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当你觉得撑不下去的时候,就读读刘备的人生

时间:2023-03-08人气:作者: 网络

当你觉得撑不下去的时候,就读读刘备的人生

公元223年的初夏,西蜀白帝城中,刘备,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他挣扎着仰起身来,虚弱而坚决地将江山与子嗣悉数托付给了他最信任的谋臣武将。

然后缓缓闭上了双眼,与这个他失意过、奋斗过、拥有过的世界作了永恒的诀别。

在他身后,青史谥曰:昭烈帝。

昭者,明心见性,诚善无欺。
烈者,不屈不挠,至死不渝。

以此盖棺刘备的一生,不可谓不精准。

年少读三国,崇拜过曹操的挥斥方遒,倾慕过孔明的慧冠群雄,惊叹过吕布的鲜衣怒马。

如今再读三国,却独独钦佩那个在漫长失意路上默默前行的刘备。

无它,只因,他面对人生失意与坎坷时的坚忍,让我们看到了成大事者必备的格局。

公元201年,也就是建安六年,上帝和刘备开了个玩笑。

曹操大军来攻,新得不久的汝南随即陷落。

刘备又一次成了丧家之犬。

之所以说“又”,因为在这之前,他就已经饱尝失败之苦了。

年轻的时候,他和曹操、公孙瓒等人一起打黄巾,曹操、公孙瓒已经成了一方诸侯,他还只是个县令,手下没兵又没名气;

好不容易有机会入主徐州,眼看就要走上人生巅峰时,却被吕布偷袭,徐州和家眷都丢了;

向吕布求和后不久,又被吕布打败,他不得不投靠曹操;

原以为曹操能帮他出头,没想到再次败于吕布,又一次丢了家眷;

直到曹操亲率大军前来,才打败吕布,刘备随曹操回许都,在这期间,他爱上了种菜;

与曹操煮酒论英雄被吓出一身冷汗后,曹操派刘备去攻打袁术,刘备趁机重新夺回了徐州,可惜没多久又被曹操打败,这次不但家眷,连关羽都丢了;

……

每一次都输得底朝天,每一次都输得干脆利落,这就是刘备颠沛流离的前半生的最直白写照。

转眼间,他已经四十岁了。四十岁之前,他先后投靠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寄人篱下,屡战屡败,依然手无寸土,流离四方。

很不幸,刘备就是这样一条咸鱼。

40岁的刘备,一无所有,前途茫茫,假如时间停在这一刻,他只是一个才能平平、饱受耻辱的不安分子。

虽然前路茫茫,但还是得寻找出路,不是吗?

幸好刘表收留了他。

虽然刘备贵为“常败将军”,但刘表一点也不敢小瞧他,这个跟无数枭雄打过交道的男人,尽管屡次失败,却名满天下,不但是朝廷亲封的左将军、豫州牧,手下还有关张等猛将,跟自己的手下比起来,实在是一支精兵。

为此,刘表专门出城迎接刘备,这个礼数和当年袁绍迎接刘备如出一辙。

于是,经过一轮友好磋商,刘备被“分配”到了一个小县城新野,看守荆州的北大门——新野距离曹军控制下的宛城只有50多里。

转了一大圈,刘备又回到起点,被别人当枪使。

虽然要什么没什么,但刘备欣然领命。

刘表肯收留他,又给他立足之地,这已经很不错了。

就这样,刘备成了刘表的客将。

刘备,这个屡次被曹操引以为同类、被世人目为枭雄的男人,现在心甘情愿地为刘表这个在曹操看来“徒有虚名”的人看守北大门。

常人或许觉得很难做到,但对刘备来说,这实在不算什么。

他白手起家,二十多年风雨,受过多少辱,忍过多少耻,或许连他自己也记不清。

当初吕布偷袭夺取了他的徐州,却又反过来邀请他驻守小沛,关张兄弟意不能平,他轻描淡写地接受了。

在大家都以为他忘了吕布带给他的耻辱时,他却用一句轻飘飘的话就让吕布丧命刀斧。

而曹操则心甘情愿给他当刀使。

在曹操这个乱世奸雄面前,他伪装成一副忠厚模样,不但保住性命,还顺利取得曹操的信任和认可,更从曹操那里获得了独领一军的权力。

刘备竟然能让曹操误以为他是一个可以收服可以为其所用的人,翻开史书,还能找出第二个如此“戏耍”曹操的人吗?

世人知道曹操的强大,却不知道刘备的强大,岂非失之偏颇?

然而,这还不是刘备身上最强大最耀眼的地方,刘备的最可怕之处在于,他好像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形成一种强大的信念,让其始终不甘居于人下。

在后来,他更是树立起了兴复汉室的崇高理想。

而孙权一生的努力,也不过在于自保。

司马懿之流更无足道。

只有刘备,始终为了这个理想奔波努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飘零半生仍不改初心,不亦壮乎!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一个梦想,坚持一阵子没问题,但时间一长,吃了几次苦,遭了几次失败,听别人说了几句闲话,可能就难以为继,即使仍然坚持,也很难像刚开始时满怀激情地去做。

刘备说,这点我做到了。

不管处在什么位置,遭遇多少失败,刘备始终不改理想。

建安六年到建安十二年,刘备在新野一待就是六年。

除了在建安七年,打过一次小仗后,刘备其余时间都待在新野。

这可能是刘备一生中最为安逸的时光。

一个长期生活在紧张状态中的人,有朝一日突然安逸了下来,或许会很快失去斗志。

但是刘备没有,战争没有打垮他,安逸也没有打垮他。

遍观史书,我们找不到在这期间,刘备放纵享乐的蛛丝马迹。

他做的事情还是练兵、访才。

这样的人,可怕吧。

刘备知道自己要什么,更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极度自律,永不放弃,构成了刘备生命中的第二条主线。

爱因斯坦说:“我从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对这种猪栏的理想,刘备是一向不以为然的。

有个许汜的名士,就因为曾经跟别人“求田问舍”,被刘备狠怼了一顿。

后来辛弃疾更是在词中引用这一典故: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日子一天天过去。

40岁到47岁这段时间,正值壮年,是一个男人大干一番事业的好时候,刘备却只待在一个小县城,天天望着北方的强敌,暗自感叹。

如果刘备会填词,恐怕也会写出“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这样的句子吧。

但在这个期间,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建安十二年,此时的曹操正率大军讨伐乌桓,国中空虚。

刘备趁机向刘表提出偷袭许都的建议,但此时的刘表已是年老志衰,不能采纳。

后来,刘表请刘备赴宴。

相谈正欢时,刘备起身去厕所,回来之后,刘表却看见刘备脸上有泪痕,忙问他怎么回事。

刘备说:“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他伤感的不是房子车子,而是不能在人生最好的岁月里去建功立业,这才是一个英雄的悲伤。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髀肉复生,这对一个胸怀大志、想要建功立业的人来说,是多么悲伤的事。

孟子早有言:仁者无敌。而刘备,正是将一个“仁”字践行到底。

建安十二年冬,刘备有过胜利的机会。那年,曹操挥军南下,进攻荆州。

彼时的荆州惴惴不安,州牧刘表病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到了宛城才听闻曹军已至的刘备,猝不及防之下只能匆匆撤退。

途径襄阳时,诸葛亮建议刘备攻打刘琮,如此荆州便唾手可得。

但刘备拒绝了。

当时的刘备抬头望天,满怀悲痛地缓缓说出了四个字:“吾不忍也”。

他不是不知道荆州的重要性,只是,他不忍乘人之危。在兵荒马乱之中,他毅然带着十余万民众渡江。在他身后,百万曹军不舍昼夜的穷追猛打;在他身边,十万百姓生死不弃的亦步亦趋。

生死不过一线之间!

滔滔汉水,拦住了前路;滚滚尘烟,蒙蔽了人心。

手下都劝他说:“您带着这么多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渡江,若是曹军来了,又怎么抵挡得住?您还是舍弃了他们,保住自身要紧啊。”

此情此景,刘备拒绝了属下的劝告,并说出了千古不朽的一句话:“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依旧是不忍,依旧是保持仁心。

不忍辜负信任,不忍生灵涂炭,不忍见死不救。

所谓不忍,是为“仁”。

在失意时,面对利益,谁能没有几分心动?但是刘备却用选择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比利益更珍贵的东西。

得意时不作恶,可嘉;
失意时不作恶,可佩。

秉持仁义,是良善,是正道,更是心中装进了天下众生的气魄与襟怀。

这段时期可能是刘备最惶恐最无助的时候,曹操大军随时可能南下,刘表病危,可能引发荆州的内斗,该何去何从,连他自己也不清楚。

这时,他多么希望有个人能为点拨迷津,出谋划策。

说来也巧,诸葛亮“恰逢其时”地进入了刘备的视野。

虽说诸葛亮有“卧龙”的名声,但跟刘备比,是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的。

刘备是左将军,领豫州牧,英雄之名海内无人不知。

而诸葛亮尚只是一介布衣。

从年龄上看,刘备47,诸葛亮27,足足大出二十岁。

但就是这种情况,刘备几次三番翻山越岭腆着脸去见一个比他小二十岁的布衣青年,向他咨询国家大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短短几句话,就把自己对于时局的痛心,对于自己虽有雄心却无力改变的无奈,对于虽然无奈却仍欲赴汤蹈火的决心,对于人才的殷切渴望,勾勒得无比清晰,即使今天听之,也不禁使人泪目。

如果你是诸葛亮,能不感动吗?

在人生艰难之时,刘备没有闭门造车,而是不忘学习,不耻下问,努力寻找事业上的导师和同志。

结果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一出山,刘备才迎来了人生的最大转折。

现在,很多人三四十岁就觉得自己折腾不动了,而在一千八百年前,47岁的刘备仍然说自己“志犹未已”。

我想,这就是英雄吧。

连续的失败没有消磨掉他的雄心,多年的安逸也没有消磨掉他的锐气。

在那么多的挫折和失败面前,他从来不觉得时间太晚,从来不失去自信,从来不骄傲不气馁,时刻保持初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样的一个人,就算落于九幽之下,也会一步步向前,慢慢爬上来。只要他想,没什么不可能的。

我们在什么时候,不论遇到了什么,都不要磨灭了我们的理想和斗志。

- END -

标签: 刘备  建安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