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美国之前啥也没做,拱手让给中国了”

时间:2024-06-05人气:作者: 未知

“美国之前啥也没做,拱手让给中国了”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上个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美国将维持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华征收的“301条款”关税,并对中国“目标战略产品”大幅提高关税。其中,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从25%提高至100%,相关举措将于今年8月1日起生效。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6月4日,美国能源部长珍妮弗·格兰霍姆为这一无理举措辩解称,加征关税对于维持美国汽车行业健康至关重要,美国需要发展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因此美国政府将通过“强硬态度”来保护制造业支柱。

格兰霍姆称:“我们要发展这个产业,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就会把整个行业拱手让给中国,就像太阳能电池板产业一样。”她还声称,中国的产业政策“非常激进”,“以前我们什么都没有做,现在我们正在采取行动。”

格兰霍姆表示,美国希望拥有新的制造业支柱,因此美国政府必须采取“强硬的态度”。她强调,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正在“竭尽全力降低产品价格”,将价格更为低廉的中国电动汽车拒之门外不会阻止美国制造商降价。


美国能源部长格兰霍姆(视觉中国)

部分美国共和党政客对拜登政府的电动汽车政策感到不满,主张取消对美国电动汽车产业的补贴。对此,格兰霍姆也扯上中国,声称拜登政府的补贴政策是“对中国的反击”,共和党人提出的要求是“政治失职”。

“在我看来,对于任何一位国会议员,取消在你所在选区创造就业机会的补贴是很难的。”格兰霍姆说,“我认为商界会强烈反对……任何一位总统都会支持反击中国的产业政策——这就是我们作出的反击,这是我们的应对方式。”

此外,格兰霍姆告诉路透社,拜登政府已拨款75亿美元用于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预计到今年年底,美国将有约1000个公共充电桩投入使用。但她承认,这项建设工作面临困难,目前美国只建成了一小部分充电桩,其中部分设施尚未通电。

当地时间5月2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根据总统拜登指示,该办公室经研判后决定维持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华征收的“301条款”关税。特朗普执政期间以所谓“国家安全”为借口,于2018年和2019年援引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现任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尽管多次声称“考虑削减对华关税”,但迟迟没有采取实质行动,依旧坚持特朗普时期的大部分关税。随着11月美国总统选举临近,在中国电动汽车、光伏等产品畅销全球的背景下,拜登政府还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称,针对中国电动汽车、汽车电池、太阳能电池板、钢铁和铝产品等一系列商品的进口关税新规将在今年8月1日生效。其中,对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是原来的四倍,从25%提高到了100%。

美联社和路透社此前分析指出,拜登在大选前采取与其前任特朗普相同的对华加税的做法,明显违背了美国曾长期推行的自由贸易共识,是想告诉选民,“他们都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然而在世界两大经济体紧张局势加剧之际,这些措施可能会招致中国的报复,引发更广泛的贸易冲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近日指出,美方继续将经贸问题政治化,进一步增加对华关税是错上加错,只会显著推升进口商品成本,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更多的损失,令美国消费者付出更大的代价。据穆迪公司推算,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加征对华关税92%的成本,美国家庭每年增加开支1300美元,美方的保护主义举措也将对全球产供链的安全稳定造成更大破坏。

延伸阅读

耶伦被问住:照你说的,我们是输给中国了吧

当地时间5月9日,美国公共媒体(APM)经济电台节目“Marketplace”更新了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对话的节目内容,双方就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美中关系等话题展开讨论。

谈及耶伦4月初访华以来频频炒作中国电动汽车、太阳能等领域存在所谓“产能过剩”问题,主持人凯·雷斯达尔(Kai Ryssdal)直接抛出一个疑问:“有没有可能我们只是在这些领域被中国打败了?”

在听到耶伦又给出了“中国企业获得了政府大量补贴导致竞争环境不公平”这样干巴空泛的“标答”,雷斯达尔明显不认同,他继续追问道:“难道他们的补贴比我们的芯片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提供的补贴还要多吗?我们可是投入了数十亿美元。”

这下把耶伦逼问出了“真心话”——她不得不承认,对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电池、可再生能源等重要战略领域,“美国会非常明确地针对这些领域进行投资补贴,但我们不希望看到中国向这些企业提供大量补贴,这会让我们的企业破产”。



耶伦4月初访华以来频频炒作中国所谓“产能过剩”问题 资料图

耶伦继而又翻来覆去地絮叨她那套“中国太阳能电池板产业在21世纪初冲击了美国产业,导致许多美国工人下岗”的故事,为其企图阻碍中国发展的行为平添所谓“正当性”。

“我们并不是要主宰世界,成为世界上唯一提供这些产品的国家。但我们确实认为,为了国家安全,为了供应链的弹性,为了创造良好的制造业就业机会,让人们能够在这些行业有所作为,对重要战略领域进行投资补贴至关重要。”她理直气壮地说道。

中国提供补贴是“令人担忧的不公平竞争”,到了美国这儿就成了“至关重要的投资”。美方虚伪霸道的嘴脸毫不掩饰,简直令人咋舌。

此外,节目中谈及耶伦对中美关系趋暖的看法。她表示,美中关系在过去一年明显改善,两国正在寻找建设性合作的方式。

听到主持人说起自己在中国吃中餐的新闻在社交媒体上关注甚多,耶伦还自夸道:“我认为中国人很高兴看到一个欣赏中国文化的人,而且还是一个他们可以认同的普通人。”

但尽管中美关系自去年旧金山会晤后有所缓和,像耶伦、国务卿布林肯、商务部长雷蒙多等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却仍在不断领导打压、限制中国的行动。雷斯达尔指出了这种“说一套做一套”,对耶伦一边说“美国不希望与中国脱钩”示好,另一边又威胁称“所有应对中国的手段都会列入考虑”提出质疑。

而耶伦则摆出一副怪贴心的姿态,为美方对中国施加的各项限制辩解称:“中国担心,我们说的‘国家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并借此为由损害他们的经济进步。我的工作就是向他们解释,我们正在努力谨慎地制定限制措施。如果他们认为我们的限制过于宽泛,我们也会开辟一条渠道来倾听他们的关切。”



“Marketplace”节目截图

近一段时间,在美西方一些政客、媒体的彼此呼应配合下,“产能过剩论”成为美西方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新一轮质疑话术。他们把中国自主发展积累的比较优势歪曲为“不公平竞争”,把中国造福全球的优质产能抹黑为“冲击世界经济”,此举引来不少反对之声。

日本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丸川知雄10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美国财长耶伦炒作此类论调可谓无事生非,“作为经济学家,耶伦应当明白,推行保护主义不能解决问题。”

彭博社气候和能源领域专栏作家大卫·菲克林近日也在评论文中指出:“如果一个国家能向你提供廉价商品,你应该买它,然后把你廉价的商品卖回去,这就是标准经济学,这就是比较优势。如果你查看中国各家公司在公司层面的数据,会发现并不存在所谓依靠补贴的证据,而你所看到的则是一个非常庞大、充满竞争力的产业。”

我外交部也对此多次回应。4月30日,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再次表示,美方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看似谈经济问题,实则荒腔走板,违背了比较优势这一西方经济学200多年来的基本原理。各国都会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是国际贸易的本质。如果生产超出本国所需就被称为产能过剩,要求压减产能,国与国之间还拿什么来开展贸易?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占产量12%就被说成产能过剩,那么德国80%、日本50%、美国25%的汽车产量用于出口,难道不是更严重的产能过剩?更何况,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测算,要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当前产能远不能满足市场实实在在的需求,又何谈过剩?

美方明知违背经济学常识和产业发展事实,也要给中国扣上“产能过剩”的帽子,充分说明美方所谓“产能过剩”并非市场定义下的结论,而是人为制造的虚假叙事和泛政治化的认知操弄,目的在于遏制中国高质量发展,剥夺中国正当发展的权利。真正“过剩”的不是中国的产能,而是美国缺乏自信的焦虑和针对中国形形色色的抹黑。

我们敦促美方将不寻求遏制中国经济发展,无意阻止中国科技进步的表态落到实处,停止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的虚假叙事,停止用不公平、非市场手段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停止破坏全球绿色转型发展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