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达子香——源自于鄂伦春族传说的花 达子香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06-27人气:作者: 未知

达子香——源自于鄂伦春族传说的花 达子香是什么意思

文章目录:

1、达子香——源自于鄂伦春族传说的花

2、鄂伦春族的篝火节是什么时候

3、鄂伦春族美食有哪些

4、鄂伦春族作家都有谁

5、鄂伦春族图腾寓意与传说

6、猜你喜欢:

1、达子香——源自于鄂伦春族传说的花

中国民族众多,鄂伦春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他们大部分居住于大兴安岭一带。达子香生长于黑龙江,相传达子香是于鄂伦春族传说的花。这是一个怎样的传说呢?不妨来黑河文化里看看吧。

关于达子香名字的来历当地民间流传着一个悲壮的故事:话说康熙年间,在小兴安岭居住的主要居民是鄂伦春族,当时毛子兵(俄国人)频繁侵犯我国边境,洗劫村庄,当地老百姓苦不堪言。鄂伦春人为了不再受人欺负,决定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入侵,一天,人们得到可靠消息,毛子兵又一次准备入侵,于是在他们经常经过的路段设下埋伏,准备给毛

2、鄂伦春族的篝火节是什么时候

身为狩猎民族的鄂伦春族,对着火神有着极高的敬意,对于狩猎时代的鄂伦春族来说,火是他们生存下来不可或缺的条件。那么,本期少数民族的节日就嗲大家一起来看看鄂伦春族的篝火节是什么时候。

问:鄂伦春族的篝火节是什么时候?

答: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节日篝火节。

地处大兴安岭腹地的鄂伦春自治旗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位于呼伦贝尔市东北部,素有“北国碧玉”、“绿色净土”、“鲜卑民族发祥地”之美誉。“篝火节”是鄂伦春族最隆重的节庆活动,火是鄂伦春

3、鄂伦春族美食有哪些

美食是人人都喜欢的。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以捕鱼打猎为生的民族,就会以肉和鱼为主食,他们糅合了生活环境,通过不同的烹饪方式,做出有民族特色的美食。那么在鄂伦春族文化中,鄂伦春族美食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下。

鄂伦春族传统的食物主要是野兽肉和鱼,其中食用最多的是狍子肉,其次是鹿、犴、熊和野猪肉。他们食用兽肉的方法和制作肉食的种类很多,在烧、烤、煮、熏中表现出极大的民族特色。鄂伦春人的主食以米、面为主,食用方法也很多。用面粉做面片、炒面,把和好的面做成圈或饼在火上烤着吃。用稠李子熬野果粥、用酸奶熬奶粥,是鄂伦春人特有的食品。用小米、梭子米或黄米加上肉、盐做粘粥“老考太”,是新婚夫妇人洞房时必须吃的食物。

狍肉宴

狍子属鹿科食草动物,肉质鲜嫩、纯厚,入口回味无穷,营养丰富。过去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里狍子很多,所以一直是鄂伦春人的猎取对象和衣食之源。

食用狍肉,手把肉是最常见的吃法。且以似熟非熟,略带血丝者为上品。另外,猎民们还喜欢生食狍肾和狍肝。每当猎获到狍子后,便会就地开膛破肚,取出鲜嫩的肾和肝分而食之。他们认为生食动物的肾和肝对人有明目健身的作用。

在婚礼、节日或款待贵宾之时,鄂伦春人还常常举行丰盛的狍肉宴,以狍肉为主制作美味佳肴,其中婚礼狍肉宴是最为讲究的。按照鄂伦春人的传统习俗,新婚的男女双方家均须举行一次。婚礼狍肉宴须由一名德高望重的长者主刀,所用狍子必须是生擒的一对。剥下的狍子皮要放在火上烤焦,据说这是为了让烟雾带着狍皮被烤焦的特殊香味弥漫整个猎乡,让所有的人都能分享婚礼的欢乐与幸福。

柳蒿芽

过去,鄂伦春人不种蔬菜,野生的柳蒿芽一直是他们非常喜爱、也是重要的菜肴。如今,鄂伦春族的饮食结构虽已大大改变,蔬菜品种十分丰富,但人们对柳蒿芽的挚爱仍难以替代。

柳蒿芽是长在河边、谷地的一种野生植物,味鲜美、清香。不仅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据说还有奇特的药用价值,对感冒发烧、胃肠不适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均有一定疗效。每到春夏时节,妇女们便背包挎筐去采集。采集来的柳蒿芽可当即食用,也可晒干备用。其食用方法,可与肉、排骨、鱼等一起炖,也可炒食或凉拌。有机会的话,不妨您也尝尝。

阿素木

鄂伦春人吃熊肉的方法。因为把熊奉为图腾,吃其肉时还要冒着被怪罪的风险。所以猎到熊后,一定要全乌力楞的人一道吃。先把剔下的熊肉煮熟剁成碎块,拌以野葱、野韭菜、盐等调料,加适量熊油到热锅里炒拌。要趁热品尝。在下煮前,由年老的长辈发出“嘎嘎”的叫声,说“不是鄂伦春人吃你的肉,是乌鸦在吃”等等。然后男女老少每人用桦皮碗盛着吃。熊肉爽口。据说经常食用,可使人精神焕发,满面红光。

布拉玛日

鄂伦春人食用的烧面圈。用冷水和面,不加酵素等补充物,把面提成空心圆圈,埋入木灰里。熟后有一种烧烤食品的特有香味,如沾上熊油等,更加好吃。

稠李子粥

鄂伦春人常吃的稀饭之一。将野果稠李子阴干,和酸奶酪、大米或小米煮成粥。甜酸可口,可增加食欲,促进消化。

你可能会喜欢:

中国进餐礼仪要注意什么?

让人垂涎欲滴的浙江特色小吃

不得不看的中国商务餐桌礼仪

解读潮菜名字命名的内涵

4、鄂伦春族作家都有谁

作家,文学创作上有盛名成就的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下来,离不开宣扬传统文化的杰出人物。在鄂伦春族文化中,鄂伦春族作家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强调文学的本质、特征和价值。一起来看下鄂伦春族都有哪些文学创作者吧。

敖长福(1940——),鄂伦春族,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理事,内蒙古文联委员,内蒙古作协会员,呼伦贝尔作家协会主席,鄂伦春旗文联主席,内蒙古鄂伦春民族研究会秘书长。鄂伦春旗广播电视局局长。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猎刀》,报告文学集《昨日的猎乡》,短篇小说《孤独的仙人柱》等。短篇小说《猎人之路》获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二等奖、内蒙古首届索龙嘎三等奖,《阿美杰》获呼盟首届文学创作骏马三等奖,报告文学《比生命更宝贵的……》获1984年全国少数民族团结征文三等奖,电视剧剧本《天神不怪罪的人》获国内国际4项奖。

爱民(1960—),女,鄂伦春族,笔名空特乐。黑龙江海拉尔人。中共党员。1992—1994年在内蒙古师大文学研究班学习,大专学历。1977年任鄂伦春旗印刷厂工人,1980年在内蒙古51161部队服役,1987年任鄂伦春文联编辑,抢救鄂伦春语言及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倡导人。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鄂伦春风情剪画》、《鄂伦春女人》,发表诗歌、散文300首(篇)。曾获黄河诗歌二等奖、呼伦贝尔骏马奖等多项奖项。

侯波,女,黑河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家。为纪念鄂伦春族下山定居60周年,鄂伦春族女作家侯波出版了散文集《雪猎》,以她真诚、炽热的情感,以清新、自然的文笔,用20多篇作品抒写了家乡一幅幅多彩的画面。《绽放的达紫香》、《高高的兴安岭》、《绿的陶醉》等,像风景画一般,作者通过敏锐的观察、细腻的白描,展示了家乡一年四季的无限风光;《雪猎》、《夏日红围》、《传艺》、《悠车情》、《鄂家葬礼》等有如一幅幅风俗画,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鄂伦春这个游猎民族古老、神秘的民风民俗;《妈妈的回忆》、《鄂乡老照片》、《永远跟党走》恰似慢慢舒展开的历史画卷,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祖国的祝福、对党的感激、对家乡的热爱。

你可能会喜欢:

达斡尔族的礼仪文化,必学!

锡伯族节日大全:锡伯族的民族化节日

撒拉族过年的习俗知多少?

锡伯族的狐狸崇拜,为什么崇拜狐狸?

5、鄂伦春族图腾寓意与传说

图腾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图腾也是最早的社会组织的标志和象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也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图腾崇拜在于对自己传统部落势力的珍重与维护。在鄂伦春族文化中,鄂伦春族的图腾有什么寓意和传说呢?一起来看下。

鄂伦春族是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历史上,鄂伦春族人是处于氏族社会阶段的狩猎民族,由于其生存环境较为恶劣,社会发展程度较低。但是鄂伦春族人却发展出独特的民族文化,为此成为维系其民族内聚力以及形成民族认同的核心要素。而对熊的图腾崇拜成为鄂伦春族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

鄂伦春族是以熊为图腾崇拜的民族,熊在鄂伦春族人的神话传说以及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由此演生出诸多对熊的禁忌。

在中国北方的鄂伦春族,流传着不少大同小异的有关熊图腾的故事。一个故事说:有个猎人被母熊掳去,关在山洞,同雌熊住在一起。不久,雌熊生出一个半人半熊的小崽。后来,猎人趁雌熊携子出洞觅食之机逃走,雌熊发觉后一路追来。猎人沿河岸奔逃,恰逢上游漂来一只木筏,于是跳了上去。雌熊追赶不及,愤怒地将所带小崽撕为两半,一半掷还猎人,一半留给自己。从此,随雌熊生活的一半变成熊,随猎人生活的一半变成鄂伦春人。鄂伦春人认为:“熊与其他动物有明显差异,这便是熊从形体到动作,都更接近于人。”所以鄂伦春人认为人熊同源,彼此有血缘关系。在鄂伦春,公熊被称之为“雅亚”(祖父)或“阿玛哈”(伯父);母熊被称之为“太帖”(祖母)。谈到熊,不能说“熊死了”,只能说“雅亚(或太帖)睡着了”,否则会遭报应。

鄂伦春族人虽然崇拜熊,但是日常的狩猎活动中,还会去猎杀熊,食用熊肉。当然,鄂伦春族人猎熊以及吃熊与其它动物是有明显的不同,他们要举行一系列繁复的、庄重的仪式,最后还要为熊举行风葬仪式,像对待死去的亲人一样,将熊的头和骨进行风葬。这种既崇拜熊又以熊为食的习俗看似矛盾,但是在世界许多狩猎的族群中却普遍存在。

你可能会喜欢:

朝鲜族说韩语吗,朝鲜族语言和韩语的区别

珞巴族人口有多少,分布在哪个省?

珞巴族的建筑风格与特色

云南白族语言文字特征

6、猜你喜欢:

标签: 鄂伦春族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