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旗袍是哪个民族的服饰(旗袍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发展来的)

时间:2023-06-18人气:作者: 未知

旗袍是哪个民族的服饰(旗袍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发展来的)

文章目录:

1、旗袍是哪个民族的服饰?满族服饰吗

2、满族旗袍文化的样式与象征

3、从马背上走下的民族,满族服饰图片

4、民族色彩浓郁的满族服饰文化

5、民族服饰欣赏:满族服饰图片

6、猜你喜欢:

1、旗袍是哪个民族的服饰?满族服饰吗

旗袍在中国还是非常受欢迎的,现在就算是外国的友人也都非常喜欢穿旗袍来凸显自己的好身材,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旗袍是哪个民族的服饰,你会知道吗?接下来, 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旗袍是哪个名族的服饰。

旗袍(男式又称长袍、大褂、长衫)是中国满族的传统民族服装,和清朝的正式男装之一。

旗袍的雏形及发展

旗袍,意指“旗人之袍”。旗人即是满人。

在清王朝建立之前,满洲民族的服饰在当时受周边民族影响颇大。特别是效仿了金、辽、蒙等马上民族之衣装习俗。而满人为适应游牧狩猎生活,在而后的女真服饰基础上,借鉴了蒙族袍装的瘦长,袖口狭小等特征。

旗袍在满语称为“衣介”,分单、夹、皮、棉四种。传统满族长袍的特点是圆领、右大襟、用纽扣而不是衣带,窄袖、袖子末端平时挽起,需要暖手和行礼掸下,称“马蹄袖”、男装系腰带、下面前后左右开叉以便于骑射。总的外形比汉族袍服紧窄。领口、前襟和袖口有时还镶花边。上身在长袍外穿有马褂。

满洲灭明建立清后,中国人改穿满洲服饰。因此满式服饰成为主流。旗袍由此成为中上层阶级男子的常装和平民阶级的礼服。另外式样也有所改变:开叉减少为左右两个甚至不开叉(称作“一裹圆”),不系腰带。非官服旗袍开始使用直袖而不是马蹄袖。棉旗袍外面一般罩单长衫。

在近三百年的时间内,满汉之间的民族界限逐渐模糊。到民国初期,由于中西方文化发生碰撞。旗袍被作为中国的民族服饰继续沿用,民国一十八年四月,国民政府正式将旗袍作为“国服”。之所以启用旗袍,而不是明朝以前服饰,还有一原因是因为旗袍当时属于各朝服饰中最简化,且拥有轻便、易用省工、省料等优点,且纽扣的形式也便于穿着。这些都是适合当时历史潮流的。尔后,长袍改短袄流行,其用意是汉人将旗袍的狭长剪除,和剪去辫子同理。领型也出现了前高后低的元宝领。男式旗袍精简了繁琐的装点修饰,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领前低后高,加宽下摆,提高开衩,最后发展成了长衫。其流行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之后,长袍作为日常服装的使用变得稀少。例如50年代,李敖在台湾大学就读时,因为穿长袍被称为“长袍怪”。

女装旗袍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经民国各界人士的使用过程中的改良。女式旗袍袍身逐渐减短,腰身变窄,下摆收小,同时开衩变低,领型变矮。三十年代,学生运动的兴起,女性接受维新思想,开始上学,于是旗袍作为轻便制服出现。

尔后,旗袍不断被改良,加入了汉族服饰的元素。

另外,英文里的cheongsam虽然是“长衫”的音译,在实际应用上仅指女装旗袍。

2、满族旗袍文化的样式与象征

旗袍这是满族文化里流传下来的一个重要的瑰宝,它在样式上具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在多民族融合中,经过一系列以汉族女性为基础上来进行改良。后在近代更是中西文化糅合成为了具有中国女性服饰文化的象征。

旗袍现在已经成为了现代流行服装之一,在国际服饰橱窗里,享有很高的盛誉。旗袍是从满族古老的服装演变而来的。男子的长袍多是蓝、灰、青色,女子的旗装多为白色。

旗袍,满语称“衣介”。古时泛指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男女穿的衣袍。旗袍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饰,它裁剪简单,圆领,前后襟宽大,而袖子较窄,四片裁制,衣衩较长,便于上马下马;窄窄的袖子,便于射箭。

由于袖子口附有马蹄状的护袖,又称马蹄袖。在满族人逐渐脱离骑射生涯后,马蹄袖已成装饰,而放下马蹄袖仍然是满族人对长者、尊者致敬的礼仪。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绣花装饰。

清初衣袍式样有几大特点:无领、箭袖、左衽、四开衩、束腰。箭袖,是窄袖口,上加一块半圆形袖头,形似马蹄,又称“马蹄袖”。马蹄袖平日绾起,出猎作战时则放下,覆盖手背,冬季可御寒。四开衩,即袍下摆前后左右,开衩至膝。左衽和束腰,紧身保暖,腰带一束,行猪时,可将干粮、用具装进前襟。

在满族南迁辽沈,入中原后,与汉族同田共耦,受汉族“大领大袖”服饰的影响,由箭袖变成了喇叭袖,四开衩演变为左右开衩。40年代后,满族男性旗袍已废弃,女性旗袍由宽袖变窄袖,直筒变紧身贴腰,臀部略大,下摆回收,长及踝。

逐渐形成今日各色各样讲究色彩装饰和人体线条美的旗袍样式。旗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朵一奇葩,在国际流行服饰界享有很高的盛誉。旗袍能很好表现妇女的身段和曲线。受到国内外妇女的青睐和赞赏。

满族旗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旗袍外套上坎肩。坎肩有对襟、捻襟、琵琶襟、一字襟等。穿上坎肩骑马驰聘显得十分精干利落。在满族南迁辽沈,入中原后,与汉族同田共耦,受汉族“大领大袖”服饰的影响,由箭袖变成了喇叭袖,四开衩演变为左右开衩。

至本世纪30年代,满族男女都穿直统式的宽襟大袖长袍。女性旗袍下摆至左骨右干(小腿处),有绣花卉纹饰。男性旗袍下摆及踝,无纹饰。四十年代后,受国内外新式服饰新潮的冲击,满族男性旗袍已废弃,女性旗袍由宽袖变窄袖,直筒变紧身贴腰,臀部略大,下摆回收,长及踝。

逐渐形成今日各色各样讲究色彩装饰和人体线条美的旗袍样式。由于旗袍非常适合中国妇女的体形和贤淑的个性、民族的气质,后来这一源于满族的传统服装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苛葩,受到国内外妇女的青睐和赞赏。

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

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由于满族统治政权的消亡,旗袍此时穿着者甚少。西式中式装扮熙熙攘攘纷繁并处。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3、从马背上走下的民族,满族服饰图片

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中国的东北三省,满族也就是清朝的前身。在中国近代史上,满族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文化开始发生可改变,变化最大的就是满族服饰。本期中国传统服饰为你们介绍下满族的服饰。

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

清初,穿马褂仅限于八旗士兵,至康雍年间满族男子穿用马褂的习俗已盛行,青年喜着马褂以示武勇。以后,由于清帝提倡骑射,经常以马褂赏赐臣下,竟成为一种“礼服”。皇帝赏给“黄马褂”也成为极高的荣誉。

女子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服装多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有的将旗袍面上绣成一组图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脚着白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喜欢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

满族男女都喜爱在腰间或衣服的大襟上挂佩饰。男子有火镰、耳勺、牙签、眼镜盒、扇带。女子有香囊、荷包等。大多用绸缎缝制,花色品种繁多,制作精美。在旗袍领口、衣襟、袖边等处要镶嵌几道花条或彩牙儿,有的还要镶上18道衣边,这样缝制的旗袍是最完美的。

满族的服饰色彩多以淡雅的白色、蓝紫色为主,红、粉、淡黄、黑等色也是其服饰的常用色。白色在满族服饰中是一个重要的颜色,因为,满族传统上有尚白的习俗,以白色为洁、为贵,白色象征着吉祥如意,所以,在满族服饰中常在红色、蓝色等其他颜色的旗装上镶白色的花边。

满族妇女心灵手巧擅长刺绣,她们在衣襟、鞋面、荷包、枕头等物品上刺绣花卉、芳草、鹤鹿、龙凤等吉祥图案。满族服饰一般在衣袖上绣的花最多。满族入关以后,服饰图案中也常出现许多汉族的福、寿、万等字的吉祥符号。虽然满族的服饰有很强的民族传统特色,但也随其历史的发展在不断的演变着,长期与汉族杂居,在服装款式上,服饰色彩与服饰图案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演变。

4、民族色彩浓郁的满族服饰文化

满族的服饰是我们很多人都比较熟悉的,但是我们所谓的熟悉一般都是从影视剧里面认识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人们的服饰、着装都慢慢的改变。那么,对于满族的一些服饰文化我们都不太了解。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看看汉族的服饰文化吧!

阶级等级的消除

清王朝的一般官员上朝时要穿补服,体现了文官武将的等级差别。补服就是在前后心处补一块有多处纹式的外褂,补子又分为圆补和方补,在补子上饰以各种鸟兽图案作为品级的徽识,清朝《会典》规定补服图案文武官员官阶不同。现代服饰中,补子则没有了阶级意义,演变成补花图案,成为现代中式服装元素。

“龙、凤”图案表现了帝、王、后、妃至高无上的尊荣,在清朝时期,只有帝王与帝后的衣服上方可以绣上龙凤图案。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龙、凤”图案已没有了阶级等级的限制,现代人认为龙凤是富贵权利的象征,所以现代中式服装中的团花图案题材很多还沿用龙凤图案,寄托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希望。

中西结合

现代西方服饰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着装观念和方式,中西合璧成为后现代主义的服饰文化特征,不是单纯地再现,主要是对沿袭的满族服饰的分解并与现代西方服饰元素重新组合,总体风貌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构造基础之上,将传统的代表中国的满族服饰元素巧妙地和现代西式服装造型相结合,体现适体、简洁、轻松、自由的风格。

所谓现代中式服装设计主要从造型、面料、款式、色彩、装饰工艺等方面进行改良。国内设计中比较成功的几个品牌既有时尚性又能展示浓郁的中国特色,具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国外的几个品牌设计师也曾运用这种设计手法设计了很多成功的作品;在其所做的设计中大量运用了龙的图案和中国旗袍的造型并巧妙融入时尚气息,创造出典雅而前卫的新旗袍样式;还有很多设计设计充分运用立领、扣袢系结等,结合时尚元素设计的服装华贵、自由、洒脱而又前卫。

目前。中式服装不但在中国流行,而且在世界上受到各国、各民族妇女们的欢迎,这是满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和世界服饰文化的一大贡献。设计师要在文化精神的层面上把握东方文化的精神理念防止符号化、表面化地组合中国满族服饰元素,比较东西方差异,提高知识修养和对文化历史的了解能力,使中国元素与现代流行和国际风格完美结合。

总之,满族服饰与现代中式服饰一脉相承,如果说满族服饰是工笔画,那么现代中式服装就是写意画。满族服饰对于中国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努力搜集和弘扬满族的服饰文化,把中国的民族服饰文化发扬光大。

您可能也喜欢:

浅谈东乡族的风俗习惯

民族文化:蒙古族的由来

民族文化:满族的由来

民族文化:汉族的由来

5、民族服饰欣赏:满族服饰图片

旗装,满语称“衣介”。分为单、夹、皮、棉四种。这种“衣皆连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与汉族的上衣下裳的两截衣裳有明显区别。它是满族男人喜着的服饰,也叫大衫、长袍。满族男子穿的旗装,其样式和结构都比较简单,原为满族骑射时穿用的圆领(无领后习惯加一假领)、大襟、窄袖、四面开禊、左衽、带扣绊、束带,适于骑马射猎。

满族妇女穿的旗装,样式美观大方,讲究装饰,领口、袖头、衣襟都绣有不同颜色的花边,有的多至十几道,穿起来匀称苗条,婀娜多姿。有一种女式旗装叫“大挽袖”,把花纹绣在袖里,“挽”出来更显得美观。满族妇女所穿旗装,从样式到做工都十分讲究。

在旗装领口、衣襟、袖边等处镶嵌几道花条或彩牙儿,有的还要镶上18道衣边才算是美。旗装的样式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开禊从四面改成了两面;下摆也由宽大改为收敛;袖口也由窄变肥,又由肥变瘦,使其穿起来更加合体。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