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你所不知的赫哲族特色饮食 赫哲族的饮食文化

时间:2023-11-24人气:作者: 佚名

你所不知的赫哲族特色饮食 赫哲族的饮食文化

文章目录:

1、你所不知的赫哲族特色饮食

2、赫哲族舞蹈,荟萃浓郁民族特色

3、极具特色的赫哲族鱼骨文化

4、你所不知的白族饮食文化以及特色

5、糅合地域特色的赫哲族饮食文化

6、猜你喜欢:

1、你所不知的赫哲族特色饮食

赫哲族是生活在我国黑龙江下游及乌苏里江流域的少数民数之一,也是一个以捕鱼狩猎为生的民族。赫哲族文化中,他们有着自己本民族独特的吃鱼方式。还有自己民族的特色美食,吸引来很多外来游客的青睐。跟小编一起去看一下赫哲族的特色饮食吧。

赫哲族有吃生鱼的习惯。从鱼皮、鱼籽到鱼肉、鱼脆骨都有生吃的妙法。刹生鱼、炒鱼片、烤“塔拉哈”、炒鱼毛、钢刨花鱼片,成为食鱼的传统习俗。客人光临,渔民们为考验你是不是真正的朋友,使拔刀从活蹦乱跳的鱼身上割下一块肉,用刀挑起递给你,如果客人从刀上咬下鱼片吃下,那就会得到热情的款待;否则,就别想登家门。

赫哲族招待亲友和客人常以“刹生鱼”表示尊敬。“刹生鱼”的制作,是用鲤、鲩、鲟、鳇、鳙等鱼先将肉从鱼骨上剔下两整块,切成相互连接的鱼条,再将鱼肉从鱼皮上片下,切成鱼丝,然后拌上用开水烫过的土豆丝、绿豆芽、杨皮、韭菜、辣椒油、醋、盐等,吃起来清香鲜嫩。这种生食习俗,在许多民族中都不同程度地保存着。

刹生鱼:赫哲族人喜爱的传统食物之一。赫哲人叫“塔拉卡”,是将刚从江中打上来的鲤鱼、鳟鱼从脊背部剖开,去头、去皮、剔骨,切成细丝,用好米醋浸泡,待鱼肉变白,加上盐、姜、葱和野辣椒、土豆丝、菠菜、香菜、豆芽,拌匀即可。吃起来鲜而不腥、凉滑爽口,味美异常。生鱼片,既是赫哲族人平时经常吃的菜,也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佳肴。

炒鱼毛:炒鱼毛也是赫哲族的一道风味佳肴,它是将各种鲜嫩的肥鱼切成鱼丝,再加白糖等作料炒成“它斯罕”(鱼毛)。炒鱼毛是最好的下酒菜,吃起来可口味美。如果用它加韭菜包饺子,其味道非常鲜美可口。炒鱼毛还便于贮藏,将它放入坛中,存入地窖,随取随吃,非常方便。

苏拉卡:赫哲族人的传统食品。汉语称“刨花”,是赫哲人冬季吃生鱼的一种方法。先将冻鱼的皮用刀削掉,渔民们将冻鱼削成薄如刨花的鱼片,拌上土豆丝、绿豆、粉丝,再加上调料食用,又香又脆。

赫哲族人喜欢吃“拉拉饭”和“莫温古饭”。“拉拉饭”是用小米或玉米小渣子做成很稠的软饭,拌上鱼松或各种动物油即可食用。“莫温古饭”是鱼或兽肉同小米一起煮熟加盐而成的稀饭。与汉族相同,绝大部分人家均吃馒头、饼、米饭和各种蔬菜。

你可能会喜欢:

南宁特色美食:老友面

藏族酥油茶的制作工艺与作用

塔塔尔族美食都有什么

南宁特色菜,你吃过几个?

2、赫哲族舞蹈,荟萃浓郁民族特色

舞蹈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是用身体和节奏表现思想感情的。很多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他们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很多民族都有自己浓郁特色的民间舞蹈。在赫哲族文化中,赫哲族舞蹈都有什么民族特色呢?跟小编一起看下。

据古代文献记载,赫哲人的先民能歌善舞,其民间舞蹈质朴、欢快、节奏鲜明,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赫哲族世代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幅员辽阔的三江平原和绵延神秘的完达山,以及传统的渔猎生活,赋予了赫哲族人民舞蹈的灵性。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赫哲人创造了有自己的鲜明特色的民间舞蹈。

天鹅舞

赫哲人的家乡,有不少沼泽地带,每年春暖花开季节,一群群洁白的天鹅竞相飞来。在民间曾流传过优美抒情的天鹅舞,可惜现已基本失传。据打猎能手葛长胜老人回忆,他幼年时在富锦县的嗄尔当看过妇女跳天鹅舞的情景。她们身穿镶有彩色花边的长袍,随着歌声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舞中时而还有模仿天鹅鸣叫的声音。过去常在年节时,在家中和院里栅栏内载歌载舞。老人记忆的动作有,开始双腿交叉半蹲,双臂伸向两侧上下缓缓挥动,接着双脚向前移动,犹如天鹅在江中自由荡漾,速度变快时,双腿立起前后交错跳动,两臂向上飞舞,好似天鹅相互追逐嬉戏。

哈康布力

过去在赫哲族民间还流传一种集体舞,赫哲语称“哈康布力”,“布力”即“跳”、“做”、“干”之意。早年在万里霍通、苏苏屯、富锦嘎尔当一带的年节时,就有很多青年男女跳“哈康布力”舞。此种跳舞,男女双方同意后,即可同跳,不跳的人坐而旁观。由于年代久远,会跳“哈康布力”的人已不多了。其舞蹈动作有三步向前一起跳、拉手、拍手、转身等。

庇里西勒

又称“庇里沁”,此名是外来语音译。据会跳此舞的人说就是“踢踏舞”,基本动作是“踢踏步”,舞者人数不限,动作统一,舞技熟练者,可以用脚踢打出各种复杂的快速节奏,令人欢快兴奋。庇里西勒舞,可能是由外地传来,在赫哲族人民中又有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本民族的风格,成为赫哲族的一种民间舞形式。

你可能会喜欢:

门巴族的食俗文化,你知多少?

门巴族的信仰是什么,你知道吗?

唯美的保安族“花儿”文化

保安腰刀:保安族禁忌文化的命脉

3、极具特色的赫哲族鱼骨文化

我国各个民族之间都不乏能工巧匠,所以民族文化里的那些特殊的工艺流传下来。作为与赫哲族生活息息相关的渔业,不仅仅体现在饮食方面。吃剩下的鱼骨头经过精心的雕琢,演变成今天的鱼骨工艺,是赫哲族文化里密不可分的一种艺术。

赫哲族的鱼骨工艺,是赫哲族老渔民孙有财在赫哲族传统的桦皮、木雕工艺的基础上开掘形成的。他制作的鱼骨工艺品,用料都是天然鱼骨,作品多取材于赫哲族历史传说,如“阔力”、“神斧”、“木昆达出世”等。

他的鱼骨工艺,构思巧妙,造型精美,显现出了赫哲族传统文化的

4、你所不知的白族饮食文化以及特色

每个民族的饮食都有自己的特色,那是因为每个民族所生活的地方不一样,饮食习惯和传承文化都不同的缘故。而白族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应景食品。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白族文化吧!

白族注重节庆,几乎每节都有一至数种应景食品。如春节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斋饭;三月街吃蒸糕和谅粉;清明节吃凉拌什锦和“斋筵香”(炸酥肉);端午节吃粽子和雄黄酒;尝新节吃新豆、嫩瓜和陈谷掺新米饭;火把节吃甜食和各种糖果;中无节吃羊肚菌和检鱼包肉;中秋节吃白饼和醉饼;重阳节吃肥羊;冬至节吃炒养粒和羊肉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节奏。

白族婚宴习惯用“喜州土八碗”,由八道热菜组成:添加红曲米的红肉炖;挂蛋糊油炸的酥肉;加酱油、蜂蜜扣蒸的五花三线肉千张;配加红薯或土豆的粉蒸肉;猪头、猪肝、猪肉卤制的干香;加盖肉茸、蛋屑的白扁豆;木耳、豆腐、下水、蛋丝、菜梗氽制的杂碎;配加炸猪条的竹笋。此外,每客一包槟椰,丰盛又不奢侈。

白族的特色饮食:

砂锅鱼与砂锅豆腐:将火腿片、嫩鸡块、冬菇、蛋卷、腊干片、豆腐、玉兰片、肉圆等按比例与弓鱼(或鲤鱼)放入砂锅内,放好调料,文火炖制则成。若把主料鱼换成豆腐和少量卷心菜,则成砂锅豆腐。

乳扇:是着名特产。做法是用羊奶放在锅中,点上酸水(或明矾),使之呈半固态,用筷子挑起来,晒干即成乳扇,可生食,也可煎煮。

猪肝鲜:“将猪肝切碎,拌上盐、辣椒、酒、芝麻、八角、草果等,密封在陶罐里,可存放1年。可蒸食,也可做调味品。

吹肝:将完整的鲜猪肝吹足气后,放点盐,挂在阴凉通风处晾干。食用时,将猪肝切片,放入香油、醋、辣椒、葱、香菜。凉拌即可。

生皮:将猪宰杀后,用火烧烤去毛,使皮烤成金黄色,肉得半生不熟,切成肉片或肉丝,佐以葱、姜、醋、蒜泥等调料可吃了。生皮是旧时年节的宴客菜肴。

白族也有饮食忌讳,主要是大年初一不用铁刀,主妇做饭应悄无声息,不能吹火,必须到井边“汲新水”。丧家做饭,一律清煮清炒,不能用红色食料,不能做红包菜肴。进扭时长辈上坐晚辈侍奉。火把节之夜,岳父不能留女婿在家过节。

您可能还喜欢:

锡伯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全羊席

丰富多样的景颇族饮食文化

锡伯族人离不开的食物:发尔合芬

人间美味,土家族的饮食文化

5、糅合地域特色的赫哲族饮食文化

饮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民族文化。中国地域广阔,居住着五十六个民族,由于居住的地区、气候各不相同,各民族的饮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赫哲族文化中,赫哲族以捕鱼为生,饮食主要以吃鱼为主。赫哲族饮食文化是怎样的呢?有哪些地域特色呢?

赫哲人性格质朴憨厚,热诚好客,以将自己喜爱之食物馈赠给别人为乐事。他们常将鲑鱼、鲤鱼籽及鱼干子馈赠给亲友或贵客。有客人,必做“杀生鱼”以示尊敬。如开江时,一定要弄到开江鱼为客人尝鲜;秋季捕鲑鱼时,要为客氽大马哈鱼丸子,冬天要为客人做“刨花鱼片”以表敬意。近几十年来又兴起用鱼宴待客。

鱼宴菜肴要根据客人身分和人数情况来确定菜码。至少10个菜、多者12、16或20个菜。有些是从汉族学来的菜肴。鱼宴一般有“杀生鱼”、烤鱼片、拌鲑鱼籽、油炸大马哈鱼块、炸鱼果子、炒鱼片、油煎鳊花、糖醋鲫花、干烧雅罗、清蒸鱼九、浇汁鳌花、抓炒鱼片、硬酥鲫鱼、五香熏鱼、煎炒鱼籽等,最后还要上两碗牛尾巴鱼或嘎牙子鱼做的鱼汤。酒以白酒为主。饭食主要是大米饭,也有馒头、花卷等主食。

如置办鳇鱼席,主料全是鳇鱼肉及鱼骨鱼籽,用少量的配料,烹调技法与其他鱼宴大同小异。鳇鱼宴是国内难得的高档名贵宴席,在宴席上必须有一个菜是整条鱼。如红焖鲤鱼。上这道菜肴时,鱼头要朝着客人摆放。以示尊敬,主人先请客人举箸品尝,然后同席的人才动筷分享。吃整条鱼,将一面鱼肉吃光了。要吃另一面鱼肉时,忌讳说“翻过来”,要说“划过来”。

赫哲人俗语说“逢宴必有酒,无酒不成席”。来客人要以酒相待,没有酒不成敬意。主要喝白酒,近几十年各种名酒、色酒和啤酒均是宴席不可缺少的。因赫哲人过去信仰萨满教,所以在饮酒时有以酒祭祀的习俗。如用筷子蘸酒(有的用手指)往空中或地下点三点,表示向神灵祖先祭祀,然后再饮。饮酒一是“轮大襟”喝法,即一碗酒由主人先喝一大口,然后再依次传下去唱。轮回到主人处再循环往下轮饮;二是互相敬酒对饮,主人给客人敬酒,或客人给主人敬酒。有时主人或客人提议请同席人一起干杯,然后按酒量大小能喝者多喝。主张喝至恰到好处为宜,实际上为了尽兴,喝醉者不在少数。

你可能会喜欢:

独特的台湾茶道文化

最受热捧的天津特色菜肴有哪些

颇有讲究的天津茶文化

吸取各地风味的上海饮食文化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