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哈尼族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扎勒特

时间:2023-08-05人气:作者: 未知

哈尼族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扎勒特

文章目录:

1、哈尼族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扎勒特

2、云南哈尼族的传统节日之阿玛施

3、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之祭山

4、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之欧玛楼

5、哈尼族节日,哈尼族有什么节日

6、猜你喜欢:

1、哈尼族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扎勒特

哈尼族文化大家了解多少呢,如果都不懂,那哈尼族最盛大隆重的扎勒特节,大家应该知道吧。扎勒特是哈尼族的大年,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在哈尼族也可以简称十月年。扎勒特在哈尼族人民的心里颇为重要,因此节日活动非常的隆重。大家想去看一下吗,那么,赶紧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哈尼族的扎勒特吧。

扎勒特简介

哈尼族传统盛大节日。“扎勒特“是哈尼语音译,又称“大年“。时值农历十月,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在农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举行,至属猴日结束,历时5天。哈尼族信奉原始宗教,扎勒特节主要是祭献天神和祖先。夏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开始过年,历时五、六天至半月不等。

节日期间杀猪宰羊,舂粑粑,蒸黄糯米饭祭祀天地和祖宗,并宴请邻近村寨、民族的宾客。人们身着盛装,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出嫁的姑娘也要带着酒、肉、粑粑回娘家献祖拜年。白日里开展荡秋千、摔跤、打陀螺、歌舞等娱乐活动。夜晚,在村边草坪上燃起篝火,各户抬来桌子,摆上酒肉、粑粑、水果等互相宴饭,充满友爱欢乐气氛。

节日活动

一、节日当天各家要在天井里杀一只红毛公鸡,就地煮食,表示祭天。家中成员都要吃一块鸡肉,己出嫁的姑娘不能吃。二、各家早晚要将一些酒菜放在路边,表示祭祖。三、个饭团和一些熟肉给宗族中辈分最高的老人,表示不忘宗亲族人。四、从节日的第三天起,村民于下午自备酒菜聚于祭师家门外,由祭司主持,跳完歌舞。请歌手演唱民间传统长诗。祭毕,每家酒菜摆在村寨街心,共同饮宴,共同祝福,共同娱乐,故又称“街心宴“。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可随意交往,谈情说爱,心情娱乐。每家要杀鸡和猪、捣糯米耙耙、煮汤圆敬神祭祖,象征人类繁衍,五谷六畜兴旺。

“年首扎勒特”:哈尼族的最大节日是过“十月年”,前后历时六天。按照他们古老的历法,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辰龙日为新年之始(相当于汉族的大年初一)。新年当天,每个寨子要共杀一口猪。猪无论大小,肉按户平均分配,哪怕心、肝、肺、肠、肚等数量有限,也要家家都分到。到了下午,各家各户用分得的猪肉和下水祭献祖先。节日里阖家团聚,还邀请附近其他民族的好友参加。他们终日欢声不绝,特别是少不了唱起古老的民歌,讲述节日的来历和民族的历史,歌唱丰收的喜悦。

您可能还会喜欢:

瑶族传统节日:倒稿节

瑶族的居住习俗及居住特点

民族文化精品:侗族琵琶歌

精美绝伦的侗族服饰文化

2、云南哈尼族的传统节日之阿玛施

哈尼族是我国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是一个内部支系繁多、文化富有神话色彩的民族。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阿玛施节,一起来看看。

阿玛施节又叫祭母节,是云南省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属龙日举行。哈尼语中的“玛”意译为“女性”、“母亲”,所以有人把这个节日叫做“祭母节”。

另一方面,哈尼族虽是多神信仰,但人们最崇敬神树,认为神树是人的保护神,哈尼语中所谓的“阿玛”,意译为“神树”或“神树林”,所以也有人把该节译做“祭神树”,也就是祭寨神树的节日。

相传,远古时人和鬼是兄弟,后因不合而分家,鬼住草木丛中,人住杂草不长处。鬼常跑去扰乱人,于是人到天神处告状,天神同情人类,遂让女儿变作树木给人类作护寨神,并叫人每年此日到鬼住的地方敲锣打鼓,生火烧灰盖住草木,以镇恶鬼,久而久之,便成了祭祀节日。

祭寨神树以家族为单位,各个家族都有各自的神树,届时,巫师先挥舞长刀,在寨内转游,意为将村里的火神、瘟神皆赶出去,然后将涂有狗血的木刀、木棍悬挂在村口,称为断路,认为这样鬼魂就无法进寨,外人见状也不能进褰。

然后,巫师带领寨人修理水井,各家取来清水冼净祭品,各户去一男子,大家一起在神树前杀一头纯黑毛大猪,用头和脚献祭,其余则平分给各户,意为与神共享。如有不生育的妇女,可到神树前抱抱供祭的猪脚,人们认为这样可以得子。

3、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之祭山

在信奉多神的哈尼族人看来,天地间存在着强有力的天神、地神、龙树神和具有保护神性质的寨神、家神等,这些神灵是须臾不可怠慢的,要定时祭祀。那么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祭山。

祭山是云南红河哈尼族的民间宗教节日,在每年农历三月属蛇日举行。届时,人人在家备办好羊、酒和米饭等祭品,来到固定地点,祭山仪式由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主持人来主持。

祭山时,人们先点上长香,再行叩头之礼,一边口中叨念着“保佑山火不来烧”,祭山的日子里,全寨人都不进行农事生产。据老人们说,祭山的目的在于免除山火以及山火燃烧村寨。

哈尼族是半山半耕的民族,族人基本上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山是他们生存繁衍的地方。哈尼族人认为,高低不同,形状各异的高山具有某种神性,把自然界的山神秘化、人格化,人的病痛、苦乐、粮食的丰歉常与山联系在一起。

哈尼人认为有些山是被一定的神灵司管着,如果得罪了山上的神灵,轻则可使人们的庄稼颗粒无收,重则能危及人的生命,所以哈尼族崇拜某座高山,就是崇拜司管这座山的神灵,居住在山周围的人们都要定期杀牲祭祀,祈求山神不要施威发怒,而要赐福于人们,祭山的传统就是这样慢慢发展延续至今的。

4、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之欧玛楼

生活在农耕文明扎根的土地上,无论哪个民族想要生存,都对土地和收获怀有敬畏和感恩之心。在我国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里,就有一个感恩先祖和谷神的节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一番。

欧玛楼是哈尼语,意思是祭谷王,是云南勐海西定一带哈尼族的民间祭祀节日,当地的哈尼族人,每年从谷子成熟到收割完毕,总共要举行五次祭谷王仪式,庄重地迎接农业大丰收的到来,也感谢祖先、谷王护佑之恩。

欧玛楼的五次时间,第一次是在谷子基本成熟时,哈尼族家家户户选择吉日,摘下三穗稻谷悬挂在家中祭台上,并由家长口诵祭词,意为感谢祖先和谷王的庇护之恩。

第二次是在收割前,届时找出一株分叉两枝长出两穗的稻谷,把它当作谷王,由家长在谷王前杀一只鸡,在地边煮熟后,对着谷王双手把鸡恭举至顶三次,然后将谷王割回家供在祭台上。

第三次在收割后,如果堆起的谷堆倒塌,那是得罪了谷王,家长要肃立谷堆前,敲死一只小鸡,丢一些鸡毛在谷堆周围,谷堆扎在谷苗上部,将鸡蛋放在谷苗下,祭者将谷魂塘的谷子捆成一捆,用力一刀割下,将谷穗装入包内,鸡蛋也收回,谷魂塘的谷穗要挂在谷仓内的梁上。

第四次欧玛楼有叫谷魂还仓之意,在祭祀过程中,在场的人保持肃静,谁也不能说话,以把谷魂顺利叫回仓;而第五次在稻谷入仓前,家长先要在仓里放好祭品,再用箩装些新谷,用衣服盖好,背进背出重复三次,每次背进,都抓一把新谷撒在仓内。上述祭仪都完毕后,人们才开始把新谷入仓或取食。

5、哈尼族节日,哈尼族有什么节日

在历史悠久的哈尼族文化中,节日文化是其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哈尼族盛大的传统节日有苦扎扎节、十月年,还有喝新谷酒的习俗。人们会以唱歌跳舞、摔跤、磨秋、射弩等活动来庆祝节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哈尼族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吧。

六月年

哈尼族的民族节叫“库扎扎”,时间为夏历六月二十六日,因此又叫“六月年”。六月年也是个欢乐的节日,红河地区称“苦扎扎”,日期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节期三至六天。节日里,以村寨为单位杀牛祭“秋房”,牛肉各户分回祭祖,青年们聚集在一起“荡秋千”、摔角、狩猎、唱山歌,尽情欢乐。

吃新谷

红河一带哈尼族,农历七月的第一个龙日,有“吃新谷”的习俗。吃新谷这一天,每户人家按照老规矩,应在东方刚露鱼肚白时,到自家水田拔回一小捆连根带穗的稻子。拔稻时要选择株数逢单的稻穴,背回时无论遇到生、熟人都不打招呼,否则以为不吉。

到了下午,把早上背回来的稻穗搓下谷粒,连壳放在锅里烘焙直至出米花。大家吃米花前,应先给狗吃一点。因为自古传说,哈尼族在一场大洪水后重新得到的谷种是狗叼来的,所以要感谢它。吃过米花,也要把当年栽种的瓜豆菜蔬统统拿出来尝新,同时一定要吃一碗嫩竹笋,象征来年的收成象新竹一样节节高;还要杀吃阉过的大肥鸡,希冀来年的生活丰足美满。

十月年

哈尼族的最大节日是过“十月年”,前后历时六天,具体日期各寨可先可后。在农历十月间过,哈尼人称它为“扎乐特”。按照他们古老的历法,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辰龙日为新年之始(相当于汉族的大年初一)。节日里每个村寨都要举行街心酒宴,叫作“姿八奇”。

农历十月,稻谷刚进仓,家家户户舂糯米粑粑,烤制香甜的“闷锅酒”,准备选属龙日过年。过年的头天,人们把家里屋外、寨子的每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洗澡换衣。

姑娘节

云南省元阳县碧播山一带的哈尼族,每年农历二月初四要欢度别开生面的姑娘节。这天,鸡还未叫,男人们就要首先挑回一担水,天麻麻亮时,再砍回一捆柴,接着,就生火烧水,把洗脸水恭恭敬敬地端给慢腾腾起床的妇女。

然后,男人们煮饭、洗菜、剁猪食、洗碗筷、带小孩,妇女们则悠闲地坐在一旁,或做点针线活,或指挥男人做这做那。未出嫁的姑娘们,则连针线活也不做。

里玛主节

居住在红河边上的哈尼族崇奉布谷鸟,把布谷鸟尊称为“合波阿玛”(布谷鸟妈妈)。每到山茶盛开的阳春三月,不论男女老少,只要第一次听到布谷鸟的鸣啼,人人都会报以一声“我听见了”的回答,表示对春天的欢呼。据说,这一声回答,可使勤劳善良的哈尼族农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终年和平康泰。

捉蚂蚱节

“捉蚂蚱节”,哈尼语叫“阿包念”,在“六月年”(每年阴历六月二十四日)后的一第个属鸡或属猴日举行。哈尼族居住在山区,种植一季水稻。过了“六月年”,水稻就开始抽穗,为确保水稻丰收,哈尼族人民就采取过“捉蚂蚱节”的方式来驱除和避免虫灾。

吃新米节

哈尼族居住地区,农历七月左右,谷物逐渐成熟各户要选择自己的好日子进行“卡都匹”(吃新米)活动。过节时家长背着箩筐到地里拿些谷穗回来挂在门上,并且要拿稻俗杆制成“窝保波”,在“宗格”(仓竜)前吹奏三回,表示要吃新粮了,祈求神灵保佑粮食收得多,人不得病,家畜兴旺发展。

要杀一只产蛋母鸡献饭,过年时杀的猪肥肠,猪耳朵和尾巴也要留到这时献神。吃新米时要把老米和新米混合在一起煮,这叫做“妾都喝扎”(即新老交替),意思是老谷老米吃到新谷米上市,祈求年年有余。

猜你可能也喜欢:

佤族民族习俗的禁忌与忌讳

浅谈云南佤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述佤族舞蹈的多元化特征

云南佤族服饰特点与风格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