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端午节送什么花,端午节送花的讲究(端午节送什么花有什么意义)

时间:2023-07-25人气:作者: 未知

端午节送什么花,端午节送花的讲究(端午节送什么花有什么意义)

文章目录:

1、端午节送什么花,端午节送花的讲究

2、内蒙古端午节的习俗有什么讲究

3、端午节吃粽子注意事项,端午节吃粽子的讲究

4、端午节安排放假,端午节假期

5、南通端午节的习俗,大有讲究

6、猜你喜欢:

1、端午节送什么花,端午节送花的讲究

说到端午节走亲访友送什么,大家的首选一般都是应景又美味的粽子,不过其实端午节也可以送花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推荐,端午节送什么花,端午节送花的讲究。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节最初为我国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之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送什么花合适

传统上适合在端午节赠送的花大概有3种:即菖蒲、龙船花和跳舞草。菖蒲是代表端午节气的花,端午节有家家户户门上插菖蒲、艾叶之俗,可以辟邪驱痛。菖蒲的花语是避邪镇灾,在端午佳节之际,菖蒲花非常适宜赠送一些最近运势不好的朋友。

缅甸国花——龙船花的花语为争先恐后。传说龙船花未开时,很像一根根微形的细簪直刺蓝天,开放后,四片花瓣平展成一个个十字。而在古代,十字图形代表着避邪驱魔、去病瘟的咒符,所以,每年端午期间,划龙船的老百姓为了避邪驱魔,去除病瘟,求得吉祥,就把该花与菖蒲、艾草一并插在龙船上,久而久之,它就被称作龙船花了。值此端午节之际,送给亲朋好友龙船花,既表示亲切问候,也有吉祥的寓意。

跳舞草的花语是快乐,它的叶片具有自然舞动的特性,是自然界唯一能够根据声音产生反应的植物。在常温强光且无风雨时的环境下,舞草的2片侧小叶会不停地摆动,在半分钟内,每片小叶可完成椭圆形的运动1次,每叶转动达180度之后便又弹回原处,尔后又再行起舞。跳舞草即便在午夜“睡眠”状态下,小叶也仍在徐徐转动,只是速度比白天慢。

除了以上三种花以外,也可以考虑赠送剑兰、文心兰、黄百合等,这些花卉植物大多具有与节日相对应的吉祥含义,比如说剑兰花代表消灾避祸、坚强自信;文心兰代表幸福快乐;黄百合代表喜庆、温馨等。

2、内蒙古端午节的习俗有什么讲究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是为了几年屈原的节日。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因地域差异可能各地的愤俗都不一样。接下来和小编一起走进内蒙古文化看看内蒙古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讲究。

每年阴历五月五日,端午节,蒙古族有一个特殊的风俗就是打大围,它的规模之大,常超过其他猎日,因此在东部区,个别地方甚至把它作为蒙古族的“猎节”。打大围,是蒙古族围猎中相当壮观的一项活动,一般在一年中要进行两三次或三五次,日期主要

3、端午节吃粽子注意事项,端午节吃粽子的讲究

再过不久就要迎来2017年的端午节了,作为端午时节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市场上粽子的销售现在也已经火热了起来,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借此佳节即将来临的机会,为大家介绍端午节吃粽子的注意事项,粽子美味,吃法也要健康。

一定放冰箱保存

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加上红枣、豆沙或者肉,因此在初夏炎热的天气里很容易变质。枣粽子和豆沙粽子放冰箱可保存3—5天,如果是肉馅,3天内吃完为好。

营养专家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粽子按其包装和保存的形式大致分3类:新鲜的、冷冻的、真空包装的。新鲜粽子买回家后最好当天食用,否则要及时放进冰箱保存。

冷冻和真空包装的粽子都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在其标签保质期内即可食用。但要注意将其分类分袋放进冰箱。如果是自己家里包粽子,现煮现吃口味最好,也最安全。但注意冷藏不超过3天,冷冻不超过7天。再吃的时候,要重新蒸透,但最好不要重复冰冻。

粽子要热透再吃

营养专家指出,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彻底加热。一是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二是因为变凉的粽子过油、过黏,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还有一点要注意,粽子剥开后如有黏丝,则表示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鲜了,最好别食用。

老人应选迷你粽

粽子大多用糯米做成,缺乏纤维,黏度高、不易消化。专业医师建议,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帮助吞咽和消化。甜的粽子,如枣泥、豆沙馅的,配薄荷茶、绿茶;咸粽子,如椒盐、蛋黄等配乌龙茶,能衬出咸甜口味的特点,更加爽口;肉粽子含油多,如鲜肉、火腿等,配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可以帮助消化,去油解腻。此外,配一些蔬菜水果和粽子一起吃,更有营养。

心血管病、糖尿病、胃肠道疾病患者忌食

专家指出,肉粽虽然蛋白含量高,却含有大量脂肪。因此高血脂病人应避免食用,可选择豆沙粽、小枣粽和八宝粽等。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因为糯米升糖指数高,不管是甜粽还是肉粽都应避免食用。

胃肠有病的人也不建议吃粽子,因为粽子不易消化,尤其吃了油腻之后再吃粽子,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适。胃酸过多和胃溃疡的人也应当少吃。另外,中老年人和体弱者不宜多吃粽子,如果要吃,也应选小粽子,尤其是含有粗粮、薯类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

专家还指出,糯米温中补气,适合脾胃有病的人吃,把糯米煮粥趁热喝确实可滋养脾胃,特别有益于脾胃虚寒者;但糯米做的粽子如果放凉后再吃,或者凉后再热了吃,就难以消化,易伤脾胃了,如果再加上大量动物油脂,更不是人人能够承受。另外,粽子属于主食,吃了粽子就要减少米饭、馒头、面包等主食的量,避免能量过剩,引起增肥问题。

吃粽子莫贪多

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至一碗半的饭,热量约为400—500卡路里。因此,专家建议,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尤其胃肠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贪多贪凉,最好分小块多次食用。有些商家卖的迷你粽就是不错的选择。

吃粽子注意搭配

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肠、胃道消化不良。此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

选购粽子有窍门

专家提醒市民,买粽子首先要看好有无“qs”标志,其次是不要贪图粽叶颜色青绿的粽子。如果购买有独立包装的粽子,一定要看看包装上有无“qs”标志。“qs”是英文“quality safety”的缩写,中文翻译为质量安全,是食品市场准入标志。

如果购买的是真空包装的粽子,还要查看是否有漏气或鼓气现象,如果有漏气或鼓气现象则不要购买。粽子的“身材”也很重要,要买粽角端正、扎线松紧适当、无明显露角、粽体无外露的粽子。

除了上述细节外,买粽子,尤其是没有独立包装的散装粽子,还要提防“返青粽叶”,即被浸入工业硫酸铜中“返青”的粽子叶。这种粽子叶虽然色泽青绿,看上去很美,但其中含有的硫酸铜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会导致恶心、呕吐、胃烧灼感等,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腹绞痛、呕血甚至黄疸、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因此千万不要因为贪图粽子外表好看而选择粽子叶鲜绿的,使用传统风干粽叶包制的粽子虽然颜色发暗发黄,但更加安全。

除了看粽子的外观,选购粽子时最好再闻闻粽子的味道,“返青粽叶”包的粽子煮后香味不浓,有淡淡的硫磺味,而煮过粽子的水会变绿,正常粽叶煮后水则呈现淡黄色。

4、端午节安排放假,端午节假期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为地域宽广,民族多,所以对于节日都有着不同的习俗。就端午节而言,各地习俗也各有特色。说到这,有很多人都开始期盼端午节假期了,你想知道今年的端午节什么时候放假吗?随小编去看看吧。

端午节放假几天

2015年端午节放假办法:2015年6月20日至6月22日放假公休,共3天。其中6月20日(星期六,农历端午节当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6月22日(星期一)补休。

端午节简介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您可能还会喜欢:

祝福语大全:六一儿童节祝福语

解惑:愚人节表白如何回答

六一儿童节游戏大全,哪种比较有趣?

传统节日:儿童节的习俗有哪些?

5、南通端午节的习俗,大有讲究

在南通这个城市里,在端午这个日子里,家中小孩子的挂件和穿戴皆异于往日,因为在这一天,他们的衣襟上悬百束锁、香袋等物,还有戴绘有八卦及五毒的兜兜的。因为这些都是经过祈福的。本期南通文化就带你去了解一下南通端午节的习俗。

此日,南通民谣有“五月五,洋糖棕于过端午”及“吃了端午粽,方把棉花送”之说,家家吃粽子;此日南通还有逢时特设的“饼”,那便是“端午捣粽子为(上次下食)饼”,据传为祀楚屈原投汩罗而作。

蒲、艾和端阳浓厚的中华民俗风情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南通端午民俗有:插蒲艾于檐,且置蒲艾于床席之下,据说可不生跳蚤,可见蒲剑驱邪的力量;悬挂绘有八卦符于箓梁上,以示驱邪,至今乡俗依然。缚艾为虎,且焚艾条、苍术、柏枝烟熏以辟疫。于此日午时普洒雄黄酒于室内,据云可杀虫辟五毒。小儿搽雄黄酒于手、脚脸上,尤以其于额上书写“王”字为最,据说这样做了蛇虫百脚(蜈蚣)不咬的。故人黄幼松《海门竹枝词》生动记录了这些风情如画的习俗:“蒜头艾叶束菖蒲,挂在床头嘱小姑。烧酒雄黄调洒遍,门前贴上辟邪符”。

旧时,家乡小儿在端午的挂件、穿戴均异于往日,他们的衣襟上悬百束锁、香袋等物,还有戴绘有八卦及五毒的兜兜的。这一天,孩子们换上亲戚馈赠或穿庙寺僧所送的百索子,即《风俗通》所说“五色缕”、“长命缕”,百索子下面则悬生肖长命锁片。香袋儿有制成小人儿形的,通人称它做“驮子老侯”,其中尤以大、小人儿合驮为佳,更饶有趣味,称作“驮侯儿抱侯儿”,在身上晃晃荡荡,里面装的是药铺店里买来的衣香,跑到哪里,哪里便香气盎然。

端午的中餐菜肴丰盛,南通几乎家家都有用粉皮、韭菜、豆芽、蛋皮丝、虾仁等和起来炒的一只菜,谓之“和菜”。地方父老自有一番传说:相传明代通地屡遭倭寇骚扰,有一年的端午,倭寇又来侵犯,抵御的青壮年们仓卒之间,混和着肴菜饱食一顿,然后奋起抵抗,打得倭寇魂飞胆丧。为了纪念这次大胜,吃“和菜”的风俗从此便流传下来了。除此之外,端午日还得吃红烧黄鱼,内中配以大蒜瓣儿。

旧时端午正午闹市,“买卖权停下半日,四门铺闭不开门”;士女出游.称之“踱端午”。清代通人李琪诗云:“五日家家艾虎垂,雄黄泛酒酒盈卮。酒阑争赴龙舟约,水月庵前看许时”。这是说家乡濠河中的龙舟竞赛,那时划龙舟的据说是狼山营兵,气势极为壮观:“通州好,彩鹢竞江乡,掣电朱旗摇野岸,轰雷画鼓闹斜阳。何处不衣香。”清代通人黄金魁在其《渔湾竹枝词》里说:“端阳不解闹龙舟,争祭沉湘屈子愁。无数红裙山下过,一时齐上翠云楼”。这是清代家乡端午时节龙舟竞渡,妇女“踱午”情景的生动描绘。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