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上的太平道教是谁创的,你知道吗
2、你知道道教的创始人是谁么?
3、日本神道教的历史与发展
4、简述泉州道教文化的历史
5、你知道道教可以结婚吗?
6、猜你喜欢:
有人说:没有信仰,就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这个世界上存在许多不同的教派,他们的信仰都是不同的。西方的人信神,中国的人信佛。信仰是人们心灵上的一种寄托。那么历史上的太平道教是有何而来的呢?不妨来道教文化里看看吧。
张角以黄天为至上神,认为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又信奉黄帝和老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在这个太平世界里,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在此基础上,张角提出了“致太平”理想。这也是太平道的基本教义和宗教理想。
“太平道”创始于汉灵帝时钜鹿人张角。《后汉书·皇甫嵩传》说:“初钜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蓄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呪说以疗病,病者甚愈,百姓信向之。角派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入州之人无不毕应。”
《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说:“张角为太平道。太平道: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病或自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云不信道。”《后汉书·襄楷传》说:“初,顺帝时,琅琊宫崇旨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藏之。后张角颇有其书焉。”
“太平道”的开始,缘起于事奉“黄老道”;它的主要经典则是《太平经》;它的发展情况,是以善道教化,符水治病为基础,十数年间,徒众数十万,遍布八州。
道教的教义与中国本土的文化相信相关,道教文化深深的扎根于中华大地上,道教化分为许多的派别,道教属于宗教,宗教的基本意义都一样。而道教的思想、道教的创始人、道家的创始人都不是同一个人,那么道教的创始人是谁呢?下面的道教文化为你解答,一起看看吧。
严格地讲:道的思想起源于轩辕黄帝、道家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创立了道的哲学,并没有设立教派)、道教创始人是张道陵(张道陵则是开山第一宗大祖师,俗称“张天师”)
道家与道教是有区别的:当道家思想成为宗教,才能被国家支持,其思想被实现于国家行为。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立于东汉顺帝时期。在文化传统上,道教承传了华夏古代的传统礼乐文明;在一理论上,道教直接吸收并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在实践上,道教继承了先秦时期士,神仙的修炼经验和成果。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概括起来有:道教宇宙观,道教人生观,道教哲学,道教神学,道功道术,斋醮仪范,医学养生,阴阳风水,命相预测,道场法事,道教武术,道教音乐等十二个方面。
因此说,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座宝库。而建立,发扬,完善这座宝库的是一代又一代圣贤先哲,仙真高道。先秦时期到隋没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到隋唐五代时期,到两宋时期,到全元时期,直到明清时期和近代,共有知名真仙高道710余位。在历代真仙高道中最着名,最为人们所耳熟的有:老子,春秋末人,是道家学派和道教哲学创始人。始李,名耳,字聘。楚园苦县人(今河南鹿邑县)。他的《老子五千言》,又称《道德经》是道教文化的开山之作,其哲理精深,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在概念的分析都有着极其深刻的见解,在中国及世界影响深远。
神道教文化的历史悠久但是一直没有正式名称,一直到公元5世纪8世纪,神道教文化才算正式走上了宗教的轨道。以自然为主崇拜的神道教经历了漫长岁月的考验流传至今已经拥有了众多的教徒和深厚的底蕴。那么神道教文化的发展之路究竟如何呢?
神道教从日本原始宗教发展而来,最初以自然精灵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大体分为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三大系统。信仰多神,号称有80万神、800万神或1500万神,特别崇拜作为太阳神的皇祖神──天照大神。称日本民族是“天孙民族”,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
道教在泉州文化中流传也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而且道教文化在对泉州社会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从小孩出生,结婚,生孩子,做寿,丧事等等都得跟道教打交道。而且泉州的地方戏曲,民间文学等等也深受道教的影响,一起来看看泉州道教文化的历史吧!
一、泉州早期的巫术传说
据乾隆《泉州府志·方外》记载,早在秦汉之际,泉州就有隐者和方士巫术的活动。如泉州城北清源山有大道岩,别称芭蕉古洞。相传秦时泉州有一个叫大道的人,修真于清源山芭蕉洞,后人据此传说,在芭蕉洞供奉大道,称其地为大道岩。又传秦时的高人道渊,结茅惠安万岁峰,自此白云常覆盖山顶,帮称白云岩。
据五代徐铉撰《稽神录》载,汉代泉州有一个善禁祝巫术的人叫陈寨,为人治病多愈。时有一个漳州人叫苏猛,其子病狂,人莫能治,乃往请陈寨。于是设坛厅中,劈苏氏子,取出心脏悬于东壁,然为家犬所食。
陈寨急于出门而去,顷刻,手提心脏入厅,塞入苏氏之腹,其腹遂合无恙。苏氏子醒,但连声高呼"递铺!递铺!"苏氏家人见状,莫知缘由。后来才知道是陈寨取驿吏之心而活苏氏之子。以上两个传说,一为尸解成仙,一为方士巫术,其内容荒诞不经,但它反映了古代泉州道教流传以前的方士巫术活动的情况。
二、西晋、南朝时泉州的道教
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在泉州府治南建置了该地最早的道教宫观,称白云庙(玄妙观的前身)。东晋末年,信奉五斗米道的卢循农民军败退入番禺,控制晋安郡,时间长达一年多,道教在泉州的影响扩大。据乾隆《泉州府志·方外》记载,南朝的梁代时,泉州的惠安灵鹫山上,据传有唐公、宝公、志公、化公和郎公等五个道士隐居,并在山石上刻符五道及凿刻"五公山"三个大字。
三、唐朝泉州的道教
唐朝的最高统治者崇奉道教,奉老子为其祖先,所以泉州的道教得到地方官员的倡导,发展很快。唐朝中后期,北方战乱较多,泉州地处东南海隅,受战乱影响较少,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人口较多,为道教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80年代中,在泉州东门外东岳行宫附近,发出一座唐墓,其劵顶墓砖打印有"乾封二年(667年),刺史上柱国";另一面打印"武吕中平安大吉"。此类唐朝墓砖,抗日战争期间庄为玑教授在泉州安溪县城郊也有发一现。这是唐初泉州道教盛行的物证。
唐朝泉州兴建的著名道观,有原来的白云庙于神龙元年(705年)改为中兴观,开元年间改名为隆兴观。据《八闽通志》载,泉州开元观在极宫右,唐神龙初建,名龙兴。开元年间(713-741年),改为开元观。此外,还有城西南的金粟崇真观和行春门外的紫极宫。
唐朝,泉州出现一批著名道士和著名道教学者,对道教在泉州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如道术精深的道士蔡如金修隐于清源山;道士郑文叔修炼于晋江紫帽山;著名道士蔡明濬修炼于晋江灵源山,他和虹岩道士罗山甫及泉州名士欧阳詹等三人有合炼道术之雅号。
惠安县著名道士吴崇岳,入泉州龙兴观为道士,专攻收精炼气道术,被朝廷赐号为"通元先生"还有南安县高田山道士杨樵,精于道家的岐黄之术。著名的道教学者有唐咸通年间(860-874年)流寓泉州的罗隐。
他流寓闽中,尝游晋江罗裳山和惠安螺山修真学道,其行踪被人们附上神奇的浪漫色彩,编成《画石马》等故事广为流传。唐建初(780年),避乱入闽的诗人秦系,他卜居泉州南安九日山右峰,弥年不出,精心致力于《老子》一书笺注。乡人为纪念他,号其山峰为"高士峰"。"高士峰"三个篆体大字,苍劲古朴,今犹存焉。
四、五代泉州的道教
五代时闽王政权推崇佛教和道教。晋江王留从效、节度使陈洪进,既推崇佛教又倡导道教。他们亲近道士,兴建道教宫观。五代末,留从效改建紫极宫于泉州城迎恩馆之西庑,陈洪近则兴建奉先观。五代闽王王延昶拜著名道士、道教学者谭峭为师,并赐号为“金门羽客正一先生”。
南唐主则赐号谭峭为"紫霄真人"。乾隆《泉州府志·方外》载,谭峭,字景升,泉州晋江人,国子司业洙的儿子。博学能文,嗜好黄老之术,云游终南山、华山、岱山、诸名胜。拜嵩山道士为师,学得辟谷服炁之术。后居江西庐山栖隐洞。晚年回归泉州本籍,修炼于北郊清源山紫泽洞。
谭峭为五代泉州著名道士,在全国道教史上亦占有重要的一席位置。他的道教著作《化书》流传至今。
五、宋代泉州道教的兴盛
宋代,泉州受北方战乱影响较少,经济、文化继续发展。元祐二年(1087年)设置市舶司,海外贸易地位与广州、明州同列。宋政权南渡,竭东南之财以支天下之全费,泉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急速上升,集儒、道、释文化之大成的理学也十分盛行。泉州的道教经历唐、五代时期的发展,至宋代进入儒、道、释合一的新时期。
宋代,泉州兴建或重修大批道教宫观,仅方志上记载的就有天庆观、广孝观、净真观、柏庭观、碧虚观、东岳行宫、城隍庙、法石真武行宫,清源山纯阳洞、北斗殿和真君殿。还有惠安的崇真观,安溪的通元观和南安的徐道庵等。
宋代泉州出现不少著名的道士。他们或善书法,或精于岐黄,或有种种灵异而名闻于世。如精于琴法的天庆观道士苏绍成,朱熹前往拜访,赠“廉静”二字,且为其琴作铭。以清修道学著称的天庆观道士陈以文,庆元年间(1195-1200年)赐号守素冲虚大师。“头戴通草花,行歌于市”的清源山纯阳洞的裴道人,清源山天柱峰的道士林道和法石院的碧桃道人,都是当时著名的道士。
宋代,泉州道教学都博览广采道家经书,著书立说,对后世影响较大。如名宦吕惠卿(1032-1111年),泉州人,进士出身,累官参知政事,原为王安石新政的支持者,元丰元年(1078),向神宗皇帝上表章,并递上所撰《道德真经传》4卷,希冀作为治国之道。
曾慥,泉州晋江县人。绍兴十一年(1141年),擢太府正卿,总领湖、广、江西财赋。绍兴十七年(1147年),任虔州知州。他编纂巨著《道枢》,主张“学道以清净为宗,内观为本”。
宋代居住泉州的士大夫都很重视对道教诸神的崇奉,他们都借对道教神仙的祀奉来宣传儒家思想,或为发展海外贸易服务。如嘉祐二年(1057年),侍郎赵涯创建烈庙(即以后的府城隍庙),以城隍庙与地方官阴阳互为表里,治里泉州。
嘉定、绍定间两度知泉州的真德秀,多次写《真武殿祝文》,到法石真武行宫祀道教玄天上帝,以祈消弥水患,保证农时。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尚书张汝锡修建东岳行宫,以祀道教四方神之一的东方青帝。
知州倪思很敬重天庆观道士陈以文。理学家朱熹敬重道士苏绍成。真武庙又成为宋代泉州“郡守望祭海神之所”,商人外出经商,企求神灵保佑,香火旺盛,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宋代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
六、元代泉州道教的继续发展
元代,元太祖和元武宗均尊崇道教,经常赐封著名道士,所以元代泉州的道教也很兴盛。《元典章》载,道士可免除差役,为元泉州道教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元典章·礼部》载,中央设宣政院、功德使司两个衙门,专门管理“和尚先生”(包括僧人和道士)等各门宗教僧人,且在地方各路、府、州、县设置下属机构,称僧录司、僧正、都纲等,具体管理地方各门宗教。
皇庆二年(1313年),元廷又同意各处路、府、州、县的寺观,推举“有德行,知佛法”的长老,由“众和尚(包括道士)保举”,经有司批准而季任为“僧官”,以处理寺庙宫观内外事务。至元十八年(1218年),著名阿拉伯人后裔蒲寿庚,时膺任福建行省左丞,与受道学影响极深的兄长蒲寿,两人“协力捐财”,重建清源纯阳洞道、佛寺观。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蒲寿之孙蒲一卿与万户孙信斋,再次协力修缮清源山纯阳洞道、佛寺观,至今名留摩崖之上。元贞元年(1295年),改泉州天庆观为玄妙观。
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其内容丰富多彩而又有内涵,要自己去参悟、理解,这样方能修身养性,更甚者可以得道成仙。据我们从电视上所知道教在有的剧中可以结婚,有的则不可以,那么,到底道教可不可以结婚,一起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佛教徒是改姓从佛陀而姓的。但道教则不改姓的,道士们相信,人通过修炼是可以得道成仙的!而仙道者则要先于人道而修起;人道者则又是以父母之道为主。自古成仙者多为孝子,不孝则不足以“得道成仙”也;而姓又为中华民族之血脉相承相认的符号特征,也是存在孝心的一种标志!因此,道士岀家修道者皆不改其姓也。
至于道士是否能结婚,则要依按派别而定。在道教中,不同的派别有着不同的要求,道士在法职中分不同的层次,其身处于不同层次中,要求也各有不同。就整体而言,道教中的正一派道士,绝大多数是结婚立室的,尽管住观道士称之为岀家,但也是成家立室的。
道教有两派,全真和正一。全真教是戒荤戒酒,而且都是断绝红尘,不可结婚的。正一教相对来说比较宽松点,平时可以吃荤,允许结婚。但是做法事起坛的时候,也是戒酒戒荤的,而且不能房事。吃肉的话:大雁,牛,龟,蛇,狗,以及没有鳞片的鱼类绝对不能吃。
猜你可能也喜欢:
伊斯兰教斋月是什么时候?
伊斯兰教葬礼的特色文化
伊斯兰教发源地是哪里,你知道吗?
基督教谁创立的,你知道吗?
泉州历史文化
翅荚决明的价格 翅荚明决作用与功效
翅荚决明为豆科决明属多年生常绿灌木,总状花序生枝顶,直立,荚果具翅,故得名。又名翅果决明、有翅决明、对叶豆、蜡烛花。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现广布于全世界热带地区(5)人阅读时间:2023-06-14翅荚决明的养殖方法(翅荚决明的功效怎么使用)
翅荚决明可通过种子与扦插进行繁殖,它原产美洲热带地区,耐干旱,耐贫瘠,适应性强,喜光耐半阴,喜高温湿润气候,不耐寒,不耐强风,宜栽植于通风良好之地。 现广布(2)人阅读时间:2023-06-14翅荚决明的作用 翅荚决明的作用副作用
翅荚决明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翅荚决明现广布于全世界热带地区,在我国,分布于广东和云南南部地区 ,生于疏林或较干旱的山坡上。我国热带地区常见栽培。(2)人阅读时间:2023-06-14凤丹的作用 凤毛丹功效
铜陵人栽培凤丹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获取牡丹的根皮,也就是举世闻名的珍贵中药材——丹皮。(4)人阅读时间:2023-06-13翅荚决明的价格 翅荚明决作用与功效
翅荚决明为豆科决明属多年生常绿灌木,总状花序生枝顶,直立,荚果具翅,故得名。又名翅果决明、有翅决明、对叶豆、蜡烛花。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现广布于全世界热带地区..2023-06-14翅荚决明的养殖方法(翅荚决明的功效怎么使用)
翅荚决明可通过种子与扦插进行繁殖,它原产美洲热带地区,耐干旱,耐贫瘠,适应性强,喜光耐半阴,喜高温湿润气候,不耐寒,不耐强风,宜栽植于通风良好之地。 现广布..2023-06-14翅荚决明的作用 翅荚决明的作用副作用
翅荚决明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翅荚决明现广布于全世界热带地区,在我国,分布于广东和云南南部地区 ,生于疏林或较干旱的山坡上。我国热带地区常见栽培。..2023-06-14凤丹的作用 凤毛丹功效
铜陵人栽培凤丹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获取牡丹的根皮,也就是举世闻名的珍贵中药材——丹皮。..202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