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阿昌族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及眷恋 阿昌族的历史与文化

时间:2023-08-23人气:作者: 佚名

阿昌族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及眷恋 阿昌族的历史与文化

文章目录:

1、阿昌族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及眷恋

2、古老的习俗文化:阿昌族抢亲

3、别具一格的阿昌族建筑文化

4、民族文化:阿昌族怎样过泼水节

5、独特有趣的阿昌族婚俗文化

6、猜你喜欢:

1、阿昌族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及眷恋

生活需要包容,更需要融合。因而一个种族要想与时俱进,不落后于其他族,那么就要容纳出本族文化外的外来文化,而在我国就有那么一个民族——阿昌族,对于外来文化不仅包容,甚至眷恋。

那么,在阿昌族文化里,阿昌族是如何对外来文化包容与眷恋的呢?随小编去看看吧!

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有客来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饭礼让上座,如客人年轻辈分小可推辞坐边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礼让就接受。

阿昌族待客有劝饭习俗,无论会喝酒、喝茶

2、古老的习俗文化:阿昌族抢亲

“抢亲”在现今的法治社会是觉得不可以的,但是在阿昌族古老的习俗文化里是被允许的,每个民族文化的不同,导致了我们思想观念的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老的习俗里阿昌族文化的抢亲会是怎样的别开生面。

阿昌族的青年男女通常利用生产、节日等聚会场合选择配偶,建立感情;往后男子便经常到姑娘家里去“串姑娘”。“串姑娘”的时间几乎都在晚上。届时,小伙子在姑娘窗前吹起葫芦笙,悠扬悦耳的曲调传递着对姑娘的爱慕。姑娘听到熟悉的曲调,确认是自己心爱的情人后,便立即出门把他迎进家中。这时,姑娘的父母兄弟就有意回避。当屋里只剩下一对恋人时,他们时而悄声细语,时而对唱情歌。时间渐渐地逝去,当初升的太阳从天边冉冉升起时,他们才恋恋不舍地分开。

私约抢婚

抢亲是阿昌人缔结婚姻的一种古老方式。一对恋人感情笃深以后,按照阿昌族的习惯必须由男子聘媒说亲。但是,若遭到女方父母的谢绝,一对恋人又不甘心罢休,便私下约定时间、地点,由男子来抢亲。到了约定的日期,男子约集十几位平时相好的伙伴来到女方村外,姑娘估计这时意中人已前来“接她”便借故来到村外约定地点。这时隐藏起来的小伙子们突然出现在姑娘面前,不由分说地上前将姑娘抬起便走。姑娘遇到这种情景并不惊慌,但为了表示是被抢走的,会高声呼救,其实这种呼救只是向父母和村里人表示自己已被抢走而已。父母和村里人听到呼救声,便仓促赶来,发现抢婚的人不仅个个精明强悍,而且人数众多,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将女子抢回。女方父母只好无可奈何地叫骂几声,村里人也只虚张声势地追赶一段路,表示对女儿的父母的同情。这时,抢亲的队伍保护着女子渐渐离去。

过往不究

抢得的姑娘一进男方的门,男方就放鞭炮,祝贺抢亲成功和婚礼开始。接着举行拜堂仪式,让姑娘包上高包头,表示已经结婚,任何人再无权娶走。举行这些仪式后的当天或第二天清晨,男子唯恐女方家里来人质询或找麻烦,又悄悄地领着妻子到离家较远的亲戚家或暂时躲进深山密林,直到女方家父母被迫同意这桩亲事为止,才一起回来。回来后须向女方家补办婚礼手续,给女方家里送去聘金彩礼和嫁妆等,双方也就既往不咎,互相往来,亲密无间,好象从来没有发生过那段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似的。

深夜娶新娘

过去,梁河一带的阿昌族迎娶新娘一般由新郎在深夜去接。新娘由伴娘陪同来到村外,遇到新郎后,伴娘回村。新娘在新郎的陪伴下来到新郎家。他们到达门口的时间,必须是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刻。他们认为这样才会吉祥如意,以后的生活才会象日出一样生机勃勃。接回来新娘后,新婚夫妇在正堂拜天地,并拜谢父母养育之恩。父母也对新婚夫妇说些祝福的话语。仪式完毕,举行婚宴。婚宴上,亲友和全寨的邻里都祝贺新婚夫妇幸福美满。

你可能还喜欢:

阿昌族火把节的节日风俗

阿昌族过春节的习俗有什么特色活动

丰富多彩的阿昌族中秋活动

别具一格的阿昌族建筑文化

3、别具一格的阿昌族建筑文化

世界这么大,你我的知识与认知也都是有限的,在这茫茫人海中何处为家,一个加需要有一个独特的屋子,那么,我们就需要独特的建筑文化帮助我们,下面就由小编来为你们介绍一下阿昌族文化的建筑,看看别具一格的建筑。

阿昌族人家的住宅,皆建造为三合或四合院样式,三合一照壁的形式居多。木头皆是阿昌族人家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过去的木框架虽然已经改变为今天的钢筋水泥框架,但房屋的内壁却仍然是木料。阿昌族人家都喜欢在这内壁上镂刻各种各样的图案。

陇川县户撒乡曼旦寨是阿昌族古老的村寨之一,明、清时期的老宅皆以楠木建造,数百年不朽、无虫蛀。受汉族文化影响,传统民居大都是土木石结构的三合一照壁或四合院落。正房建在长方石条加土方垒起的屋基上,屋基下为院坝,以三层石阶上下。正房三开间,四排五柱,中柱起脊,形成双斜面屋顶,上覆凹型青瓦。后墙和两侧山墙以土坯砌筑,外面不抹泥,左右是厢房或照壁。室内隔墙均为木板,中间一间为堂屋,有一米多宽的吞口,六扇雕刻的木板门,平时只开中间两扇。两边的檐柱头有粗犷的木雕。

吞口有走廊的作用,一般左侧角设脸盆架以供洗漱,板壁上挂小镜框以便梳妆,旁边挂着家人的照片。有的摆着缝纫机,有的放藤椅小憩。右侧放临时的农具,挂衣服,板壁上贴着影视明星的招贴画。堂屋正面板壁是通高的木雕佛龛,供奉佛像和傣文的经文,龛楣上贴着三至四层挂钱,下面有烛台、香炉。左侧摆着电视机、热水瓶、茶桌,板壁上挂着户撒刀和手工编织的背兜,右侧有专供老人休息的床或藤椅,也有的砌火塘,火塘的小土台上放着炒菜的调料、火柴和照明灯具。

厨房大都在左间,地中间横砌土台锅灶,上面是两口大铁锅。靠后墙是炊具、餐具,前面是石碓,平时捣猪饲料,节日捣粑粑,用石碓捣的辣椒面也格外好吃。右间大都是家长的居室,只放木床。两侧厢房与主房分离,木板梯上下。一侧下层是猪圈、牛栏,上边存干草;另一侧下面堆放粮食、烧柴、摩托车,上层是未婚子女的卧室,有廊道、腰栏。院落小的,在主房对面设牛栏,砌土坯墙围成独立的合院。

阿昌人长子结婚后先和父母住在一起,待有了积蓄或弟弟结婚,便搬出去另建新房。直到最小的儿子结婚后长子才和父母一起生活,赡养老人。

随着收入的增加和政府的扶持,近几年曼旦寨兴建了楼房,青砖、红砖、水泥空心砖的都有,安装了钢窗铁门,铁艺大门的两侧是瓷砖的对联,楼顶上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梁河县九保乡的阿昌族民居也为三合院,正房的堂屋大都是敞开式,装饰简单,左右厢房紧凑,院落很小。两侧厢房楼下,一边是厨房,一边是猪圈、牛栏;楼上,一边是未婚子女的卧室,一边存放粮食、杂物。

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过去的木框架虽然已经改变为今天的钢筋水泥框架,但房屋的内壁却仍然是木料。几乎所有的阿昌族人家都喜欢在这内壁上缕刻各种各样的图案。

阿昌族的住房一般是砖瓦、木石结构的四合院建筑。房屋一般分为两层,人居住在正屋,屋内设有神龛、烛台、长桌和火塘,楼下圈养牲畜,厢房和楼上堆放粮食及其他生活资料。

阿昌族的村寨错落有致,与村寨四周的山光水色互相映衬,浑然一体,好似一幅恬静悠然的山水画。

无论山区或坝区阿昌族人家的住宅,皆建造为三合或四合院样式,三合一照壁的形式居多。木头皆是阿昌族人家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过去的木框架虽然已经改变为今天的钢筋水泥框架,但房屋的内壁却仍然是木料。几乎所有的阿昌族人家都喜欢在这内壁上镂刻各种各样的图案。

4、民族文化:阿昌族怎样过泼水节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阿昌族过泼水节与傣族过泼水节是不同的,这就是所谓的“移风易俗”,世界各个角落的民风民俗也许会有些许相同点,但是他们的过法却是不同,下面小编就要为你介绍阿昌族文化怎样过泼水节。

泼水节和当地的傣族一样,阿昌族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期间是年轻人择偶的好机会,届时常常由姑娘家备好八大碗菜肴招待来串亲的小伙子。参加聚餐的人数相符,大家才能落座入席。小伙子要在别人不察觉的情况下把姑娘家的鸡头偷走,如鸡头被姑娘查出来,要罚偷鸡头者,否则就要罚姑娘喝酒。如果偷者被人当场抓住,不仅要受罚,还要被姑娘取笑。酒后小伙子要根据菜价,将钱在不让姑娘察觉的情况下交给姑娘。阿昌族的泼水节跟傣族的泼水节日期相同,也是从清明节后的第七天开始,但过法有所不同。

清明节后的第七天上午,阿昌人穿上节日的盛装,采下几朵鲜花,女的插在头上,男的别在胸前,花枝招展过节日。下午4点左右,全村中、青年男子汇集在佛寺前,前面两面龙凤旗开路,后面几人跳着象脚鼓舞,率领众人向山里进发,边走边放火药枪。上山后,在锥栗树前鸣响鞭炮、跪拜,然后采锥栗树花,同时采杜鹃花。采好花后,人人兴高采烈,挥舞花枝,欢呼声震天动地,在山坡上纵情歌舞。跳够了阿昌族的民间舞蹈,一路上敲着象脚鼓转回村寨。村里的妇女早做好了苏子粑粑,一听到男子鸣放的火药枪声,立刻挑选十来个姑娘端着苏子粑粑到村外迎接。男子向姑娘献上一束花,姑娘把一盆盆的苏子粑粑送过去,请采花人吃。

吃完后一同欢歌纵舞回村。老人们早在佛寺前立起竹竿,男女把采来的花一圈一圈的扎在竿上,成了花塔;有的村则做成竹轿,把花插上,成了花轿。这时已是夜里10点钟左右,人们不但不散,反而围着花塔、花轿载歌载舞到深夜。第二天、第三天是“浇花水”。男子敲响象脚鼓、镲、扛着四色彩旗在前面开路,姑娘在后排成一长串,到河里挑清水泼花塔、花轿;并把清水倒进竹龙喷射花轿里供着的佛。第四天青年男女敲着象脚鼓到井边互相泼水祝福。泼水前,男唱:“今天浇花水”。女同意就唱:“浇给点”。男唱:“你的衣服花花绿绿像鲜花,怕浇脏了”。女答:“你一浇,我的烂衣服成了好衣服”。男的就主动浇,浇在肩上或者说后脖子的衣领上;接着女的同样浇男的。场面热烈,但从不追着人浇。

5、独特有趣的阿昌族婚俗文化

结婚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大事,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不同也就决定了他们的结婚风俗文化的不同,各个地方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婚俗,有些婚俗文化有趣而生动,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下面小编带大家来看一下阿昌族文化婚俗。

阿昌族青年将谈恋爱叫作“串姑娘”,十分有趣。泼水节这天,阿昌族青年男女来到摆场上,用泉水相互对泼,并尽情欢歌。太阳落山,摆场上的青年开始回家,要是小伙子看上哪位姑娘,他就会走到姑娘身边,要求晚上去她家串门。如果姑娘看上了他,同意他来的话,小伙子就会邀上几个同伴跟着姑娘来到她的寨中。一边走,一边对歌,互问互答。姑娘在这过程中要记住今天晚上到村寨的一共有几个小伙子。

阿昌族青年的恋爱和结婚仪式独特而又有趣。阿昌族的小伙子和姑娘大多是在赶街和节日里互相认识的,开头、小伙子问姑娘:“有亲人家,叫什么名字?”姑娘回答:“我的名字不好听,爹妈叫我××”。姑娘对小伙子有好感,就会反问:“有亲人家,把你好听的名字说给我听听吧!”阿昌族严禁同姓通婚,双方一听说不同姓心里很高兴,小伙子就会找话讲:“有亲人家,买得什么好东西?”姑娘笑眯眯地回答:“穷人家的姑娘,什么也买不起!”小伙子说:“哎呀!你真是千张嘴万句话,见到我们穷人呀,愁得比穷人还要穷!”姑娘说:“真人面前不说假,假人面前不说真,我对你说什么假话呀!”小伙子乘机提出:“你要把我当真人的话,今天我送你回家行吗?”征得姑娘的同意,小伙子就吹着葫芦箫跟在姑娘后边,边吹箫边同姑娘回家去。

到了晚上12点多,小伙子约着几个朋友快步来到姑娘家。小伙子对着紧闭的大门吹响葫芦箫。姑娘一听见箫声,立刻高兴地起来梳妆打扮,然后躲迸灶房。姑娘的妈妈或嫂嫂听到萧声,高兴地点亮堂屋里的灯,连忙扫地,烧火,打开大门让小伙子们进家来坐。小伙们迸到堂屋后,姑娘的妈妈或嫂嫂就会说:“今晚就在我家向火吧!”小伙子有礼貌地点点头,姑娘的妈妈或嫂嫂就进屋睡觉去了。为了让长者睡好觉,小伙子们在半小时内不说话。

半个钟头一过,小伙子马上小声地跟躲在灶房里装着做家务的姑娘对起歌来。情歌对到一定的时候,小伙子唱道:“我远路当做近路走,一心想见你的面,只听山歌不见人,单面向人心头冷”。姑娘接着唱道:“我人丑难见灯光,对面向火就怕哥吃一惊!唱完,姑娘提着板凳走出灶房,到火墉边面对小伙子坐下,小伙子喜上眉头”不是吃一惊,倒是乐开怀,今晚得把妹的山歌听,好比上天得见天星,好比下海得吃海参。接着,继续对歌,直到天亮,小伙子才回家去。

当两人感情深了,小伙子就单独到姑娘家去串。当感情发展到可以定终身时,小伙子送姑娘一件银首饰定情,小伙子就跟姑娘约好来接地的日子。领姑娘的那晚上,未婚男女充任的陪郎陪娘各一人,陪着小伙子到姑娘家,进屋个把钟头后,估计姑娘家的人已睡着,小伙子主动把姑娘家的两炷香点燃,挂在姑娘祖公祖奶的屋堂上,然后往大门外走;姑娘也在陪娘的伴随下和小伙子回家去。

偷鸡头与抬锅盖--阿昌族婚俗

晚上串门

到了姑娘的村寨,小伙子们先不忙着去姑娘家,而是先到亲戚朋友家小歇,准备晚上闹个够。那个被小伙子看上的姑娘,将客人领进村寨之后,就要去找姑娘,如果十个小伙子,她就要找九个姑娘来陪客。找好姑娘之后,姑娘们就分头去找鸡,每人一只,找齐后交给那个姑娘去请村寨中最好厨师,大家一起杀鸡做菜这顿全鸡宴做好之后,做主人的姑娘就要到村寨中去喊:“远方的客人,我家的饭菜已经准备好,请你们快点来!”姑娘喊了一圈之后,不管有没有人答应,就直接回家了。一直竖着耳朵等姑娘喊的小伙子们,听见喊声后立即来到姑娘家。在姑娘家的桌上酒菜已全部放好,每人两个碗,一碗米酒,另一只碗里放着鸡头。小伙子一般要先数一数鸡头,如果对就入座,不对就不入席。

藏鸡头

宴席开始后,小伙子们开始偷偷将鸡头藏起来,说姑娘的鸡没有杀够。姑娘就要找鸡头,如果找出来了,罚偷鸡头的喝一杯酒。如果找不到,小伙子自己将鸡头拿出来,罚姑娘喝一杯酒。小伙子们是来串姑娘的,不是骗吃的,所以在吃饭过程中大家会偷偷将钱凑齐,交给带他们来的那个小伙子,悄悄藏在一个地方,让姑娘们去找。酒足饭饱,大家开始对歌。因为人数是配好的,所以每人都有一个对象,自由组合。如果对歌对出情意来,两人就离开大家,到外面去悄悄地谈了。

提亲抢亲

男女恋爱成熟之后,小伙子便告诉父母,由父母请媒人去提亲。如果女方同抢亲是阿昌人缔结婚姻的一种古老方式。一对恋人感情笃深以后,按照阿昌族的习惯必须由男子聘媒说亲。但是,若遭到女方父母的谢绝,一对恋人又不甘心罢休,便私下约定时间、地点,由男子来抢亲。意,就随即举办订婚仪式--抬锅盖。

抬锅盖

女方拿出几只锅盖,在上面放上一碗热肉、一碗煮熟的带壳鸡蛋。仪式开始时,由双方的老人互敬锅盖上的食物,再双双敬媒人。敬送食物时,双方老人一手抬锅盖,一手用筷子夹肉互喂,再各夹一个鸡蛋喂媒人。这个场面非常热闹和滑稽,鸡蛋很难夹,到了媒人嘴里,媒人不能用手,必须用牙齿、嘴唇来剥,围观者笑得前仰后合。仪式结束,双方就算缔结了婚约。举行婚礼时,接亲的新郎往往是女方姑娘们戏弄的对象,新郎到了新娘家,姑娘们会用一盆盆冷水泼新郎,直至新郎浑身湿透。据说这是让新郎清醒头脑,以后见到别的姑娘不能动心。进了房间,姑娘们还不放过新郎,用锅灰油泥抹在新郎脸上,使新郎狼狈不堪。姑娘们边闹边说:“不抹记不住姐夫,脸一半黑的就是”。说完,姑娘们还会将新郎身上挂上算盘和秤,拉着他到院子里去示众,表示新郎今后要精打细算过日子。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