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助农

蛇百科(眼镜蛇百科)

时间:2023-04-24人气:作者: 未知

蛇百科(眼镜蛇百科)

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动物的总称,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的总称。正如所有爬行类一样,蛇类全身布满鳞片。


目录

1.生活习性

2.形态特征

3.相关区别

4.养殖技术

5.寿命

蛇

1.生活习性

蛇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又有蛇、虺、螣、蚺、蜧、蜦、长虫等别称,根据品种也会有蝮、蚺、蟒、蝰等近义称呼,属于有鳞目。身体细长,四肢退化,身体表面覆盖鳞片,蛇虽细长却是脊椎动物。大部分是陆生,也有半树栖、半水栖和水栖的,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及新西兰、爱尔兰等岛屿之外的世界各地。以鼠、蛙、昆虫等为食。 按现行分类系统,可分为3亚目、11科。

①盲蛇亚目分盲蛇科、异鳞蛇科和细盲蛇科。

②原蛇亚目分蟒科、筒蛇科、针尾蛇科、内鳞蛇科和瘰鳞蛇科。

③新蛇亚目分游蛇科(有多个亚科)、眼镜蛇科(有眼镜蛇亚科、扁尾蛇亚科和海蛇亚科)和蝰科(有白头蝰亚科、蝰亚科和蝮亚科)。

除游蛇科的大部分外,此亚目都是毒蛇。 一般分无毒蛇和有毒蛇。【毒蛇的头一般是三角形的,无毒蛇圆形】这种观念是大错特错的,如金环蛇(国内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银环蛇(国内主要分布在华中、华南、西南地区和台湾)、曼巴蛇属的四种曼巴蛇等,它们头部为与无毒蛇相似的椭圆形,不过却是剧毒蛇;同样无毒蛇中也有的蛇拥有毒蛇一般的三角形头部,如颈棱蛇(国内主要分布在河南及长江中下游各省区);在面对不认识的蛇类时要格外谨慎,不可掉以轻心。

蛇的种类很多,遍布全世界,热带最多。中国境内的毒蛇有莽山原矛头蝮、尖吻蝮、竹叶青、舟山/孟加拉眼镜蛇等;无毒蛇有原锦蛇属以及被分化出来的蛇、蟒蚺等。 蛇怕雄黄 雄黄是四硫化四砷的俗称,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通常为橘黄色粒状固体或橙黄色。关于蛇怕雄黄这一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经多次实验表明,蛇并不是害怕雄黄,只是不喜欢雄黄以及用雄黄制成的一些物品散发的刺激性气味,例如雄黄酒等。

2.形态特征

蛇的行走千姿百态,或直线行走或蜿蜒曲折而前进,这是由蛇的结构所决定的。蛇全身分头、躯干及尾三部分。头与躯干之间为颈部,界限不很明显,躯干与尾部以泄殖肛孔为界。蛇没有四肢,全身被鳞片遮盖,有保护肤体的作用。蛇分为有毒蛇和无毒蛇,无毒蛇头部一般呈圆锥状,前端细而后端粗;有毒蛇呈三角形状;蛇的躯干部呈长筒状;蛇的尾部为肛门以后的部位。

蛇的内部结构分为: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泄殖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染色体等十大部分。蛇的呼吸:蛇的呼吸器官为肺。

蛇类无瞬膜、泪腺和活动性眼睑;无鼓膜,鼓室萎缩,耳咽管消失;内耳的卵圆窗和方骨之间由耳柱骨相接;无颞窝(但它是双颞窝类的后代,蛇颅骨由于大量膜骨退化或消失,已无双颞窝的痕迹);带骨和胸骨退化;椎体前凹型;除寰椎和尾椎外,其余椎骨都附有可动肋骨;成对的内脏器官因体形影响,使其左右对称变为前后交错或只保留一侧(蟒蛇有成对的肺);无膀胱

蛇是爬行动物,是由于它有特殊的运动方式:一种是蜿蜒运动,所有的蛇都能以这种方式向前爬行。爬行时,蛇体在地面上作水平波状弯曲,使弯曲处的后边施力于粗糙的地面上,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动蛇体前进,如果把蛇放在平滑的玻璃板上,那它就寸步难行,无法以这种方式爬行了,当然,不必因此为蛇担忧,因为在自然界是不会有像玻璃那样光滑的地面的。第二种是履带式运动,蛇没有胸骨,它的肋骨可以前后自由移动,肋骨与腹鳞之间有肋皮肌相连。当肋皮肌收缩时,肋骨便向前移动,这就带动宽大的腹鳞依次竖立,即稍稍翘起,翘起的腹鳞就像踩着地面那样,但这时只是腹鳞动而蛇身没有动,接着肋皮肌放松,腹鳞的后缘就施力于粗糙的地面,靠反作用把蛇体推向前方,这种运动方式产生的效果是使蛇身直线向前爬行,就像坦克那样。第三种方式是伸缩运动,蛇身前部抬起,尽力前伸,接触到支持的物体时,蛇身后部即跟着缩向前去,然后再抬起身体前部向前伸,得到支持物,后部再缩向前去,这样交替伸缩,蛇就能不断地向前爬行。在地面爬行比较缓慢的蛇,如铅色水蛇等,在受到惊动时,蛇身会很快地连续伸缩,加快爬行的速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

另外蛇是有听觉的,只不过它们的听觉器官——也就是耳朵的结构十分简单,只有内耳,没有外耳及鼓膜结构,所以听觉是十分迟钝的。

分辨蛇的雌雄最简单的办法是看尾巴,即雄长雌短;科学的方法是看它的交接器,雌蛇的交接器就是它的泄殖肛腔,没有特殊构造,雄蛇的交接器则是一对袋状的半阴茎(又称双鞭),位于尾基内部,其形状样子也有差异。交配时,袋的内面翻出体外,乍看像一朵盛开的花。交配时,半阴茎插入雌蛇的泄殖肛腔,进行体内受精,但每次交配只使用一侧的半阴茎。在繁殖季节内,一条雄蛇可先后和几条雌蛇交配,但雌蛇只交配一次。

3.相关区别

怎样识别有毒蛇和无毒蛇呢?一般人单凭头部是否呈三角形或者尾巴是否粗短,或者颜色是否鲜艳来区分,这是不够全面的。虽然毒蛇头部呈明显的三角形,但也有的毒蛇,头部并不呈三角形;色彩鲜艳,而无毒蛇中的伪蝮蛇,头部倒是呈三角形的。五步蛇、腹蛇和眼镜蛇的尾巴确实很粗大,但烙铁头的尾巴就较细长;很多色泽鲜艳的蛇,如玉斑锦蛇、火赤链蛇等并非是毒蛇,而蝮蛇的色泽如泥土或似狗屎样,很不引人著目,但却很毒。

因此区别有毒和无毒蛇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1、毒腺 有毒蛇具有毒腺,无毒蛇不具有毒腺。毒腺是由唾液腺演化而来。位于头部两侧、眼的后方,包藏于颌肌肉中,能分泌出毒液。当毒蛇咬物时,包绕着毒腺的肌肉收缩,毒液即经毒液管和毒牙的管或沟,注入被咬对象的身体内使之发生中毒,无毒蛇无这一功能;

2、毒液管 是输送毒液的管道,连接在毒腺与毒牙之间。只有毒蛇才具备有毒液管;

3、毒牙 毒蛇具有毒牙,它位于上颌骨无毒牙的前方或后方,比无毒牙既长又大。

那么,哪些无毒蛇容易与有毒蛇混淆呢? 常被误认为是毒蛇的几种无毒蛇,由于外形特殊,色斑鲜艳,而且性情凶恶,所以常被当地一些群众视为是毒蛇而惊慌失措,其实这种蛇咬人时对人体是无害的。 外形或色斑与毒蛇容易混淆的无毒蛇黄链蛇(又叫黄赤链),由于背面有黑黄相间的横纹,常被误为是金环蛇;黑背白环蛇,由于蛇背有黑白相间的横纹,也容易被错认为是银环蛇;颈棱蛇(又叫伪蝮蛇),体粗尾短,背面呈棕褐色,有两行粗大的深棕色斑块,头部略呈三角形,外形极像蝮蛇或蝰蛇;翠青蛇(又叫青竹标)由于通身都是绿色,所以常与竹叶青混淆。

毒蛇 不少人容易将蛇跟有毒作联想,而产生恐惧,那全世界的毒蛇多吗?那台湾又如何呢?根据统计,全世界的蛇类中有毒者约占20%(黄颔蛇类之毒蛇1%、眼镜蛇类10%及蝮蛇类9%),至于台湾陆栖的蛇种中,有毒者(含微毒之种类)约有15种(占32.6%),在比例上是较全世界之平均质高出一些,而有毒之蛇类,依据其毒牙的位置及型式,主分成三大类:1)管牙类(Solendglyphs)、2)前沟牙类(Proteroglyphs)、3)后沟牙类(Opisthoglyphs);但目前(在台湾)仅有管牙类及前沟牙类,被咬到时有致死之记录,简介如下:

(1) 管牙类:其头呈三角形,背部通常呈褐色调并带深色斑块,所有蝮蛇科蛇 类皆是属此;其毒牙长且大型呈中空的管状位于上颔前方两侧,平时藏于肉质鞘中,使用时才会往前伸出,除平常使用的一对毒牙外,其后方并常有1-2对备用牙,毒性多以出血性毒为主,倘若根据颊窝(Pit)的有无,我们又可将它们分成二亚科,即A)响尾蛇亚科(具颊窝):包括百步蛇、龟壳花、青竹丝、菊池氏龟壳花、阿里山龟壳花皆属之;B)蝰蛇亚科(不具颊窝):台湾仅产锁炼蛇这一种,颊窝是响尾蛇亚科特有的热感受器,藉此蛇类可察觉环境中细微温度差异,帮助它们捕食或避敌;至于锁炼蛇,尽管它不具有颊窝,但因其颜面神经末梢对于温度变化极为敏感,它仍可透过类似的机制来捕食,在蝮蛇亚科中算是相当特殊的。

(2) 前沟牙类:其头呈椭圆或圆形;外表常具较明显甚至鲜艳的纵行或环状斑有警示的功能,所有眼镜蛇科蛇类皆是属此,其仅具一对固定表面具凹沟的毒牙,位于上颔前方两侧,但不若管牙类那般大,毒性多以神经性毒为主,在台湾包括眼镜蛇、眼睛王蛇、太攀蛇、虎蛇、带纹赤蛇、雨伞节、环纹赤蛇以及所有的海蛇类皆属此。

(3) 后沟牙类:其毒牙仅较一般齿稍大且位于上颔后方,这类毒蛇毒性通常不若蝮蛇科或眼镜蛇科蛇类那般强,黄颔蛇科有部份成员具此类型毒牙,包括:水蛇、唐水蛇、茶斑蛇、大头蛇和台湾赤炼蛇皆是,虽然这类蛇中毒时通常仅会肿胀,无致死之虞,但对一些体质较敏感的人仍可能引起较严重之过敏症状;尽管后沟牙的毒蛇在台湾皆未有致死记录,但值得注意的是台湾赤炼蛇分布于在中国大陆及日本之亚种,在当地皆曾有咬死人之记录,在野外遇到它们时仍不可过度轻忽。如赤链蛇(又叫火赤链)等。

上述的毒蛇中,管牙类(蝮蛇类)的百步蛇、龟壳花、青竹丝、锁链蛇以及前沟牙类(眼镜蛇科)的眼镜蛇和雨伞节,因为较常有被咬中毒之病例传出,被称作台湾的六大毒蛇;另外因为锁链蛇仅于南部高屏及东部花东一带有记录,数量少且不易见到也有人不算它,而将其余的五种称台湾的五大毒蛇。 虽然毒蛇并不会无故主动攻击人,但当我们不小心在近距离惊扰到他们时,他们仍会基于自卫咬人,故我们应仍要相当的小心,到蛇类可能出现之地点从事户外活动时着长袖长裤,并且穿高统的球鞋或登山鞋等,绝不可穿拖鞋或凉鞋,以免不小心踏到毒蛇时有被咬之虞。

4.养殖技术

人工养蛇时,要防止病害,应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从野外零星捕捉或购买的野蛇,要经过检疫并间隔一段时间,经过观察证明健康无病时才能放入蛇园。   

1、蛇园要定期消毒,而且对进入蛇园的人也要严格消毒,把好最起码的防疫关。在蛇园内要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长期保证饲养环境和卫生。要建立每日检查制度,发现有进食不正常、不愿活动、粪便异常等现象的蛇,要及时隔离观察,尽快给予治疗,慎防传染给其他健康的蛇。

2、对个别病蛇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定期驱虫是蛇园的重要工作,必须在每年的初夏和深秋各进行一次。  

3、要注意投饲食物的总体营养水平,引起直接影响蛇类的体质健康和抗病能力,饲养管理不当也是导致蛇园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5.寿命

不同蛇类的寿命各不相同,主要与种类或生活条件有关。一般情况下,小型蛇类的寿命在2~5年左右,中型蛇类5~12年左右,大型蛇类10~20年,蟒蛇可活到30~40年,甚至更长。但蛇类在野生状态下,由于栖居环境不太稳定,食物有时短缺,加之天敌和疾病的严重危害,其寿命不如人工养殖条件下的长,许多科学家试验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标签: 百科  标签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