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源自古代中原河洛话的闽南话是哪里的

时间:2023-07-04人气:作者: 佚名

源自古代中原河洛话的闽南话是哪里的

文章目录:

1、源自古代中原河洛话的闽南话是哪里的

2、源自古代夏至的俄罗斯桦树节怎么过

3、“天下至中的原野”,古代对中原大地的别称

4、两大地方特色方言:闽南话和粤语的区别

5、猜你喜欢:

1、源自古代中原河洛话的闽南话是哪里的

闽南语闽南的发源地是泉州,所以,闽南语在学术上是以泉州话作为标准腔。

据历史记载,闽南话源自古代中原的河洛话,是流传地域最为广泛,说的人最多的的方言之一。

那么源自古代中原河洛话的闽南话是哪里的?下面小编则为你解答。

闽南话又称河洛话,有两个版本的说法:

一:河洛话原本是夏商周先秦时期中原商朝时的官话,商传至纣王为西方狄族(即周族)所灭,留在河洛一带的商民,上阶层者被迫迁至洛邑当奴工,营建新都成周,下阶层者被分配至卫、宋、鲁、齐国等地当农奴,在东方尚存的几支顽强商族只好退到江南等地,利用丰富的资源发展工商业,而居东南沿海者则形成越族后裔,河洛语之口音即源于商代,读书音源自古代汉语,故河洛语应称为“商汉语”或“古汉语”,此种语言乃最具汉人本色之语言。

二:闽南语的发源地是在古代中原国都洛阳周围的黄河、洛水流域,俗称“河洛话”,“生生不息河洛郎”,这是因为西晋时中原一带的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大姓为避战乱南下,晋室南渡,在江边定居,并把这条江定名为“晋江”,以示不忘自己是晋朝人,这样也把河洛话带到福建,也有晋安郡的人南迁,并逐渐演变为闽北、闽中和闽南三种方言语系。

西晋在福建设置晋安郡、晋安郡晋安县。在闽南人移民台湾后,把闽南话带到台湾。令人预想不到的是,原先说河洛话的地方早已不说河洛话了。

唐代时,陈政、陈元光父子带兵入闽平乱,进而屯垦漳州,带来了7世纪的北方的中古音;10世纪时,王潮兄弟又带军队入闽平黄巢之乱,也带入了当时的中古音。从以上的两批移民,所带来的北方口语,经过一番演变就形成了所谓的“闽南语”的基础。主要分布在九龙江流域,含漳州,龙岩新罗区与漳平部分等地区。

流传原因

闽南、台湾等地传承此一文化的语言,为我们习称的“闽南语”,在祖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闽南话所蕴含的意义在于我们的中原华夏先祖在多次大迁徙中避开了中原民族融合所造成的语言改革,很完整地保留了唐、魏及五代十国等时代的古代中原河洛音,也就是那时的中原话。

由于日语主要来自于迁徙到日本的中国汉族的古汉语、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和马来语,英语,日语(台湾多受日语影响)融合而成,所以今天日本人诵读佛经,吟唱诗词时,与闽南人用闽南语古代汉音诵读佛经,吟唱诗词在发音上几乎是一样的,这足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佛经中音译或意译使用普通话无法了解其意旨,而用闽南语却好理解;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法师常常感叹,闽南语汉音之失传对诵读佛经的人是极大的损失。

除闽南、台湾外,闽东北的一些地方,及大陆部分地区,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中闽南话都相当通行。闽南话会流传这么广,主要是因为历史上闽南人的迁徙和移居。

2、源自古代夏至的俄罗斯桦树节怎么过

俄罗斯桦树节的节期在俄历每年6月24日,这是一个源自古代夏至节的传统节日,体现先民对太阳和水火的崇拜。桦树节到来之时,夏季来临不久,在俄罗斯许多农村地区,农民稍稍从春天的劳作中缓了口气,正是一小段清闲时光,故而欢庆活动很是热闹。那么就来看西方节日为你介绍,俄罗斯桦树节怎么过。

你可能喜欢》》国际家庭日怎么过

节日清晨,人们到桦树林和湖边寻找蕨菜、金莓草、黄色铃铛花这三种植物。相传桦树、蕨菜、金莓草、黄色铃铛花是鬼魂精灵的藏身之地。传说在这一天的午夜,女神们和美人鱼要到林中集会,蕨菜、金莓草、黄色铃铛花就是在她们走过的地方生长出来的神奇植物。

俄罗斯人认为这三种植物具有特殊的魔力,金莓草和铃铛花是治病的良药,采下它们晾干,放在枕下能避邪;而蕨菜开花则说明地下有宝物。

同样在节日清晨,少女们头戴花冠,手拿桦树枝,在事先装饰好的桦树周围唱歌、跳舞。人们身着节日的服装,带着祭品到桦树旁,边观看少女们的歌舞,边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傍晚,少女们摘下头上戴的花冠,在上面点起蜡烛,然后放入水中让其漂流。俄罗斯人认为在这个时候谁的蜡烛燃得越久,谁就能获得长寿和最大的幸福。少女们还按照花环漂动的方向占卜自己的婚事。

而人们则把卷曲的桦树枝剪下,连同祭品一块投入湖中及麦田里,祈求主宰植物生长的女神、水神,还有祖宗的神灵保佑庄稼像桦树一样迅速茂盛地生长。

3、“天下至中的原野”,古代对中原大地的别称

中原一直是中国古代最中心的地带,无论是哪个朝代都是以中原为中心建立朝都。中原更是包含了绝大部分的朝代变更,中原地区在如今虽然已经不如古代起到了如此至关重要的地位,不过历史终究无法磨灭。

那么,本期一起了解古代对中原大地的别称。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大地指的是今天山西晋中以南,河北中南部,河南全部,山东西部一部分及西南全部,陕西的华山县以东的地区,还有安徽北部淮北那一块,湖北北部及西北部一部分。你把地图上的这个范围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图一对比就行了。

其中主要的大国春秋时期是晋国全部,秦国东部,齐国西部一小部分和鲁国西北部一部分及楚国北部一部分。到了战国时期因为战争等一些原因,就变成了,赵魏韩三国及楚国北部。

中原一词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它是指以河南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古代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曾长达五千年居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古人常将“中国”、“中土”、“中州”、“中土”用作中原的同义语。

一般认为,中原地区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是古代华夏族的发源地,即今天的河南省。中原地域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有所蔓延。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族自称中国,以别于四夷。一些夏、商时期的河南省周边地区,随着中原文化的传播,也被纳入中原文化区。

“中国”有“九州”、“诸夏”、“赤县神州”、“禹城”、“震旦”等称谓。“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

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而相当于今山西、山东、河南、河北一带。

【结束语】无论是什么样的称呼都是古代中原地区的名称,从古至今的中原地区已经经历了无数的别称,这些至如今也是广为传承的无数的皇帝在此建立自己的朝都更是“得中原者得天下”的最好体现。

4、两大地方特色方言:闽南话和粤语的区别

说起闽南话不知道大家知道多少呢?有的人觉得闽南话和粤语是一样的,记得有一次小编去北方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的是闽南话,边上的朋友就说了一句我们哭笑不得的话,他说你们粤语真难懂都不知道说的是什么?那么是不是粤语和闽南话一样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看一下吧。

闽南语,起源于福建泉州。主要分布地除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外,还广泛适用于闽东北地区、浙东南区、广东潮汕和海陆丰地区、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华人社群。

在学术上以泉州话作为标准腔,即使在闽南语口音不同的地方,高甲戏、梨园戏、南音也仍以古代泉州府城腔进行演唱,如今的闽南话已经成为地球60种主要语言的代表之一,它还被录制在美国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2号宇宙飞船的镀金唱片上,到广漠无垠的星河中寻觅外太空知音了。

闽南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次的移民潮,移民的原因是征蛮、避乱。晋朝五胡乱华时期(西元304-439),异族入侵中原,伫西晋永嘉二年(公元308)的时候,中原的衣冠八族(詹林黄陈郑丘何胡)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晋江等流域一带,他们把当时的古汉语(比如,有身、瞑、鳖、斟酌、鼎、箸等)带过来,后来称作“泉州话”。

但这次数量很少,移民多留在闽江和木兰溪流域。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析晋安郡南部置南安郡,以保持闽疆南部安定取称,治所在今南安市丰州镇,领晋安等三县,辖今之厦门、莆田、泉州、漳州一带,但不久就被撤销,直到200多年后的唐朝中期,又在今泉州市区第三次置武荣州,不久改名泉州,泉州市区一带的建制才稳定下来,泉州的安溪、惠安、永春、德化在400多年后的五代时才设县。

所以少量“泉州话”就是第三、四世纪的中原音参“吴楚方言”(比如:水薸(phio5)、手ng2、鲎hia)和当地的越语(比如:loo3(高)、san2(瘦)、lim(饮)、hiu3(洒))融合而成的,这就是“白话音”主要的来源,比“读书音”较早。

第二次: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囝屯垦漳州,漳州话的初步形成。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福建南部蛮夷祸乱不安,朝廷派陈政、陈元光父子(郡望河东)南下平乱,平乱了后屯兵伫即马的漳州一带,亦包括今天龙岩地区新罗,漳平一带,这批人带来七世纪的中古汉语。唐代设立漳州前不过几千户人家,这些人应为唐朝可以控制的农业户口,在他们之外还有少数蛮僚生活于漳州南部山区。

陈元光所率领的唐朝军队与蛮僚为争夺漳州控制权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双方交战的最后结果,唐朝控制了漳州沿海平原等广大地区,而蛮僚最终被平定。唐代的漳州还不是很繁华,漳州的发展是在南宋进入第一个高潮。而其具有较大影响的,则是明代独对漳州开放海禁,“市镇繁华甲一方,港口千帆竞相发”是其当时生动的历史写照。

当今的闽南方言是在夷狄人(古代闽越土着人群)与历代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入闽,特别是唐、宋两朝时期北方人入闽的基础上,由八闽远古语音与历代外来语言进行交流、结合而逐渐形成的方言。

闽南语的发音主要特点有:1、多数古浊可平声字,今读音时不吐气。2、念知、登等,有时保留破裂音,成[t];3、无轻唇音[v]、[f];4、有韵尾[-m]、[-p]、[-t]、[-k];5、声调七类,以上为主,与古代声调系统不尽相当。此外,在闽南语中,文、白语言区别较大。

白读音代表本地方言比较久远的源头,据研究,它是唐朝及后来时中原人南迁所带来的汉语与当地闽越土着(少数民族)的语言相结合就开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语音体系。文读音则是本地方言与本民族权威的方言(古代的雅言、通语、近代的官话、现代的汉语、词汇、语法等方面向权威的共同语靠拢的表现)。

闽南语保留了相当成分的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语言的语音、词汇,被海内外语言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因此,研究探索闽南语的发展,对保护、弘扬中国古代语言遗产,研究中国其他语种以及古代闽越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积极的作用。

您可能也喜欢:天津五大道介绍,五大道的特色在哪里龙岩天宫山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好玩的湖北四祖寺是什么地方,它的历史由来品味独特的英国饮茶文化

5、猜你喜欢:

标签: 中原  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