4、仡佬族八音鼓,仡佬族的民间乐器

乐器是音乐的载体,我们能借用乐器来演奏出或轻柔或震撼的音乐来。由于我国的民风民俗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我国各个民族的民族乐器也是略有不同,常见的乐器有笛子,鼓,琴等等。那么,在仡佬族文化中有哪一些民族乐器你知道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仡佬族古代的乐器主要是铜鼓。《唐书》载,仡佬人“燕聚则击铜鼓,吹大角,歌舞为乐”。铜鼓在仡佬族历史上,既是礼器,又是乐器,曾非常流行,后因社会剧烈动荡变迁,铜鼓日渐失传,仅有一些有关铜鼓的残俗及传说留存民间。如清末民国初,安顺县湾子寨的老人在弥留之际,家人要将老人扶坐在铜鼓上落气后方行沐浴。平坝大狗场老人咽气时,除扶其坐在铜鼓上,还要用两面铜鼓垫脚。

仡佬族的八音乐队称八仙乐队,故八音鼓在仡佬族称八仙鼓。这是一种带柄的小手鼓,鼓身圆形,有大小不同规格,鼓面直径13厘米~25厘米、鼓框高5厘米~10厘米,鼓框木制,两面蒙以牛皮、羊皮或其它兽皮,鼓框一侧置有用粗铅丝制成的鼓柄。鼓身外表涂以红漆并绘有描金纹饰。

演奏时,左手提鼓绳、布条或持鼓柄上举,右手执小木棰敲击。演奏方法有单击和滚奏等,音色柔和。主要用于民间器乐合奏八音(又称八仙)和壮剧伴奏中。每支八音乐队、八仙乐队或壮剧伴奏乐队,都要使用一面八音鼓,是壮族、仡佬族节日、婚娶等喜庆场合中离不开的节奏性乐器,常作合奏击节之用。

猜你可能也喜欢:

浅述云南哈尼族音乐文化

哈尼族节日,哈尼族有什么节日

云南哈尼族禁忌事项

解惑:哈萨克族和汉人通婚吗?

5、仡佬族传统民间手工艺:仡佬族刺绣

刺绣自古就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中国的刺绣都是很出名的,而中国刺绣的种类也有很多,民族的刺绣的种类也有很多。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带你去了解仡佬族刺绣。看看仡佬族的刺绣有什么亮点。

仡佬族是一个勤劳而爱美的古老民族,也是一个注重和崇尚文化的民族,这一点在他们至今保留的贯首服和合和纹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仡佬族由服装来分共有14个亚支,分属穿桶裙崇尚竹和不穿桶裙崇尚鸟两个支系内。

自古以来仡佬族妇女就有用刺绣装饰衣物的习俗,在贵州省明代《百苗图》中就有所记载。仡佬族刺绣工艺精美、色彩鲜活、图案简练、布局合理。绣法主要为平绣、挑花等。彩线颜色主要为红、黄、蓝、青、绿等色。

简介

仡佬族姑娘的刺绣,从针法、设色、图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以挑花最具特色。绣法有架绣、游绣、梭绣、挑绣等。架绣是数纱绣,每横三根纱、竖三根纱的正方形对角上各绣一针,架成一个十字,用不同颜色的彩线架出很多大小规格一致的斜向小十字,组成各种图案。游绣是用套针绣法依底布画出的图样绣出轮廓,再用戗针填实内容。

梭绣是用绣花针顺绣布经纬走向飞针,绣线时藏时露,先组成网状图案,再用不同颜色的绣线在网状空隙组成小图案,使花中有花。挑绣针法,针距或长或短,有时只挑起半股纱线,也是一针,可使图形更显细密完整。

刺绣的图案可为周围环境的花草、山水、田川和各种可爱的动物。仡佬族姑娘从小学刺绣,在鞋面、围腰、腰带、袜带及衣、裤的花边,以及帘、帷、枕头、裙、荷包、手帕、褡裢、背扇等处,都绣上各种花样,点缀装饰,体现仡佬族文化的审美意识。

简介

仡佬族姑娘的刺绣,从针法、设色、图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以挑花最具特色。绣法有架绣、游绣、梭绣、挑绣等。架绣是数纱绣,每横三根纱、竖三根纱的正方形对角上各绣一针,架成一个十字,用不同颜色的彩线架出很多大小规格一致的斜向小十字,组成各种图案。游绣是用套针绣法依底布画出的图样绣出轮廓,再用戗针填实内容。

梭绣是用绣花针顺绣布经纬走向飞针,绣线时藏时露,先组成网状图案,再用不同颜色的绣线在网状空隙组成小图案,使花中有花。挑绣针法,针距或长或短,有时只挑起半股纱线,也是一针,可使图形更显细密完整。刺绣的图案可为周围环境的花草、山水、田川和各种可爱的动物。仡佬族姑娘从小学刺绣,在鞋面、围腰、腰带、袜带及衣、裤的花边,以及帘、帷、枕头、裙、荷包、手帕、褡裢、背扇等处,都绣上各种花样,点缀装饰,体现仡佬族文化的审美意识。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