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百科

温州平阳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政策

时间:2023-06-01人气:作者: 未知

温州平阳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政策

  一、招生对象

  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对象为2017年8月31日及之前出生,符合本县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初中七年级新生招生对象为符合本县入学条件的2023年小学毕业生。

  二、招生计划

  根据国家及省对校均规模、班额控制及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有关规定,结合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省政府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任务要求、实际入学需求和近几年招生情况,我局将编制、核定、下达2023年招生计划,并予公布。同时在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设定所有学校招生计划数和最大班额数,严禁学校无计划、超计划、扩大班额招生。

  三、招生办法

  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采取分类分批报名录取的办法,切实做好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工作。公办学校按照“住、户结合,免试就近”的原则,对报名对象进行审核、分类排序,有序安排入学。民办学校录取步骤和规则严格按照2020年“公民同招”政策执行。

  凡2023年春季在本县普通幼儿园、小学就读的适龄儿童、少年,其基本信息将统一导入招生系统并与学生监护人手机号关联,学生监护人可直接通过关联手机的浙里办APP增补相关信息并参与本县招生;未在本县就读的,需先在规定时间内在浙里办APP登记基本信息并通过审核后,方可参与本县招生。每位学生只有一次录取机会,一旦被某一所学校录取,就不再参与其他学校录取。

  (一)公办学校招生

  1.施教区学生

  申请在本县施教区学校就读的适龄儿童、少年,按以下批次依次安排入学:

  第一批:施教区范围内拥有户籍和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下同)住宅产权(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份额占比100%,下同)的适龄儿童、少年。

  第二批:施教区范围内拥有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

  符合以上两个批次的适龄儿童、少年申请在施教区学校就读的,于规定时间内在浙里办APP上确认。2014年6月前其父母或本人持有施教区范围内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按第一批次执行。每一批次采取按户籍登记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录取,额满为止,未被录取的适龄儿童、少年可由学区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到辖区内其他仍有空余学额学校就读。若欲申请民办学校就读或其他公办学校统筹,则先不申请在施教区学校就读,若民办学校或其他公办学校都不能录取,再行申请。

  2023年5月31日以后申报、迁移的户籍不作为今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施教区划分依据。

  2.统筹学生

  申请在居住地非施教区公办学校就读的适龄儿童、少年,只有在该学校仍有空余学额的情况下,才能按以下批次依次统筹安排:

  第一批:本县户籍其父母在居住地拥有住宅产权(截至2023年5月31日,下同)的适龄儿童、少年。

  第二批:本县户籍其父母在居住地拥有无产权住宅(含正在办理产权住宅)且2014年6月以来实际连续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外县户籍其父母在居住地拥有住宅产权的适龄儿童、少年。

  第三批:其父母在居住地购买住宅且在商品房合同备案后并实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

  符合以上批次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浙里办APP进行登记(逾期作自动放弃处理,下同)。每一批次中,通过审核的由学区根据辖区内相应学校空余学额,结合实际居住等情况,分别采取按住宅产权证件、电费开户或过户、商品房合同备案等登记时间先后顺序依次统筹安排,额满为止;未被统筹安排的学生可回施教区学校就读。对于以上三批次招生结束后仍有空余学额的学校,可由学校所在学区或县局直属学校根据未被招收的学生居住等实际情况制定招生方案,报县教育局核准后公布执行。

  3.随迁子女

  进一步落实好《居住证暂行条例》《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有关规定,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政策。全面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家长常住地公平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持有我县《居住证》的适龄儿童、少年申请在我县公办学校就读的,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浙里办APP进行登记,根据公办学校空余学额情况优先统筹安排。未办理《居住证》的,根据公办学校空余学额及居住登记等情况统筹安排。高积分新居民子女入学按《平阳县新居民服务中心 平阳县教育局关于做好2023年参加量化积分管理新居民子女入读辖区指定公办学校工作的通知》(平新居民〔2023〕3号)实行。

  4.特殊儿童、少年

  大力推进融合教育,落实残疾儿童少年入学评估安置制度。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分批就近安排轻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采取集中教育,个别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送教上门服务,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二)民办学校招生

  1.直升生

  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小学部毕业生可享受直升资格。在招收直升生的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小学六年级就读(以电子学籍记载为准)的适龄少年及其父母对所在民办学校初中部办学、招生计划、收费标准等情况经全面了解并认同的,可在民办学校统一招生前于规定时间内在浙里办APP申请直接升入其初中部就读。当直升生申请人数未超出相应初中招生计划数时,全部录取,多余名额按民办学校的招生录取规则再统一招录;当直升生申请人数超出相应初中招生计划数时,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民办学校不再进行统一招录。直升生被民办学校预录取后放弃的,不再参与本县民办学校招生,并按公办学校招生降至后一批次统筹安排入学。

  2.统招生

  ⑴报名条件

  本县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可自主申请到本县民办学校就读。非本县户籍适龄儿童、少年申请到本县民办学校就读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具有本县小学毕业学籍;②其父母在本县拥有住宅产权;③本人或其父母已经在本县办理《居住证》。民办学校不得额外设置或误导宣传报名前置条件。

  ⑵报名及录取方式

  符合上述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及其父母全面了解相关民办学校办学、招生计划、收费标准等情况并认同的,于规定时间内在浙里办APP提交报名申请,逾期不予补报。报名时最多可不分先后选择我县两所学校,不得跨县兼报。招录工作采取两轮申报,分批录取的方式进行。

  3.收费方式及标准

  民办义务段学校按政府指导价收费。学校根据县价格主管部门确定的标准进行公示后收费。所有新生统一按收费公示标准收取费用和开具发票。县教育局及相关部门将加强教育收费的监督检查工作。

  4.录取办法

  民办学校第一轮招录,当申请人数未超出学校招生计划数时,全部录取;当申请人数超出学校招生计划数时,实行电脑派位,电脑派位将为所有报名对象生成顺序号,并按招生计划数依次录取。因放弃或被取消预录取资格而空出的学位,按顺序号在未被其它民办学校预录取的报名对象中依次递补。被民办学校预录取后,需在规定时间内缴费确认,未在规定时间内缴费的视同放弃。被两所民办学校同时预录取的,在规定时间内以自愿缴费确认为准;被其中一所民办学校预录取的报名对象,即使放弃录取也不再具有另一所报名民办学校递补机会;未被任何一所民办学校预录取的报名对象,可根据电脑派位顺序号在规定时间内等待相应民办学校依次递补机会。

  录取结束后,还有空余计划的,经县、市教育局同意,学校可补招一次,不再设置报名前置条件。未被任何学校录取的适龄儿童、少年,可报名参加招生不足民办学校补录,不受区域限制,每人限报1所。补录报名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的,一次性全部录取;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

  填报民办学校但未被预录取的,按照公办学校招生同等待遇安排入学;被民办学校预录取后放弃的,按公办学校招生降至后一批次统筹安排入学。

  (三)政策照顾学生

  1.烈士子女;符合条件的现役军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公安英模、因公牺牲伤残警察、因公牺牲军人、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D类以上人才企业正高和企业博士子女等。

  2.县委、县政府委派的援藏援疆援川援青及援外干部子女;符合条件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华侨华人子女;省、市绿叶奖获得者、县级及以上劳动模范、县级及以上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子女;E类以上人才、引进人才、“飞地”人才子女等。

  3.对本县教育事业有较大贡献者子女:

  ⑴县级及以上尊师重教先进个人;

  ⑵中学高级教师或县级学科骨干(第三层次)及以上教师;

  ⑶其他对教育事业有特殊贡献者。

  4.获上年度县“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十强企业”并取得入学照顾指标的企业高管及其优秀员工(原则上连续缴纳社保三年及以上)子女。

  5.平阳县抗击新冠疫情的援鄂医疗队员、受市级及以上表彰的新冠肺炎防治一线的医务人员。

  6.县级及以上党委、政府明文规定的其他需要优先安排对象的子女。

  符合条件申请政策照顾的对象,由其父母提出书面申请,并经相关单位签署意见后,连同相应证明材料原件、复印件,在规定时间内报县教育局审核。申请到公办学校就读的,由县教育局根据国家省市县教育政策统筹安排入学;申请到民办学校就读的,在直升生录取后仍有空余学额的前提下给予优先安排入学。民办学校举办者的直系亲属、正式聘任并实际工作的教职工,其子女要求在其民办学校就读的,由其父母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后统一上报县教育局审核,优先安排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