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哈尼族长街宴,世界上最长的乡村宴(哈尼族长街宴舞蹈视频)

时间:2024-01-07人气:作者: 佚名

哈尼族长街宴,世界上最长的乡村宴(哈尼族长街宴舞蹈视频)

文章目录:

1、哈尼族长街宴,世界上最长的乡村宴

2、哈尼族节日,哈尼族有什么节日

3、哈尼族的“天籁之音”哈尼族其多列

4、哈尼族的文化代表哈尼族文字

5、世界风采的艺术:哈尼族铓鼓舞

6、猜你喜欢:

1、哈尼族长街宴,世界上最长的乡村宴

一说起最大的宴会,大家肯定会说是国宴,其实还有比国宴更大气的宴会。哈尼族文化中有个长街宴,号称世界上最长的宴会,你见过这种宴会吗?如果你在场,肯定会被这种阵势给吓到,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哈尼族长街宴,世界上最长的乡村宴吧。

民间的婚、丧宴席风俗,一般都是在自己家中操办,而且按来客人数多少摆酒席,少则摆几桌,多则几十桌。而云南省元阳县俄扎乡哈播村哈尼族的宴席却与众不同。他们将宴席摆在大街上,一桌连一桌长达600多米,号称世界最长的乡村宴席。

哈尼人举办的这种长街宴,一不是结婚喝喜酒,二不是老人去世办丧事。每年的农历12月初,是哈尼人的昂玛突节,是哈尼人祭祀寨神,拜龙求雨的节日。这天一早,村中的龙头,哈尼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摆好祭桌,宰杀无杂毛的龙猪,敬请“龙神”和大家一起共度佳节。祭龙完毕,龙头就把猪肉切成无数块分给那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

祭完龙猪后,寨子里各家各户开始宰杀自己亲手饲养的大肥猪,霎时猪叫声、男女老少的欢闹声,汇成一部五谷丰登的奏鸣曲。猪宰好后,各家各户开始忙着煮饭、妙菜忙个不停。煮饭要用黄糯米,鸡蛋要煮成红、黄、绿三种颜色,红色代表太阳、黄色代表月亮、绿色代表大地。

据说,这是哈尼人历代祖先崇拜人与自然和谐留下的条规。饭煮好后,接着开始炒菜。菜的种类很多,有猪、鸡、鸭、鱼肉、牛干巴、麂子干巴、肉松、排骨、香肠、油炸虾乍、油炸花生……40多种哈尼民族风味菜肴。

饭、菜准备好后,哈尼人不是独个、独家享用,而是将准备好的菜肴、美酒抬到指定的大街上摆起来,每家至少摆一至二桌,多则十几桌,就这样桌连桌一家接着一家摆,酒宴越摆越长,宴席锣鼓喧天热闹非常,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汇集吃长街宴。入宴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时宴席长达上千米,人数多达万人。

您可能还会喜欢:

奇特、古老的仡佬族婚俗

十二年一祭的水族“敬霞节”

色彩较浓厚的水族的特别婚俗

仡佬族的家居建筑:干栏式建筑

2、哈尼族节日,哈尼族有什么节日

在历史悠久的哈尼族文化中,节日文化是其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哈尼族盛大的传统节日有苦扎扎节、十月年,还有喝新谷酒的习俗。人们会以唱歌跳舞、摔跤、磨秋、射弩等活动来庆祝节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哈尼族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吧。

六月年

哈尼族的民族节叫“库扎扎”,时间为夏历六月二十六日,因此又叫“六月年”。六月年也是个欢乐的节日,红河地区称“苦扎扎”,日期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节期三至六天。节日里,以村寨为单位杀牛祭“秋房”,牛肉各户分回祭祖,青年们聚集在一起“荡秋千”、摔角、狩猎、唱山歌,尽情欢乐。

吃新谷

红河一带哈尼族,农历七月的第一个龙日,有“吃新谷”的习俗。吃新谷这一天,每户人家按照老规矩,应在东方刚露鱼肚白时,到自家水田拔回一小捆连根带穗的稻子。拔稻时要选择株数逢单的稻穴,背回时无论遇到生、熟人都不打招呼,否则以为不吉。

到了下午,把早上背回来的稻穗搓下谷粒,连壳放在锅里烘焙直至出米花。大家吃米花前,应先给狗吃一点。因为自古传说,哈尼族在一场大洪水后重新得到的谷种是狗叼来的,所以要感谢它。吃过米花,也要把当年栽种的瓜豆菜蔬统统拿出来尝新,同时一定要吃一碗嫩竹笋,象征来年的收成象新竹一样节节高;还要杀吃阉过的大肥鸡,希冀来年的生活丰足美满。

十月年

哈尼族的最大节日是过“十月年”,前后历时六天,具体日期各寨可先可后。在农历十月间过,哈尼人称它为“扎乐特”。按照他们古老的历法,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辰龙日为新年之始(相当于汉族的大年初一)。节日里每个村寨都要举行街心酒宴,叫作“姿八奇”。

农历十月,稻谷刚进仓,家家户户舂糯米粑粑,烤制香甜的“闷锅酒”,准备选属龙日过年。过年的头天,人们把家里屋外、寨子的每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洗澡换衣。

姑娘节

云南省元阳县碧播山一带的哈尼族,每年农历二月初四要欢度别开生面的姑娘节。这天,鸡还未叫,男人们就要首先挑回一担水,天麻麻亮时,再砍回一捆柴,接着,就生火烧水,把洗脸水恭恭敬敬地端给慢腾腾起床的妇女。

然后,男人们煮饭、洗菜、剁猪食、洗碗筷、带小孩,妇女们则悠闲地坐在一旁,或做点针线活,或指挥男人做这做那。未出嫁的姑娘们,则连针线活也不做。

里玛主节

居住在红河边上的哈尼族崇奉布谷鸟,把布谷鸟尊称为“合波阿玛”(布谷鸟妈妈)。每到山茶盛开的阳春三月,不论男女老少,只要第一次听到布谷鸟的鸣啼,人人都会报以一声“我听见了”的回答,表示对春天的欢呼。据说,这一声回答,可使勤劳善良的哈尼族农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终年和平康泰。

捉蚂蚱节

“捉蚂蚱节”,哈尼语叫“阿包念”,在“六月年”(每年阴历六月二十四日)后的一第个属鸡或属猴日举行。哈尼族居住在山区,种植一季水稻。过了“六月年”,水稻就开始抽穗,为确保水稻丰收,哈尼族人民就采取过“捉蚂蚱节”的方式来驱除和避免虫灾。

吃新米节

哈尼族居住地区,农历七月左右,谷物逐渐成熟各户要选择自己的好日子进行“卡都匹”(吃新米)活动。过节时家长背着箩筐到地里拿些谷穗回来挂在门上,并且要拿稻俗杆制成“窝保波”,在“宗格”(仓竜)前吹奏三回,表示要吃新粮了,祈求神灵保佑粮食收得多,人不得病,家畜兴旺发展。

要杀一只产蛋母鸡献饭,过年时杀的猪肥肠,猪耳朵和尾巴也要留到这时献神。吃新米时要把老米和新米混合在一起煮,这叫做“妾都喝扎”(即新老交替),意思是老谷老米吃到新谷米上市,祈求年年有余。

猜你可能也喜欢:

佤族民族习俗的禁忌与忌讳

浅谈云南佤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述佤族舞蹈的多元化特征

云南佤族服饰特点与风格

3、哈尼族的“天籁之音”哈尼族其多列

哈尼族文化中有一首其多列,这是哈尼族一首带着民族特色的儿童歌曲。其多列是哈尼族每个儿童都会去学,都会唱的儿歌,音乐的曲调轻盈欢快,简短易学。这样的活泼的音乐,给孩子带来快乐,美好的童年,有益他们的健康成长。

儿童歌曲《其多列》是云南哈尼族的着名民歌,通过“拣树叶”、“砍竹筒”、“衣服上的花纹多美丽”等词语,表现了哈尼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活泼性格。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全曲由两个乐句构成。旋律以do mi soi 三音为主。歌曲短小,精练,音乐形式鲜明。歌曲轻快、活

4、哈尼族的文化代表哈尼族文字

哈尼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哈尼族文化有着千年的历史。在以前,哈尼族是没有自己的文字,随着其民族文化不断成熟,它的文字也跟着出现,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形,民族方言为基础,形成一套专属的民族特色文字。

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语支里有彝语、拉祜语、傈僳语、纳西语、基诺语等。哈尼语在国外,分布在缅甸、泰国境内的又称卡话,和我国西双版纳地区的哈尼话接近;老挝、越南境内的哈尼话和我国红河南岸地区的哈尼话大体相同。

哈尼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文。可分为哈雅、碧卡、豪白三个方言。自称或他称哈尼、糯美、糯比、艾罗、各活、各作、腊咪、期弟、奕车、哈欧、白那、卡别的哈尼人均操用哈雅方言中的哈尼次方言;自称阿卡或雅尼,他称爱尼的哈尼人操用哈雅方言中的雅尼次方言。

自称碧约的哈尼人操用碧卡方言中的碧约次方言;自称卡多、西摩洛的哈尼人操用碧卡方言中的卡多次方言;自称豪尼,他称布都、阿梭的哈尼人操用豪白方言中的豪尼次方言;自称白宏的哈尼人操用豪白方言中的白宏次方言。

哈尼语元音分松紧,韵母以单元音为主,没有塞音韵尾。有的方言有鼻音韵尾和鼻化韵。哈尼次方言塞音,塞擦音分清浊。而碧约、卡多两种土语的塞音和塞擦音没有浊音。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有些音节只有韵母和声调。声调一般为三个。句子成分的基本顺序为:主语——宾语——谓语。

您可能还会喜欢:

满族茶文化你了解有多少?

朝鲜族人的葬礼礼仪与文化

一起来看看朝鲜族秋千的传承与发展史

布依族的礼仪文化你知多少?

5、世界风采的艺术:哈尼族铓鼓舞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哈尼族文化向人们展现的就是生活中最美的艺术,艺术无处不在,文化也就由此诞生,它不仅是一个民族独特的景观,也是哈尼族人民不朽的智慧。

哈尼族的铓鼓舞是哈尼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它所展现的不止是一种舞蹈,也是哈尼族人民防身自卫的法宝,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领略一下世界风采的艺术:哈尼族铓鼓舞。

铓鼓舞产生于哈尼族以狩措为生的古代。人们为了在狩猎时进行联络和邀约猎手,由无意中发现打击山中空心树会发出响声,于是他们用原木凿空绷上牛皮,做成了鼓。鼓声除进行联络和邀约猎手外。

有时也可以轻轻地敲击起到吸引猎物的作用,若是单身或人少而碰到猛兽时,急风暴雨似的击打又可以起到口下跑野兽防身自卫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又模仿农业生产的农耕动作,使铓鼓舞得到了丰富的发展,特别是铜的发现和利用,开始有了铓,成了名副其实的错鼓舞。

铓是代表谷子的饱满,鼓是代表谷子粒多,铓鼓舞是祈祷庄稼饱满、粮食丰收或庆贺节日喜事的一种主要活动。特别是哈尼人祈祷风调雨顺、万事吉祥的传统“祭龙”仪式,更是离不开铓鼓,他们总是将铓鼓舞贯穿始终。

太阳西下催人归,当我们踏上返程的路时,那回肠荡气、震天动地的鼓声仍在耳边回响。那激越奔放潇洒劲健的舞姿还在眼前闪动。我问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有何感受时,他们很高兴地说:“很好,这么美的舞蹈,应该把它推出去。”

其实,近年来,建水的哈尼族铓鼓舞已走出深山,多次参加了省内外的一些大型演出活动,在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和第三届中国艺术节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上,以动人心魄的震撼力,受到称赞。在首都举行的中华鼓舞大赛中获最高奖——山花奖。还在意大利蒙特卡尼第8届国际旅游电影节上获最高奖——苍鹭奖。铓鼓舞是哈尼族古老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它不但是哈尼族舞蹈的精华,而且对研究哈尼族历史以及繁荣今天的民族舞蹈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它为建水的旅游业增添了一道民族风情的新景观。

您可能还会喜欢:

白族形式多样的民间音乐文化

复杂的朝鲜族的传统婚礼民俗

朝鲜族的民间曲艺:老两口对唱

白族蝴蝶会,对爱情的独特纪念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