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观察|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落幕,俄乌和谈还有多远?

时间:2024-06-17人气:作者: 佚名

观察|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落幕,俄乌和谈还有多远?


当地时间6月16日,首届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在瑞士落幕 本文图片均出自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6月16日,首届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在瑞士落幕。此前,约有160个国家及国际组织受邀参会。而在瑞士最终公布的参会名单中,包括92个国家及地区,以及8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其中有57个国家首脑出席会议。


泽连斯基在会上发言

此次峰会的讨论重点聚焦在乌总统泽连斯基提出的乌克兰十点“和平方案”中的三点,即“核安全、粮食安全、战俘交换以及让被驱逐的乌克兰儿童回家”。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称,与会国就乌方提出三点内容达成一致。声明最后还强调,实现和平“需要所有各方的参与和对话”。

声明重申了《联合国宪章》,并称乌方所提出的“和平方案”和其他此前所曾提出的各项“符合国际法的和平方案”,都是此次瑞士峰会召开的基础。

最终,在参会者中,共有7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联合声明,印度、南非、巴西、泰国、印度尼西亚、亚美尼亚、墨西哥、沙特、阿联酋、约旦等国则未签署。而在国际组织中,欧安组织、联合国和美洲国家组织未签署声明,仅4个将俄排除在外的欧洲组织签署。

在此次瑞士和平峰会上,俄罗斯未受邀出席。瑞士方面表示,该国一再表示对邀请俄参加峰会持开放态度,但俄方“多次暗示没有兴趣参加[3] ”,因此瑞士未向俄发出正式邀请。

在峰会期间,多国代表谈及俄方缺席阻碍了峰会取得实质性成果。俄方此前也曾多次表示,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参与,启动乌克兰和平进程将没有意义,并指责西方在向乌克兰供应武器的同时提出和平倡议是一种“骗局”。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4日评论称:“在那里(瑞士)不会寻求和平解决,不会考虑各方利益。”

就在峰会召开的前一天,俄总统普京提出了最新的停火及谈判条件,包括乌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四地全面撤军、西方取消所有对俄制裁等。但在峰会上,这一提议被乌克兰及西方多国否决。

环球网17日综合乌克兰“RBC.UA”新闻网、《基辅邮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泽连斯基16日在此次会议结束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指责俄方“还没准备好”讨论公正的和平,并提出乌方谈判条件:如果俄军从乌克兰撤出,他愿意立即与俄方进行谈判。


泽连斯基(中)16日在此次会议结束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指责俄方“还没准备好”讨论公正的和平,并提出乌方谈判条件

“实时变化”的名单

自瑞士宣布主办乌克兰“和平峰会”以来,参会者名单便成为各方关注焦点。5月初,瑞士方面发出了约160封邀请函,受邀对象不仅包括各个国家,同时也包括联合国、欧安组织和欧洲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及部分宗教机构代表。

但直至峰会召开前一天,最终的参会名单始终充满“变数”。

6月初,乌总统新闻秘书尼基福罗夫表示,已有10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意参会。随后,瑞士联邦主席阿姆赫德于6月10日表示,共有约90个国家和组织对邀请做出了积极回应,其中一半来自欧洲 。12日,自由欧洲电台援引不具名欧盟外交官的话称,参会国由93个下降至78个,但一名参与组织峰会的乌克兰消息人士否认了这一消息。

瑞士14日晚间公布的名单显示,最终共有来自92个国家和8个国际组织的57位国家元首和29位部长级代表确定出席会议,其中包括美国及欧洲多国元首,以及南美、非洲、亚洲和中东的部分国家代表。有分析指出,这一数字表明,仍有许多国家在“观望”。

美国副总统哈里斯15日代替因竞选筹款而缺席的总统拜登参会,宣布一项价值15亿美元的对乌援助,用于能源基础设施和民用安全等项目。但《纽约邮报》称,哈里斯在与世界各国领导人进行了短短几个小时的会晤后便在峰会主要日程开始前飞回华盛顿。另据路透社报道,16日峰会活动由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参加。

除西方国家外,此前据称不打算参会的沙特最终派出外交大臣参会。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Politico.eu报道称,这与泽连斯基6月12日对沙特进行未经公开宣布的访问有关。此外,乌克兰希望沙特能主办下一届和平峰会,因为沙特与中俄同时保持着良好关系。沙特暂未对此“邀约”表态。

西方媒体对于金砖国家中的巴西、印度、南非是否参会高度关注。根据最终的参会名单,巴西与联合国、梵蒂冈罗马教廷、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教区以观察员身份参会。南非派出了较低级别的代表团,而印度代表团则由该国驻俄大使率领。

峰会期间,俄罗斯的缺席被多次提及。

出席会议的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本·法尔汉·阿勒沙特表示,谈判需要在和平路线图框架内作出“艰难的妥协”,而任何值得信赖的和平进程都需要俄罗斯的参与。土耳其外长费丹同样提到了俄罗斯的缺席对峰会取得成果造成阻碍,同时指出俄乌之间缺乏信任,“每一方都将另一方(提出建议)的行动视为更广泛战争努力的延伸”。

峰会期间正在日内瓦附近参加联合国贸易会议的巴西总统外交政策顾问塞尔索·阿莫里姆也表示,“你不会与你的朋友谈判”,而是“要与对手谈判”。“我不是在为一方或另一方辩护,但我个人非常清楚,这次在瑞士举行的会议不会有任何结果。”

在峰会召开一个多月前,俄外长拉夫罗夫5月5日受访时表态,称俄方不会参加宣传泽连斯基“和平方案”的活动,并表示目前还没有可以谈判的对象。

在开幕式讲话中,肯尼亚总统鲁托在谴责俄对乌军事行动后抨击了七国集团近期就利用俄被冻结资产做抵押、为乌克兰提供约500亿美元贷款的决定。他说,“单方面侵占俄资产同样是非法的”。

奥地利总理卡尔·内哈默则将这场峰会形容为“西方回音室”(Western echo chamber),认为没有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参与,西方在这场和平峰会上将无法影响俄罗斯,并使俄罗斯改变对俄乌冲突的看法。

除参会国家代表外,瑞士右翼党派瑞士人民党(SVP)也因俄未受邀参会对政府予以谴责,称这有损瑞士的“传统中立性”。此前,该党对就瑞士中立性举行全民公投的请愿活动表示支持。

在俄罗斯之外,中国的缺席也引发了广泛关注。5月31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中方重视瑞士举办首届乌克兰和平峰会,今年年初以来一直同瑞士方面以及有关各方就此保持着密切沟通。

毛宁表示,中方始终坚持,国际和会应当具备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对所有和平方案进行公平讨论这三个重要的要素,否则难以为恢复和平发挥实质作用。中方关于和会的这些要求公平、公正,不针对任何一方,体现在近期同巴西共同发表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共识中,反映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关切。根据各方反馈以及公布的会议安排,中方提出的这三个要素看来都难以实现。会议安排同中方要求以及国际社会普遍期待还有明显的差距,中方难以参会,已向有关方通报了中方考虑和关切。

毛宁表示,我们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同各方保持沟通,共同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积累条件。

“缩水”的议程与“未被讨论”的俄版方案

尽管外界普遍对峰会成果预期较低,但日内瓦国际关系及发展高等学院教授克劳斯(Keith Krause)表示,乌克兰需要在这次会议上获得动力,并在领土完整和未来关系等问题上获得盟国的新承诺,即使加入北约和欧盟可能遥遥无期。

“我不认为任何人会妄想通过这次会议制定出新的和平计划,甚至达成某种协议来停止战场上的敌对行动。但正如过去的战争所表明的那样,包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关于和平轮廓的讨论早在战场上的战斗停止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克劳斯说道。

6月16日峰会结束后,与会各方发表联合声明称,各方就乌方提出的三点内容达成一致,包括同意扎波罗热核电站应在乌控制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运行、不接受任何威胁使用或使用核武器的行为;黑海和亚速海商业航运的安全过境对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乌农产品应安全、自由地提供至第三国;必须通过“完全交换”以释放所有战俘等。声明最后强调,实现和平“需要所有各方的参与和对话”。

路透社称,声明忽略了更棘手的问题,如乌可能的战后解决方案、乌是否可以加入北约或如何管理俄乌双方的撤军等。此外,联合声明没有选择将当前俄罗斯的军事行动称为“侵略”,而是称之为“战争”。

13日BBC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峰会联合声明的措辞直至当日仍在讨论之中,文件中部分措辞的“模糊”是为了让尽可能多的签署国、主要是全球南方国家参与支持。彭博社与路透社也均指出,说服主要的“全球南方”国家加入孤立俄罗斯的行列是乌克兰为此次会议所设下的目标。

消息人士还向BBC透露,峰会组织者面临着两难选择:是讨论“乌克兰和平方案”的更多要点、牺牲签署这一声明的国家数量,还是讨论更少要点,但收集最多国家的签名。消息人士称,基辅最终倾向于第二种方案,并在今年3月底开始相关工作,瑞士在其中也“发挥了作用”。同时,与会各方最终达成的意见将由“中间国家”传达至俄。

不过,最终西方大国及其盟友并未说服一些主要的“不结盟国家”一同签署会后联合声明,包括与会金砖国家在内的14个与会方。

此前,瑞士外长卡西斯6月10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瑞士一再表示,没有俄罗斯就不可能有和平进程。“问题不在于俄是否会参与和平进程,而在于俄何时会参与和平进程。”瑞士正集中精力寻找几乎所有现有和平计划中重复出现的问题,并将其带到第一次峰会上,以建立“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任”,从而进入“第二步”。

乌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则在此次峰会期间表示,世界各国领导人将讨论新的“联合和平计划”,乌方希望其建立在乌十点和平方案基础上。他另外补充说,乌“对尊重国际法的所有国家的所有意见持开放态度”,正考虑将“联合和平计划”提交给俄罗斯的可能性,这“可能会在第二次峰会期间进行”。在评价此次峰会时,叶尔马克表示,“我们认为这已经是成功的了,因为有很多国家(参加)”。

多个与会国提及,此后的第二届和平峰会应当考虑邀请俄罗斯与会。

就在瑞士峰会开幕前一天,普京14日就俄乌停火及和谈的条件发表了最新声明。

普京表示,乌克兰应承诺不加入北约,保持中立、不结盟、无核地位。乌军应完全撤出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地区,上述四地以及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作为俄联邦地区的地位应在国际条约中加以确定。此外,西方应取消所有对俄制裁。普京还表示,这些条件以结束而非冻结冲突为前提。如果乌克兰和西方拒绝新的和平提议,进一步的条件将有所不同。


图为俄罗斯总统普京,他于14日就俄乌停火及和谈的条件发表了最新声明

对此,乌克兰外交部发表声明称,普京在此时发出信号的目的是“误导国际社会、破坏外交努力”。叶尔马克在15日峰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乌克兰“在独立或领土完整问题上不会有任何妥协”。

在瑞士峰会期间,俄方最新条件遭到了西方多国领导人的抨击。德国总理朔尔茨称,七国集团领导人“没有讨论俄提议”,因为该提议被普遍认为是“不严肃”的,意在分散峰会注意力。英国首相苏纳克表示,普京“编造了关于愿意谈判的虚假叙述”。哈里斯则称,普京不是在呼吁谈判,而是在“呼吁投降”。

但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普京的提议“将被非常认真地考虑”。基辅政权中“也会有一些更清醒的头脑”,考虑是否值得等待局势进一步恶化。他还提到,普京的提议是“无限期的”,但前线局势是“动态变化的”,西方对于普京提议的回应有很多,但“缺乏建设性”。

俄联邦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则表示,在泽连斯基今年5月20日任期届满后,乌克兰最高拉达是该国唯一“合法实体”,而根据俄方掌握的信息,一些乌克兰议员“已经开始讨论”普京的提议。

曾“非常接近”和平

就在瑞士峰会召开的同时,各方披露了更多关于2022年俄乌和谈的细节。在2022年5月之后至今,俄乌之间的和平谈判一直处于暂停状态。

普京在6月14日讲话中表示,2022年3月5日,一位承诺已与西方领导人达成协议的“高级别调解人”与俄进行谈判。普京当时称,俄不排除乌对赫尔松和扎波罗热拥有主权,但前提是俄通往克里米亚陆路通道的权利必须得到保障。该调解人随后在基辅遭到拒绝,被指责持亲俄立场。普京表示,乌方行动受到了“西方幕后操纵者的授意”。

普京并未说明“调解人”的身份。而俄罗斯《生意人报》援引克宫官网信息称,以色列前总理贝内特曾在2022年3月5日访问莫斯科。

《纽约时报》6月15日披露的大量文件显示,2022年2-4月谈判之初,乌曾承诺成为“永久中立国”、永不加入北约,不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其领土,但要求一同签署和平协议的“担保国”在乌遭到攻击时通过建立禁飞区、提供武器和使用武力等保障乌安全。

俄方则要求乌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独立以及俄对克里米亚主权,禁止以任何形式“美化和宣传纳粹主义和新纳粹主义、纳粹运动和与之相关的组织”,且要求乌及其他相关各方取消对俄所有制裁及限制。另据《华尔街时报》今年3月披露的文件,俄方还要求俄语在乌政府和法院中与乌克兰语平等使用,但基辅并未签署这一条款。

此外,俄要求限制乌部队规模及武器数量、射程,而乌方寻求更高的上限。其中,俄希望乌导弹的射程限制在25英里以内,乌则希望射程限制为174英里,而这足以击中克里米亚的目标。

报道称,有欧洲外交官透露,当时波兰担心德国或法国可能会试图说服乌接受俄条件,并希望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为此,波兰总统杜达2022年3月24日在布鲁塞尔会见北约领导人时,举起了俄乌双方3月17日的协议文本,问道“你们谁会签署”,而北约领导人无一开口。

乌方在随后3月29日伊斯坦布尔的会面上提出,两国应通过10年或15年的外交努力“解决与克里米亚有关的问题”。俄似乎也认可了乌的中立和安全保障模式,不再特别强调俄领土要求。谈判人员还商定,两国领导人将举行会晤以消除最后的分歧。

时间来到2022年4月,尽管发生“布恰事件”,谈判仍然继续。在4月15日的文件中,双方同意乌永久中立,可加入欧盟。双方还同意将克里米亚排除在条约之外,即将其置于俄罗斯控制之下,但乌克兰不承认这一点。不过,俄要求一旦乌遭到攻击,只有在经包括俄在内的所有担保国批准后,各担保国方可向乌提供援助。乌谈判成员称,这让乌丧失了继续谈判的兴趣。

在2023年12月日内瓦的一次会议上,乌克兰谈判小组成员查利(Oleksandr Chalyi)说道:“我们设法找到了一个非常真实的妥协方案。我们在(2022年)4月中旬、4月底非常接近以某种和平解决方式结束战争。”

如今,俄乌冲突相关各方回到2022年版本协议的可能性似乎已经微乎其微。美国智库昆西研究所在今年2月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乌克兰的最大希望在于通过谈判达成一项解决方案,保护自身安全,减少再次遭到进攻或局势升级的风险,促进欧洲和世界更广泛的稳定。然而,除非俄乌双方和西方都认为解决方案能充分满足各自的利益,而且比继续战争更可取,否则任何解决方案都不会持久。

《生意人报》在瑞士和平峰会结束后评论称,此次联合声明中乌克兰的立场与俄方提出的最新条件发生“正面冲突”。无论是基辅及其盟国还是莫斯科都不打算拉近立场,这意味着各方将继续在战场上说服对方自己的正确性。

《纽约时报》则称,这场战争更有可能以令人不安的停战告终。专门研究和平谈判的剑桥大学国际法教授马克·韦勒(Marc Weller)分析称,西方主要国家预计将把重点放在捍卫乌克兰未来与俄罗斯的战线上,“而不是寻求跨越战线的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