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鄂伦春族生活中的娱乐工具:口弦琴(鄂伦春曲 口琴)

时间:2023-07-04人气:作者: 佚名

鄂伦春族生活中的娱乐工具:口弦琴(鄂伦春曲 口琴)

文章目录:

1、鄂伦春族生活中的娱乐工具:口弦琴

2、鄂伦春族的篝火节是什么时候

3、鄂伦春族作家都有谁

4、鄂伦春族的体育活动有哪些

5、鄂伦春族美食有哪些

6、猜你喜欢:

1、鄂伦春族生活中的娱乐工具:口弦琴

音乐是人类表达自己各种情感方式的重要工具,也是最具有感染力的娱乐工具之一。音乐的旋律能表达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能够引起情感的共鸣。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弹奏工具,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都有着属于他们独特的乐器。

口弦琴是鄂伦春族民众生活中的娱乐工具,是鄂伦春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接下来,一起来看看与众不同的鄂伦春族的乐器文化吧!

鄂伦春族口弦琴作为自娱工具,多在闲暇时或狩猎的间隙弹打取乐。单调的生活也使鄂伦春人对口弦琴的演奏,赋予了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常常用来表达演奏者的心态,如:青年女子或失去丈夫的妇女,常在弹拨口弦琴中表现自己孤独的心情,口弦琴音色委婉哀怨,如泣如诉,让人听了十分动情。

男猎手打到猎物后弹拨的口弦琴,音色较为活泼有力,表现出他们的喜悦心情。有时他们还用口弦琴模仿鸟或其它动物的叫声,还风趣地配合一些手势、动作和表情,更加生动形象。此时也是最能体现鄂伦春人特有的幽默、诙谐天性的时候,谁看了、听了都会情不自禁地被感染而捧腹大笑不已。

此外,鄂伦春人常用口弦琴来表达男女青年之间的感情信息,男青年猎手常用弹口弦琴对有好感的姑娘表示爱意,如果有某男青年猎手把口弦琴捎给哪位姑娘,则意味着求爱和约会。 现在,口弦琴已是鄂伦春文物了,青年人很少会弹,每当有人要求会演奏的老人弹口弦琴的时候,他们都会兴致勃勃的给表演一番。

您可能也喜欢:

与众不同的仡佬族语言文化

仡佬族图腾预示着什么?

仡佬族起源地是什么地方?

仡佬族服饰特点都有哪些?

2、鄂伦春族的篝火节是什么时候

身为狩猎民族的鄂伦春族,对着火神有着极高的敬意,对于狩猎时代的鄂伦春族来说,火是他们生存下来不可或缺的条件。那么,本期少数民族的节日就嗲大家一起来看看鄂伦春族的篝火节是什么时候。

问:鄂伦春族的篝火节是什么时候?

答: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节日篝火节。

地处大兴安岭腹地的鄂伦春自治旗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位于呼伦贝尔市东北部,素有“北国碧玉”、“绿色净土”、“鲜卑民族发祥地”之美誉。“篝火节”是鄂伦春族最隆重的节庆活动,火是鄂伦春

3、鄂伦春族作家都有谁

作家,文学创作上有盛名成就的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传承下来,离不开宣扬传统文化的杰出人物。在鄂伦春族文化中,鄂伦春族作家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强调文学的本质、特征和价值。一起来看下鄂伦春族都有哪些文学创作者吧。

敖长福(1940——),鄂伦春族,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理事,内蒙古文联委员,内蒙古作协会员,呼伦贝尔作家协会主席,鄂伦春旗文联主席,内蒙古鄂伦春民族研究会秘书长。鄂伦春旗广播电视局局长。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猎刀》,报告文学集《昨日的猎乡》,短篇小说《孤独的仙人柱》等。短篇小说《猎人之路》获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二等奖、内蒙古首届索龙嘎三等奖,《阿美杰》获呼盟首届文学创作骏马三等奖,报告文学《比生命更宝贵的……》获1984年全国少数民族团结征文三等奖,电视剧剧本《天神不怪罪的人》获国内国际4项奖。

爱民(1960—),女,鄂伦春族,笔名空特乐。黑龙江海拉尔人。中共党员。1992—1994年在内蒙古师大文学研究班学习,大专学历。1977年任鄂伦春旗印刷厂工人,1980年在内蒙古51161部队服役,1987年任鄂伦春文联编辑,抢救鄂伦春语言及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倡导人。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鄂伦春风情剪画》、《鄂伦春女人》,发表诗歌、散文300首(篇)。曾获黄河诗歌二等奖、呼伦贝尔骏马奖等多项奖项。

侯波,女,黑河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家。为纪念鄂伦春族下山定居60周年,鄂伦春族女作家侯波出版了散文集《雪猎》,以她真诚、炽热的情感,以清新、自然的文笔,用20多篇作品抒写了家乡一幅幅多彩的画面。《绽放的达紫香》、《高高的兴安岭》、《绿的陶醉》等,像风景画一般,作者通过敏锐的观察、细腻的白描,展示了家乡一年四季的无限风光;《雪猎》、《夏日红围》、《传艺》、《悠车情》、《鄂家葬礼》等有如一幅幅风俗画,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鄂伦春这个游猎民族古老、神秘的民风民俗;《妈妈的回忆》、《鄂乡老照片》、《永远跟党走》恰似慢慢舒展开的历史画卷,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祖国的祝福、对党的感激、对家乡的热爱。

你可能会喜欢:

达斡尔族的礼仪文化,必学!

锡伯族节日大全:锡伯族的民族化节日

撒拉族过年的习俗知多少?

锡伯族的狐狸崇拜,为什么崇拜狐狸?

4、鄂伦春族的体育活动有哪些

体育是社会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产生于劳动。鄂伦春族文化中,鄂伦春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是在民间逐步形成并开展起来的体育活动。鄂伦春族的体育运动有着古老的历史。这些体育运动是跟他们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的。一起来看下鄂伦春族的体育活动主要有哪些呢?

在鄂伦春族的体育活动中,较具特色的传统项目主要有夏巴(射箭)、塔理木咢(拉棍)、尼开米那基塔尔格木咢(颈力)、耶路里得楞(赛马)、乌木木咢欠(桦皮船)、皮爬犁和滑雪等。

夏巴(射箭)

“夏巴”鄂伦春语,意即射箭。鄂伦春人自古以狩猎为务,射箭是进行狩猎的主要手段,并逐渐形成传统体育项目。鄂伦春的孩子从小就摆弄弓箭,随着年龄的增长,弓箭也由小加大。

鄂伦春人用的弓是带有自然弯的落叶松和臭李子树木做成,弦由狍子的皮筋制成,很有韧劲。用松木做箭杆,铁箭头,或将箭杆前端削尖。杆的后端扎上四根羽毛翎,以保持箭在行进中的方向。射箭多以树木为目标,有立射和马上习射。

塔理木咢(拉棍)

塔理木咢,为鄂伦春语拉棍之意。这种活动是流行在鄂伦春人中间的一种较力型的传统项目。“塔理木咢”的棍长约40厘米,直径约4厘米。比赛时两人相对而坐,两足蹬直相抵,双方两手都握在木棍上。当裁判宣布比赛开始后,双方各自往自己的方向拉,臀部离地者输。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腿弯曲时为犯规,三次犯规为输。

尼开米那基塔尔格木咢(颈力)

“尼开米那基塔尔格木咢”,为鄂伦春语颈力之意,常见于鄂伦春民间的一种较力型的比赛项目。这种比赛方法是两人对坐,两腿蹬直,两足相抵。用一条皮带或布带套在两人的脖子上。裁判宣布比赛开始时,双方两手各自抱在胸前,用脖子往后拉带,臀部离地者为输。腿弯屈者犯规,犯规三次为输。

耶路里得楞(赛马)

赛马,是一种非常普及的体育活动。马匹是鄂伦春族的主要交通工具,打猎、驮运和搬迁都用马匹。鄂伦春人从五、六岁起就可以单独骑马,到了十几岁就成为熟练的骑手了。每当春节、氏族集会或举行婚礼时,人们都要赛马。赛马有长途、短途之分。

乌木木咢欠(桦皮船)

桦皮船,是鄂伦春人重要的水上工具,也是重要的体育器械。因为鄂伦春人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兴安岭地区,到处生长着桦树,因此制作桦树皮船就成了鄂伦春的特点。桦皮船体轻,适合游猎生活。迁徙时把船驮在马背上或肩扛即可带走。用桦皮制作柳叶形船支,用松木做架,外包以桦树皮,接头处用松香堵塞。船浆用一丈余长的松木将两头削成鸭嘴形,中间削成圆杆而制成。他们从小就进行划船游戏,在夏季时青壮年猎手也经常三五成群地进行划船比赛,从而锻炼划船技术。

皮爬犁

爬犁,是鄂伦春人的一种雪上运输工具。每当雪季来临,鄂伦春人常把毛冲外的野兽皮钉在爬犁底下,以减少阻力,加快滑行,这就是皮爬犁。久而久之,这种皮爬犁就成为冬季雪天鄂伦春人的进行雪上比赛的一类工具。

皮爬犁比赛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比速度,主要是看谁滑得快;另一种是比距离,看谁滑得远。每当比赛之时,也是冬季大雪纷飞的时节。这时,大雪给山川、树林披上了厚厚的银装。在这银白色的世界里,鄂伦春族少年忘记了寒冷,你追我赶地爬上山坡,一个个坐在皮爬犁上,争先恐后地从山坡上往下滑,好似一群野兽托着孩子们从山坡上飞奔而下,十分沉趣。由于这项活动需要有敏锐的眼力和掌握平衡的技巧,因而深受鄂伦春族少年的喜爱。

滑雪

滑雪,是生活在气候寒冷、林海雪原里鄂伦春人的日常技能。每当冬天来临,雪深及马的时节,鄂伦春人总是以“骑木而行”的滑雪的手段,作为其生活交通方式或是锻炼身体的手段,并逐渐演化出了滑雪比赛这一运动项目。

滑雪比赛用的滑雪板,鄂伦春语为“亲那”,是用桦木或樟子松制成的。一般板滑雪板的宽度在18——20厘米,长约2米。这类滑雪板分薄厚两种,在深雪中行进比赛用厚板,其他情况下用薄板。滑雪用的撑杆是用没有节子的柳木等做成,杆长与身高等同,下端削尖或安上铁尖。比赛过程中,滑雪板用皮筋梆在鞋底下,撑杆在雪上滑行,以最先滑到指定的地点为优胜。

你可能会喜欢:

藏族工艺品,极具艺术魅力

浅谈塔塔尔族民歌特点

详解布依族起源和历史由来

布依族端午节的风俗活动

5、鄂伦春族美食有哪些

美食是人人都喜欢的。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以捕鱼打猎为生的民族,就会以肉和鱼为主食,他们糅合了生活环境,通过不同的烹饪方式,做出有民族特色的美食。那么在鄂伦春族文化中,鄂伦春族美食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下。

鄂伦春族传统的食物主要是野兽肉和鱼,其中食用最多的是狍子肉,其次是鹿、犴、熊和野猪肉。他们食用兽肉的方法和制作肉食的种类很多,在烧、烤、煮、熏中表现出极大的民族特色。鄂伦春人的主食以米、面为主,食用方法也很多。用面粉做面片、炒面,把和好的面做成圈或饼在火上烤着吃。用稠李子熬野果粥、用酸奶熬奶粥,是鄂伦春人特有的食品。用小米、梭子米或黄米加上肉、盐做粘粥“老考太”,是新婚夫妇人洞房时必须吃的食物。

狍肉宴

狍子属鹿科食草动物,肉质鲜嫩、纯厚,入口回味无穷,营养丰富。过去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里狍子很多,所以一直是鄂伦春人的猎取对象和衣食之源。

食用狍肉,手把肉是最常见的吃法。且以似熟非熟,略带血丝者为上品。另外,猎民们还喜欢生食狍肾和狍肝。每当猎获到狍子后,便会就地开膛破肚,取出鲜嫩的肾和肝分而食之。他们认为生食动物的肾和肝对人有明目健身的作用。

在婚礼、节日或款待贵宾之时,鄂伦春人还常常举行丰盛的狍肉宴,以狍肉为主制作美味佳肴,其中婚礼狍肉宴是最为讲究的。按照鄂伦春人的传统习俗,新婚的男女双方家均须举行一次。婚礼狍肉宴须由一名德高望重的长者主刀,所用狍子必须是生擒的一对。剥下的狍子皮要放在火上烤焦,据说这是为了让烟雾带着狍皮被烤焦的特殊香味弥漫整个猎乡,让所有的人都能分享婚礼的欢乐与幸福。

柳蒿芽

过去,鄂伦春人不种蔬菜,野生的柳蒿芽一直是他们非常喜爱、也是重要的菜肴。如今,鄂伦春族的饮食结构虽已大大改变,蔬菜品种十分丰富,但人们对柳蒿芽的挚爱仍难以替代。

柳蒿芽是长在河边、谷地的一种野生植物,味鲜美、清香。不仅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据说还有奇特的药用价值,对感冒发烧、胃肠不适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均有一定疗效。每到春夏时节,妇女们便背包挎筐去采集。采集来的柳蒿芽可当即食用,也可晒干备用。其食用方法,可与肉、排骨、鱼等一起炖,也可炒食或凉拌。有机会的话,不妨您也尝尝。

阿素木

鄂伦春人吃熊肉的方法。因为把熊奉为图腾,吃其肉时还要冒着被怪罪的风险。所以猎到熊后,一定要全乌力楞的人一道吃。先把剔下的熊肉煮熟剁成碎块,拌以野葱、野韭菜、盐等调料,加适量熊油到热锅里炒拌。要趁热品尝。在下煮前,由年老的长辈发出“嘎嘎”的叫声,说“不是鄂伦春人吃你的肉,是乌鸦在吃”等等。然后男女老少每人用桦皮碗盛着吃。熊肉爽口。据说经常食用,可使人精神焕发,满面红光。

布拉玛日

鄂伦春人食用的烧面圈。用冷水和面,不加酵素等补充物,把面提成空心圆圈,埋入木灰里。熟后有一种烧烤食品的特有香味,如沾上熊油等,更加好吃。

稠李子粥

鄂伦春人常吃的稀饭之一。将野果稠李子阴干,和酸奶酪、大米或小米煮成粥。甜酸可口,可增加食欲,促进消化。

你可能会喜欢:

中国进餐礼仪要注意什么?

让人垂涎欲滴的浙江特色小吃

不得不看的中国商务餐桌礼仪

解读潮菜名字命名的内涵

6、猜你喜欢:

标签: 鄂伦春族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