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佛教故事:怀胎六年的怪事(佛教胎教故事大全集)

时间:2023-10-08人气:作者: 未知

佛教故事:怀胎六年的怪事(佛教胎教故事大全集)

文章目录:

1、佛教故事:怀胎六年的怪事

2、关于佛教中的十八罗汉的来历故事

3、佛教因果故事:土匪投胎成为美女

4、佛教中所说的十二因缘的故事是什么

5、佛教故事:聪明的一休

6、猜你喜欢:

1、佛教故事:怀胎六年的怪事

佛教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宗教,释迦摩尼讲佛教传说,通俗朴素。也有很多佛教的传说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同时也跟我们很多警示。我们都知道怀胎十月,一朝分娩。但是你知道佛教故事有一个怀胎六年的怪事吗?本期佛经故事为大家解析。

释迦牟尼佛在未出家这前,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悉达多。太子的父亲是净饭王,即迦毗罗卫国的国君。净饭王宽厚、仁慈,全国臣民十分爱戴他。

净饭王的妻子摩耶夫人,具有很高的智慧,她具备所有的美德,且才华横溢,性情温和,纯洁无瑕,深受人民的尊重。摩耶夫人在恬静的环境中,由右胁生出太子悉达多。太子的降生给全国增添了福德与欢乐。但太子出生不久,王后摩耶夫人便离开人世,升入天界。王后的亲妹妹波者波提将悉达多太子抚养成人,国王又立波者波提夫人为王后。

悉达多自幼智慧超人,国王敬请全国最好的老师教太子武艺、哲学、数学、医学、工巧及其它知识。太子文武全才,他的才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人。悉达多太子长大成人后,力挫群雄,以其无可比拟的才华战胜诸国太子,得以迎娶绝世佳人耶输陀罗公主为妻,立为太子妃。悉达多太子有两位夫人。一名够毗耶,一名耶输陀罗。够毗耶是宝女,所以不曾怀孕。耶输陀罗则从悉达多太子修菩萨行,出家之夜起,便觉自己已身怀有孕了。

耶输陀罗太子妃怀身孕六年不产,众人都议论太子妃,说道:太子出家修菩萨行,太子妃怎么会怀孕呢?难道太子妃品行不端吗?耶输陀罗公主面对众人的议论,义正辞严地宣誓:“我无他罪,我所怀子确实是太子遗留之体!”诸家族人都说:“那为什么久不生产,太子离家六年,你才怀孕呢?”耶输陀罗太子妃回答说:“这不是我所能明白和说清的。”诸释迦众人聚会商议此事,都诽谤太子妃与他人不轨而怀胎,想禀告净饭王,并狠狠地治耶输陀罗的罪。

够毗耶太子妃便向净饭王说:“我经常与耶输陀罗共住一室,我为她做证,她确实无罪。众人议论皆属诽谤。等待她生下孩子,看孩子与悉达多太子相似否,到时再处置她也不晚呀。父王,您一定要分清是非啊!”净饭王素知儿媳品格高贵,行为端正,故相信公主是被诽谤,净饭王宽厚处之,众族人也就不敢再有所举动。等到悉达多太子成佛之夜,罗睺罗诞生了。

净饭王因太子出家,非常悲哀,时时思念出家苦行的儿子。净饭王见到刚刚出生的孙子,极像他的父亲悉达多太子,爱怜孙子如珍宝,以至忘记了因太子出家给他带来的忧伤。

净饭王告诉群臣说:“我的儿子出家至今未归,今得其子与父无异。耶输陀罗,我的儿媳品行端正,为国生子,其功莫大,以后再不可诽谤太子妃!”举国上下皆大欢喜,庆贺罗睺罗的诞生。耶输陀罗公主终于得以昭雪。

悉达多太子修行成佛以后,为度父母及本国众生,回到故国迦毗罗卫国。净饭王思儿心切,已白发苍苍。闻儿子回到故土,欣喜异常。耶输陀罗公主常独守内宫,思念夫君,日日祈祷,得知太子成佛归来,更是悲喜交加。儿子罗睺罗年已七岁,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释迦牟尼佛。佛回到迦毗罗卫国,度化众生,法轮常转,开启智慧。当时,净饭王及耶陀公主,常请佛入王宫饮食。

耶输陀罗精心准备了一百味欢喜丸欲敬献佛陀。也将百味欢喜丸交给儿子罗睺罗,让罗睺罗捧持献给父亲。佛用神力变化为五百罗汉,个个皆如佛形象,与佛无异。罗睺罗年方七岁,从未见过父亲,却持欢喜丸径直走到佛前,奉献给佛祖。此时佛收摄神力,又恢复比丘相,诸罗汉钵内皆空,唯见佛钵内装满欢喜丸。

耶输陀罗见儿子与夫君如此相知,想起自己曾蒙受的不白之冤,恭敬地问佛陀道:“我以前因为什么因缘怀孕六年?”佛回答道:“罗睺罗前世时,曾做国王。当时有一位五通仙人来到王国,对国王说道,闻王以法治贼,请您治我罪!我总是偷用王水,用王杨枝。”

国王说道:我刚刚登上国王尊位,今有水和杨枝,施于一切。仙人道:国王虽已施杨枝与水,但我心不安,愿王治罪,不要让我以后有因果罪业之报。国王说道:如果你一定让我治你的罪,可稍等片刻,待我从宫中返回时再说。国王入宫六日方出,仙人在外饥渴难忍。仙人见王出宫,说道:恐怕国王是以此方法治我之罪吧?国王出宫,仙人辞谢离去。由此因缘,五百世后,罗睺罗得六年在胎之果报。

你可能会喜欢:

日本神道教宗旨是什么

揭秘日本神道教地位最高的神

关于萨满教书籍有哪些

揭秘萨满教禁忌的行为

2、关于佛教中的十八罗汉的来历故事

在佛教内有着佛教的十八位尊者,他们被我们简称为十八罗汉,且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八罗汉至今在历史文化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十八罗汉的来历故事你了解吗?本期佛教文化一起了解吧!

十八罗汉,系自十六罗汉演变而来。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罗汉像,为张玄及贯休所绘。其后,苏东坡分别为此二画题十八首赞,并于贯休所作标出罗汉名称。此外,杭州飞来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罗汉像,也是宋代的作品。

元代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罗汉,且在佛教界,罗汉像的绘画与雕塑,也多以十八罗汉为主。自此,十六罗汉乃逐渐沉寂,十八罗汉代之而起。日本镰仓光明寺也有十八罗汉像,据考证系南宋至元代期间之作。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有杀贼,应供,无生的意思,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意译为:一、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的一切烦恼;二、可以接受天地间人天供养;三、可以帮人不再受轮回之苦。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乐,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度化众生。罗汉最早是从印度传入中国。

举罗汉:迦诺迦跋厘隋阁,是一位托化缘的行者。

伏虎罗汉:宾头卢尊者,曾降伏过猛虎。

喜庆罗汉:迦诺伐蹉尊者,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辩家。

看门罗汉:注茶半托迦尊者,为人尽忠职守。

静坐罗汉:诺距罗尊者,又为大力罗汉,因过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无穷。

长眉罗汉:阿氏多尊者,传说出生时就有两条长眉。

挖耳罗汉:那迦犀那尊者,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故称挖耳罗汉。

骑象罗汉:迦理迦尊者,本是一名驯象师。

坐鹿罗汉:宾罗跋罗多尊者,曾乘鹿入皇宫劝喻国王学佛修行。

开心罗汉:戍博迦尊者,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

探手罗汉:半托迦尊者,因打坐完常只手举起伸懒腰,而得此名。

托塔罗汉:苏频陀,是佛陀所收最后一名弟子,他因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芭蕉罗汉:伐那婆斯尊者,出家后常在芭蕉树下修行用功。

过江罗汉:跋陀罗尊者,过江似蜻蜓点水。

布袋罗汉:因揭陀尊者,常背一布袋笑口常开。

降龙罗汉:庆友尊者,传说曾降伏恶龙。

笑狮罗汉:罗弗多尊者,原为猎人,因学佛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

沈思罗汉:罗罗尊者,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

【结束语】十八罗汉不止是在佛教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少林中还有着少林十八罗汉,可见十八罗汉的影响力非一般的强大,这十八个罗汉的来历你记住了吗?

3、佛教因果故事:土匪投胎成为美女

一个人前世是做的恶多还是善多?看看他现在是受罪还是享福就知道了。一个人来生会怎么样,是受罪还是享福呢?看看他现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停止恶行,与善结缘,来世才有福报。相信看了今天的佛教因果故事会让大家都有所感触。

一天晚上,有位从海外某地来的女居士求见妙法老和尚。

“师父,我是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我们事务所近来接手了一桩离奇的离婚案件。一位看上去端庄美丽,但神态却十分憔悴的中年妇女,请求我们协助她与其丈夫离婚,理由是其丈夫经常强暴她。我们受理此案的转天,约其丈夫来事务所,发现她丈夫一副文弱模样,并非体壮强悍之人。待我们向其讲明情况后,他竟恳求我们协助做其妻子的工作,万万不可与他离婚。

因为他妻子精神上受过严重的刺激,如果离了婚妻子会无家可归,甚至就活不成了。后来,他向我们讲述了他妻子的悲惨命运,我们全体同事都倍感震惊,深深地同情他们这个不幸的家庭,因此很想帮助他们。可是这个可怜的女人却非要求离婚不可,我们也无计可施。我利用这次休假就是特地来请教您,这个美丽的女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坎坷的命运,另外她还有没有可能康复?请师父慈悲开示。”

“请你说说这个女人的命运有何不幸。”

“这个女人和她的先生原籍香港,从小学开始就是同班同学,彼此十分要好。高中毕业时,有一天两人在公园散步,男孩向女孩提出大学毕业后希望女孩能嫁给他的请求。没想到女孩听后却哭了,而且哭得十分伤心。她说自己十分爱他,可是却没有资格嫁给他。

在男孩一再追问下,不得不道出了苦衷:在她八岁时父亲去世了,转年母亲又结婚了。在她十四岁时,继父禽兽不如的强暴了她,其母亲虽然知道却也只能忍气吞声。从此噩梦开始了,继父长期霸占她至今。男孩听后十分气愤和同情,立即决心救她脱离魔爪。男孩的父亲在香港经营鞋厂,家资颇丰。他隐瞒了女孩受辱的情况,只是向父母表明二人坚定的爱情,并希望能一起去加拿大上大学。

4、佛教中所说的十二因缘的故事是什么

十二因缘也被称为是十二缘起支。是释加牟尼佛自修得到的真理。在佛教文化中,十二因缘是很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指的是从“无明”到“老死”的十二个环节,那么十二因缘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无明,过去世无始之烦恼也。

二、行,依过去世烦恼而作之善恶行业也。

三、识,依过去世之业而受现世受胎之一念也。

四、名色,在胎中心身渐发育之位也。名者心法,心法不能以体示之,但以名诠之,故谓为名。色者即眼等之身。

五、六处,六处即六根,为六根具足将出胎之位也。此中有五位,(参见:五意)。六、触,二三岁间对于事物未识别苦乐,但欲触物之位也。

七、受,六七岁以后渐对事物识别苦乐而感受之之位也。

八、爱,十四五岁以后,生种种强盛爱欲之位也。

九、取,成人已后爱欲愈盛驰驱诸境取求所欲之位也。

十、有,依爱取之烦恼,作种种之业,定当来之果之位也。有者业也,业能有当来之果,故名为有。

十一、生,即依现在之业于未来受生之位也。

十二、老死,于来世老死之位也。

┌1 无明 (贪嗔痴等烦恼)─────(惑)

┌过去二因─┤

└2 行

(造作诸业)───────(业)

┌3 识

(业识投胎)───────(苦)

│4 名色 (但有胎形六根未具)───(苦)

│现在五果─┤5 六入 (长成眼等六根人形)───(苦)十二因缘 │

│6 触

(出胎与外境接触)────(苦) 与

─┤

└7 受

(与外境接触生苦乐感受)─(苦)三世因果 │

┌8 爱

(对境生爱欲)──────(惑)

│现在三因─┤9 取

(追求造作)───────(惑)

└10 有

(成业因能招未来果报)──(业)

└未来二果─┌11 生

(再受未来五蕴身)────(苦)

└12 老死 (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苦)

5、佛教故事:聪明的一休

聪明的一休是大家童年的记忆,对一休的故事大家也是耳熟能详,一休以其聪明机敏让大家喜爱,一休是日本室町时代禅宗临济宗的著名奇僧,他小时候的故事也是想丰富而富有哲理,在故事中可以看出因缘一散,自然灭坏,本期佛经故事为你解析。

日本高僧一休从小出家,在他九岁时,有一天他的师父出门,他在大殿里坐不住,就找师兄去玩。在方丈室找到了师兄,师兄比他大两岁,正在方丈室里哭。

一休问:“你为什么哭呀?”师兄解释说:“这个柜子里有师父最喜欢的东西,他平时背着我拿出来自己欣赏,就是不让我看。今天师父出门,我实在忍不住,就把柜子打开,看到是个瓷器,我也拿在手里玩一玩,没想到把瓷器摔碎了,这次不得了,我没办法交待了。”一休安慰他说:“师兄,你别哭,碎瓷器交给我,就算是我摔的。”师兄说:“算是你摔的,我怎么报答你。师父让我看方丈室,给我带馒头,我给你吃。”这样馒头就归一休吃,瓶子也算是一休摔的。一休把碎瓶用布包好,放在口袋里。

师父回来就问:“一休!你在用功吗?”一休说:“我在大殿里参禅,非常用心地参一个问题。”师父问:“你参什么问题?”一休说:“我在参有没有一个不死的人?”师父说:“我的傻徒弟,哪有不死的人呢。”一休说:“原来是这样啊!人都是要死的,那东西有没有常存的呢?”师父说:“东西也一样啊,无情的东西也是无常的,因缘聚了就有,因缘散了就坏。”一休说:“这样的话,我们心爱的东西坏了,我们是不是也不该伤心呢?”师父说:“对呀!自己心爱的东西,因缘散了就没有了,伤心有什么用呢?时间因缘到了就要坏掉,没有办法挽回。”一休说:“这儿就有一个缘散就坏了的东西。”一休把口袋里的碎瓷片交给师父。师父也就一笑了之,没有发脾气。

您也许还喜欢:

日本有什么神道教建筑

神道教起源时间是什么时候

探秘神道教信什么

日本神道教宗旨是什么

6、猜你喜欢:

标签: 佛教  故事  全集  怀胎  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