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4、山水翠: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5、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此诗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的意思和出处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什么愿望
意思: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实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该句出自《诫子书》,《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0)人阅读时间:2024-07-3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什么意思
意思: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0)人阅读时间:2024-07-30韩愈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是什么意思
意思: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师说》。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0)人阅读时间:2024-07-30火箭怎么做(火箭怎么做简单又好看)
1、在你的纸上画一个圆圈。你会用这个来形成火箭的鼻锥。流线型和尖头锥将真正增加您的纸火箭的空气动力学。2、把整圈都剪掉。慢慢来,稳扎稳打,尽量把它保持为一个完美的圆圈。3、用圆圈做一个圆锥体。接下来的这些步骤将帮助你把你(0)人阅读时间:2024-07-3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
意思: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2024-07-30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的意思和出处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什么愿望
意思: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实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该句出自《诫子书》,《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2024-07-3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什么意思
意思: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2024-07-30韩愈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是什么意思
意思: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师说》。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202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