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围堵中俄贸易,G7要警告中国小型银行

时间:2024-06-11人气:作者: 佚名

围堵中俄贸易,G7要警告中国小型银行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将从13日起在意大利举行。路透社9日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称,美国官员预计G7将会向中国的小型银行发出新的严厉警告,要求它们“停止协助俄罗斯规避西方的制裁”。


图为七国集团国旗

报道称,G7领导人预计会在闭门会议期间重点讨论中俄贸易不断发展对俄乌冲突造成的影响,并商讨应对措施。路透社援引一名知情人士的话说,G7峰会将着重针对中国小型银行,有关警告声明的具体格式和内容仍在协商中。

不过,知情人士透露,预计G7领导人不会立即对任何中国银行采取惩罚性措施,例如限制有关银行使用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国际结算系统,或切断获得美元的渠道。

美国总统拜登去年年底签署行政命令,威胁要对任何协助俄罗斯逃避西方制裁的金融机构实施制裁。半年多以来,美国一直在酝酿相关动作,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华盛顿将宣布新一轮针对金融和非金融目标的制裁措施。

在此背景下,中俄之间的正常合作再遭美方泼脏水。负责国际经济事务的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达利普·辛格对美国跨党派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表示,他预计G7领导人将把矛头指向中国对俄罗斯的经济支持。路透社称,近期,中国大型银行因担心可能遭到制裁,逐渐减少涉及俄罗斯贸易的跨境支付,这使得一些企业将金融服务转向边境的小型银行。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俄之间完全是正常的贸易。在美国的撺掇下,G7企图通过制裁警告恐吓作为中俄贸易主力的中国中小企业,迫使其放弃俄罗斯市场,根本目的是对俄罗斯实行更为严密的经济围堵,使俄罗斯经济与世界经济脱钩。张弘认为,这证明西方国家在俄乌局势上已陷入非常焦躁的状态。

张弘补充说,同时美国也企图达到在经济上打压中国的战略目的。现在美国和欧洲也没有完全放弃与俄罗斯的贸易。美国仍在从俄罗斯进口核电站燃料,欧洲也仍在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在这种情况下,西方要对中国金融机构进行制裁,这是明显的双标。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毛宁此前强调,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光明正大,符合世贸规则和市场原则,不针对第三方。毛宁还提到,俄罗斯进口的武器零部件和两用物品超过60%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

延伸阅读

俄方:用威胁语气对我们的中国伙伴说话 美或承受不起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本周早些时候,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继续炒作,污蔑中国出口大量军民两用产品,在幕后助力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并威胁称要对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实施制裁。

综合塔斯社、“今日俄罗斯”(RT)等俄媒5日报道,当地时间周三,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对此驳斥道,美国政客应该要认识到,在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主权国家和强国”打交道时,敲诈和威胁都是不可接受的。中国不会被任何人吓到,即便是美国。

“我们非常清楚,我们的中国伙伴不会接受这样的话语、这样的声明、这种等同于勒索的威胁。中国是一个大国、主权国家和强国,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即便是美国,也不太可能承受得起用这种语气对中国说话(的后果)。”佩斯科夫补充道,“也许目前,美国领导层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这一点。但他们迟早有一天会懂得。”

他进一步表示,俄罗斯与中国站在一起,批评美国发出此类威胁是完全不合适的举动,“我们确信中国人不喜欢这样,我们完全支持他们。俄方认为,这种带有威胁的语气是绝对不合适且不可接受的。”

佩斯科夫强调,俄罗斯和中国都是主权国家,俄中关系正在稳步发展。“正如我们一再声明的那样,这种关系不针对任何人,而是追求一个共同目标:发展互惠互利、相互尊重的合作,以增进两国人民的福祉。” 他总结道。



佩斯科夫发声 资料图

RT报道称,美国当局早前制裁了几十个中国企业及个人,毫无根据地指控他们向俄罗斯出售军民两用的商品和零部件。莫斯科和北京都否认了这一指控,克里姆林宫也强调从未要求中国提供此类援助。

本周二,美国财长耶伦在国会参议院拨款小组委员会作证时,老调重弹称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有所增加”,特别是“某些可能对俄罗斯的战争努力至关重要的军民两用产品”,华盛顿对此感到担忧。

“我已经向中国政府领导层明确表示,这是我们不能容忍的,我们打算对这种行为进行制裁。”她叫嚣道。

对于美方污蔑,我驻美使馆、外交部等多次严正声明,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国一贯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致力于劝和促谈,中俄之间的正常经贸合作不应受到干扰或限制,中方也不接受指责和施压。

5月9日,对于美国以涉嫌支持俄军工能源发展为由制裁20家中企,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回应表示,中方一贯反对缺乏国际法依据和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措施。美方在维持符合自身利益的对俄贸易的同时,以所谓涉俄为由制裁中国企业,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和经济胁迫行径。中方对此强烈反对。美方应立即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综合俄新社等5日报道,当天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大型国际新闻社负责人举行座谈会时谈及俄中经贸关系。他指出,俄中贸易规模超出预期。据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早前介绍,202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2400亿美元。



普京6月5日与国际媒体举行座谈会 俄新社

普京说:“中国是我们15年来的主要经贸合作伙伴。我应该说,我们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正确的,现在的贸易额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中国的统计数据显示,贸易额已达2400亿美元;我们的数据略低,约为2300亿美元。但问题的关键甚至不在于贸易额,而在于我们正在实现贸易多样化,并且做得相当成功。”

普京指出,俄中关系发展并达到目前的水平,“与当时的一些政治形势发展无关”,而是由来已久,并且基于根深蒂固的共同利益。他补充说,两国合作都是“非常谨慎、冷静、循序渐进”地从共同利益角度出发采取行动的。

G7呼吁共同应对中国产业政策 德法明确反对与中国爆发贸易战

地时间5月24日,七国集团(G7)财长和央行行长在意大利北部城市斯特雷萨举行会谈,对华贸易成为主要议题之一。在美国财长耶伦共同应对中国产业政策的呼声中,法德明确反对与中国爆发贸易战。法国财长勒梅尔表示,中国仍是欧洲的经济伙伴,避免与中国发生贸易战很重要。德国财长林德纳也指出,贸易战只有输家,不可能有赢家。


法国财长勒梅尔反对与中国爆发贸易战

据路透社报道,七国集团财长24日在会议中称,面对中国不断增长的出口实力,各国应结成共同战线应对所谓中国“不公平”的产业政策。勒梅尔称,美欧的“首要挑战”就是“确定与中国的公平贸易规则”。

他把矛头指向西方近期热炒的“产能过剩”。“中国的工业产能过剩。七国集团必须统一战线。”他补充说,“我们必须利用所掌握的一切手段,无论是在七国集团层面还是在欧洲层面,保护我们的工业利益,保护我们免受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影响。”

与此同时,勒梅尔强调,避免与中国发生贸易战很重要,因为中国仍然是“我们的经济伙伴”。

林德纳对记者表示,德国作为一个成功的出口国,在自由、公平和开放的全球贸易中拥有既得利益。

“我们还严重依赖全球多元化的供应链。”林德纳表示,其他国家也必须维护好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分裂只会产生输家。

“贸易战只有输家,你不可能赢。”林德纳说。

他还称,针对中国的贸易指控必须得到客观和非常仔细的审查,就算要采取联合行动也应通过世界贸易组织。

路透社称,“柏林急于避免破坏与中国这一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关系”。

《纽约时报》21日发文指出,德国官员对采取严厉措施持谨慎态度,因为这可能导致中国将宝马、大众等德国汽车制造商拒之门外。德国总理朔尔茨上周发表讲话时说,“我们不应忘记,欧洲制造商,还有一些美国制造商,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成功,也向中国销售了大量在欧洲生产的汽车”。


图为德国财长林德纳

美国政府上周宣布,对包括电动汽车电池、计算机芯片和医疗产品在内的一系列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引发了人们对全球贸易对抗和分裂的担忧。尽管美国尚未要求盟友采取类似措施,但耶伦23日表示,她希望七国集团盟友能够表明,他们与美国站在一起。

耶伦在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她希望“以市场为导向的国家”对中国主导的产业政策竖起一道“反对之墙”(a wall of opposition),这是其本周在会议上所要推动的一个关键议题。

耶伦声称,G7以外的许多工业发达的“民主国家”,包括墨西哥、印度和南非,都对中国在电动汽车、太阳能产品、半导体、钢铁和其他战略行业的“过度投资”感到担忧。如果中国不改变政策,包括从增加生产转向刺激内需,市场驱动型经济体将面临来自中国的大量廉价出口,这将威胁到其制造商的生存能力。


5月23日,美国财长耶伦在意大利举行新闻发布会

尽管德国政商界近来多次警告欧盟不要效仿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惩罚性关税”,但意大利经济部长吉安卡洛·乔尔盖蒂表示,欧盟在关税问题上追随美国的脚步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他24日接受意大利国家电视台RAI采访时说:“美国已经做出了非常艰难的决定,欧洲可能不得不考虑是否也这样做。”

他称,鉴于美国关税可能导致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增加,七国集团保持团结、欧洲国家不要加剧内部竞争是至关重要的。

“美方炒作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完全背离客观事实和经济规律,本质上是保护主义。”我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5月22日反问,“按照美方的逻辑,什么商品出口多了,什么就是‘产能过剩’,那美方每年大量出口的大豆、飞机、天然气,不也是产能过剩吗?七国集团财长会难道不应该首先聚焦美国的这些产能过剩问题吗?”

汪文斌指出,美方以“产能过剩”为名,试图胁迫七国集团成员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筑栏设限,实际上是要组建一个“保护主义同盟”,与开放共赢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不仅将损害相关国家消费者福利,也将对全球绿色转型造成干扰和破坏。

汪文斌表示,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深化新能源产供链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希望各国坚持开放合作,拒绝保护主义,争取共赢,避免“多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