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门巴族的信仰是什么,你知道吗?
2、门巴族传统节日有哪些鲜为人知
3、门巴族的形成,门巴族的起源
4、门巴族的艺术奇葩“门巴戏”
5、你所不知道的门巴族语言文化
6、猜你喜欢:
信仰是人们对特定的宗教以及人群,视他们为神圣的对象,从未使得自己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有着对宗教深刻的信仰,在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信仰。那么,你知道门巴族的信仰是什么吗?下面的门巴族文化为您解答。
门巴族有着对鬼、神、佛的最大的宽容精神,不分远近、亲疏、厚薄,都请在他们的心灵的祭祀上按部就座,奉献人间的礼遇和牺牲。原始宗教、原初本教和藏传佛教,是在门巴族社会中并存的、为门巴族共同信仰的三种宗教。
原始宗教古已有之,是门巴族理解、处理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基础、矛盾和冲突的原则。“万物有灵”是门巴族原始宗教的“理论”基础;而巫师和巫术是人与神、鬼之间的“律师”、“法官”和“审判庭”。直到本世纪中叶,人们还真诚地信仰天神地灵、山鬼水妖、石精树怪、鸟兽虫鱼也都有神性灵气。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对人自身不能理解的现象,也是信仰和崇拜的对象,门巴族崇拜的“屋梁神”,是在居室屋梁上悬挂的木制的大、小不等的木杵状的器物,以保佑人丁兴旺、子孙万代,这实际上是原始的男性生殖器崇拜的反映。真诚地信仰培育了审美感,人们从此认为悬吊木杵状器物的房屋是美的。
鬼神灵气无所不在,并且喜怒无常,它们既能赐福人间,也常布灾降难,凡病痛或不祥,异常或祸殃,认为都是某种鬼灵妖气造成的,唯有请求巫师施行巫术,请神送鬼,才能禳灾除祸。门巴族巫师有登龙坎、巴窝、觉母和巴母等。
门巴族信仰的本教师从藏区传入门隅的。但本教在门巴族信仰观念中与原始宗教并没有严格界限。本教来到门隅,并未享受到门巴族给予的特殊待遇,它没有特别的仪式和仪轨,是挤在原始宗教的祭坛上一同品尝牺牲,它没有自己的单元住宅,只是在人们的心灵上承认它的存在。不过,本教也确实拓展了门巴族的信仰思想,它们从本教那里请来了天神,给原始宗教的各霸一方的众鬼们找到了最高的主宰;他们接受的本教的宇宙“三界”的结构“理论”,并与民族的实际相结合。
他们认为,他们曾经崇拜的那些山神就是本教说的通向“拉”界的“通天之路”。墨脱的门巴族朝拜的南迦巴瓦峰,就是认为是与“拉”界相连的神山。原始宗教崇拜的鬼灵们也被接纳为本教神祗的成员;同时本教的神祗也加入了原始宗教崇拜的鬼灵的行列,如龙、精怪、战神等。本教传入门隅,产生了本教的神话、传说,并在诗歌、舞蹈、戏剧中渗进了本教的思想观念。
门巴族,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有丰富的民间文学,民歌曲调优美、流传久远。对一个民族来说,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在节日中用表达一些民族情感,这是维系民族情感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式。那么,门巴族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节日?
1、曲科节:
在每年的六月庄稼成熟时举行。过节时人们聚集起来,举行隆重的朝拜仪式,然后在喇嘛和扎巴的带领下,背经书举经幡,围绕村庄和庄稼地转一周,祈求神灵保佑,人丁兴旺,庄稼丰收。群众自备酒饭,在地头田间载歌载舞,整个活动进行2—3天。
中国从一个小小的原始部落不断的扩张成一个物资丰富的庞大帝国,而在这片华夏大地上仍然存在着犹如部落一样的民族。这些民族都分散在中国的大地图中,没个民族都是从小发展到大,那么,你知道门巴族的形成和起源吗?下面的门巴族文化为你解答。
门巴族居住的地方均属西藏边陲地区。十七世纪,门巴族社会已进入封建农奴制社会,成为西藏地方政府统治下的全西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是门巴族社会土地制度的基本形式。门巴族地区的土地、森林和草场等生产资料皆属西藏地方政府所占有。西藏地方政府向门巴族地区派遣官吏,设置行政机构,向寺院和世俗贵族封赠土地和农奴,形成了官家,寺院和贵族三大领主对门巴族地区生产资料的绝对占有和对门巴族农奴人身的不完全占有关系。
以门隅地区为例,从19世纪中叶开始,西藏地方政府就授予错那宗政府对门隅的管辖权,门隅北部的勒布4错,离宗政府最接近,成为政府官员统治和管理最为严密的地区。以宗政府为首的三大领主把占有的土地分割成若干块份地,分给有劳动力的门巴族农奴耕种,同时向门巴农奴收取以实物和徭役为主的地租。在门巴族社会中,封建农奴主是利用原始村社组织形式来推行封建农奴制的,封建农奴制与门巴族的原始村社结合形成了一种复合社会形成形态。
由于人们在土地所有制关系中的处的地位不同,在门巴族社会里,存在着农奴主和农奴两种人。农奴主多数是藏族,农奴几科全部是门巴族,农奴主包括宗本、“粗巴”、上层喇嘛和世俗贵族,他们人数极少,但权力很大,掌握着社会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具有多种的封建特权,是门巴族社会的统治者。
同广大藏族农奴一样,门巴族农奴按其经济地位高低划分,可分为“差巴”、“堆穷”、约布”等三个等极。“差巴”在墨脱地区,意为交纳租税的人。他们在农奴中占很大比便例,按规矩领种领主的份地。为领主支应繁重的乌拉差役,还要向领主缴酥油、木材、染料、木炭等实物和藏币。“堆穷”,人数比“差巴”少。地位低于差巴,租种大差巴的小片土地,或作帮工、干杂活,从事副业、手工为生产。“约布”,即家庭佣人,人数很少,只存在于墨脱地区。他们无独立经济,多是单身一人在主人家干活,依附于主人。
门巴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牧业。直到民主改革前,农业耕作方式还停留在刀耕火种和锄耕、木犁犁耕阶段。生产工具是铁木器并用,以木制工具为主。木犁是农业的主要农具,形状因地而异。门巴族对农田的管理是粗放的。农作物的种耕锄草一般进行一到两次,作物大多任其生长。无水利灌溉设施,施肥也较少,因为土地肥力恢复较慢,加上虫灾、兽害、水灾侵害,农用物产量一般都很低。
牧业和采集野生植物是弥补粮食不足的重要手段。放牧和饲养的牲畜主要是牦牛、犏牛和黄牛,马和羊的数量较少,牦牛、犏牛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牲畜,给门巴族提供牛奶、酥油、奶渣、肉食、牛毛用于纺织、牛与外民族进行交换的物资,而公犏牛和公牦牛则是承担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
狩猎活动一年四季都在进行。男子出门多随身携带弓箭长刀。门巴人利用弓箭、弓和下绳套等方法捕获野兽。获得的兽皮、兽角、兽骨是与外民族进行交换和向领主交纳的实物。兽肉将割成肉条烤干,分给参加的狩猎者和同村的好友亲邻。
门巴族世世代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民族。手工业门类仅是农业生产的副业,与相邻民族虽已发生了交换贸易关系,但自给自足的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农奴制度国一直是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使门巴族落后的生产水平年复一年地在原有基础上重复,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直到民主改革结束了封建农奴制度,社会生产才得到了解放。
门巴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及保存。其中门巴戏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它主要流行语门巴族内。那么你知道门巴戏的多少内容呢?下面的门巴族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门巴戏”从起源到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据史料记载,“门巴戏”产生于西藏藏传佛教五世达赖时期。当时,门隅地方有一处叫“隅松沙定”的村庄,那里有一位名叫洛追加措的人。因为他当时对门隅群众发展生产有功,为此五世达赖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收洛追加措为自己的弟子,并让他到哲蚌寺学经。学成后,人们尊称他为“门巴梅惹喇嘛·洛追加措”。
公元1680年,五世达赖拨给洛追加措一笔经费,派他回到门隅担任行政长官,同时让他修建达旺寺。达旺寺建成后,五世达赖为表彰他的功绩,赠送给他一尊自己供奉的五个莲花生像中的一个像和一幅五世达赖自己用鼻血画成的--班登拉姆的画像唐卡。这期间,洛追加措搜集、整理了很多当地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并编写了藏戏《卓娃桑姆的》剧本。从此以后,这个剧本也成为藏族地区各地到处传演的“着名的八大藏戏之一”。与此同时,门巴族群众也以本民族的歌舞说唱表演这些故事和剧本,“门巴戏”就萌芽产生了。
起源
门巴戏的起源主要是酬神歌舞,其直接源头据认为是宗教祭祀活动中的巴羌表演,把它加以情节化,就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门巴歌舞戏剧。门巴戏由于源自宗教仪式活动,戴假面具演出者在锣钹伴奏下,说、唱、舞错落穿插,交替配合,常常会产生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唱词采用散体歌谣形式,曲调随内容和情节的变化而变化。门巴戏虽然受到藏戏的影响,但并未照搬藏戏的模式,而是根据本民族的审美需要和审美心理进行消化和吸收,使之成为巴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特色
门巴戏的表演源自门巴族的民间舞蹈、歌舞和宗教艺术表演,其音乐则源自门巴族民歌“萨玛”(酒歌),此外又吸收了门巴族的说唱音乐、古歌、悲歌和宗教音乐。门巴戏的服装主要以门巴族生活服装为基础,同时又受到藏族服饰的影响。
规定
“门巴戏”规定只有六个演员和一个司鼓钹的伴奏员。演出的开场仪式叫“顿羌”,亦叫“琼根杂娃松”,意为“三个根本的来源”,指借用藏戏开场仪式中的三种人物温巴、甲鲁、拉姆,使之化成门巴戏开场仪式中的六个角色:渔翁、渔夫、甲鲁、仙翁、仙女、龙女。仪式由这六个角色先后出场舞跳、歌唱、表演,还穿插表演祭祀众神:太阳神、香獐神、大象神、牦牛神、鹿子神、石磨神等等。
正戏开始后,六个演员除要分别扮演剧中六个角色外,剧中的其他角色也要由六人轮流串演,串演时服装、装扮都不变换。戏班除六个演员和一个伴奏员外,还有一个是管理人,他也要参加开场演出,他穿黑藏装,戴"薄独"帽,举一面保护神“杜嘎日”旗帜,第一个出来绕场一圈,然后引出六个演员出来表演。而对伴奏员--鼓钹师,则有更高的要求,除小鼓小钹要由他司奏外,还要求他谙熟全部剧情、戏词,懂全部唱腔、舞蹈动作和表演,以使鼓钹点与整个戏剧节奏相合。
演出
门巴戏的演出按开场戏“顿羌”、正式“雄”和结尾戏“扎西”的顺序进行。扮演“娘钦”(即渔翁)的演员在正戏开始之前有一段念诵介绍,在正戏演出中则很少再穿插念诵,只在剧本的散文叙述处,要把作者的议论以念诵的方式介绍出来。一般情况下,一个整本大戏要演很长时间。在勒布地区,每年藏历新年期间,规定都要连续演出《诺桑法王》七天,一天演一段。据1981年回藏定居的门达旺寺喇嘛次旦次仁说,演出是以有重头戏的角色分成一段段来进行表演的,如《诺桑法王》中云卓仙女飞下人间林泉沐浴,仙女被渔夫捉住,仙翁劝解渔夫将仙女献给诺桑王子这一段戏,就称为《云卓拉姆》。
门巴族是中国最有历史的民族之一,他们没有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由于门巴族与藏族相邻,所以,他们的许多文化都与藏族有着这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的语言是受到民族文化影响的,门巴族有着属于自己本民族的语言,那么,对于门巴族的语言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门巴族文化为你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过去,大多数地区门巴族使用藏文,解放以后,逐渐改用汉文。门巴族说两种不同的语言。分布在错那县勒布区和墨脱县德兴区文浪乡以及门达旺地区的门巴族,人数较多,语言使用较广,讲一种语言,他们自称为门巴语;分布在墨脱县境内和林芝县东久区的门巴族,人数较少,讲另一种语言,他们自称为仓拉语。
这两种语言各有自己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经过初步比较研究,它们与藏语比较接近,都是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支。门巴族语言中的门巴语内部分歧不是很大,根据语音和词汇的差异和语法的异同情况,可以划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错那县勒布区和错那县以南的门达旺地区,人口多而集中,语言通行范围较广。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墨脱县德兴区文浪公社,人口虽少,但为聚居区,语言通行不广。
以错那县勒布区麻玛乡的门巴语为代表的门巴语,其语音中包含声母、韵母、声调和语音的变化。其词汇中大多数是单音节词和由单音节词素组成的复合词,多音节的单纯词较少。此外,具体的名词多,抽象的、概括性的名词少。门巴语词汇是很丰富的,门巴族人民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有些词义分得非常细致。门巴语的词,根据它的意义和语法功能,可以分为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十类。
门巴族语言中的仓拉语(也称仓洛门巴语),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与藏语有不少共同之处,而有些词则与独龙语相同。仓洛门巴语有25个单辅音,它们都可以单独做声母。仓洛门巴语每个音节或读高调,或读低调,都有固定的音高。高调读高平或高降皆可,低调读低平而略升。仓洛门巴语除有高、低调外,还有轻声,而且多音节词在门巴语中有连续变调现象。
仓洛门巴语的词汇有三个主要特点,即:单音语素多,同音词多,藏语借助词多。除了西藏的墨脱、林芝两县以外,仓洛门巴语也通行在(门)达旺地区南部提朗一带和不丹王国的东部。从所见到材料来看,三处的门巴语差别不大,大体上可以听懂。由于不丹东部门巴语的材料不多,所以一般是提朗和墨脱两地的门巴语研究比较多。墨脱、提朗两地的门巴语在词汇上的差别很小,不同的词不多。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门巴族服饰传统节日文化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狗舌草的作用 狗舌草的作用及功效
自古以来,基督教里就有将圣人与特定花朵连结在一起的习惯,这因循于教会在纪念圣人时,常以盛开的花朵点缀祭坛所致!(1)人阅读时间:2023-07-01狗娃花的作用(狗娃花的作用和功效)
狗娃花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福建、台湾等省,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朝鲜、日本也有分布。(1)人阅读时间:2023-07-01狗娃花的养殖方法(娃娃狗怎么养)
狗娃花喜光,幼树较耐阴,不耐强光和西晒,光照过强或西晒,容易使树木受到灼伤。狗娃花可种植在侧方挡光的环境下,种植于大树下或背阴处则生长不良,树形瘦小,枝条稀(0)人阅读时间:2023-07-01狗娃花的价格 狗娃花药用价值
狗娃花常生于山坡草地、河岸草地、海边石质地、林下等处。生于荒地、路旁、林缘木求鱼及草地。耐寒,耐干旱,耐瘠薄,喜光,稍耐半阴。(4)人阅读时间:2023-06-30狗舌草的作用 狗舌草的作用及功效
自古以来,基督教里就有将圣人与特定花朵连结在一起的习惯,这因循于教会在纪念圣人时,常以盛开的花朵点缀祭坛所致!..2023-07-01狗娃花的作用(狗娃花的作用和功效)
狗娃花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福建、台湾等省,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朝鲜、日本也有分布。..2023-07-01狗娃花的养殖方法(娃娃狗怎么养)
狗娃花喜光,幼树较耐阴,不耐强光和西晒,光照过强或西晒,容易使树木受到灼伤。狗娃花可种植在侧方挡光的环境下,种植于大树下或背阴处则生长不良,树形瘦小,枝条稀..2023-07-01狗娃花的价格 狗娃花药用价值
狗娃花常生于山坡草地、河岸草地、海边石质地、林下等处。生于荒地、路旁、林缘木求鱼及草地。耐寒,耐干旱,耐瘠薄,喜光,稍耐半阴。..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