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京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 京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风格

时间:2023-05-14人气:作者: 佚名

京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 京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风格

文章目录:

1、京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

2、别具一格的京族服饰文化

3、建筑文化,京族哈亭的结构特点

4、撒拉族服饰特点有哪些

5、民族服饰欣赏:京族服饰图片

6、猜你喜欢:

1、京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

京族人的民族服饰特点朴素美观,独具风格。京族是居住在中国南部的渔业民族,所以服装显示出渔猎经济的特征,充满了渔家气息。京族服装服饰特点鲜明,简便飘逸。现在就随小编一起来从服装看京族文化。

过去京族人在平时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男性穿的是长没膝盖、无领无扣、窄袖袒胸的衣衫,宽而长的裤子,腰间束着彩色腰带,一般是束一两条,也有多达五六条的,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妇女的下装与男性无异,既宽又长,遮过脚背;惟上装却与男性相反,紧身窄袖、衫脚仅至腰间的短上衣,也是无领胸开襟,但有三颗纽扣,不束腰带。

不同年龄段的妇女对衣裤颜色的要求有所不同青年人一般喜欢白、青或草绿色的上衣,配以黑色或褐色的裤子;中年人是青色或浅绿色上衣,配以黑裤;老年人多用棕色衣或黑衣黑裤。若在盛大节日里,或赶圩入市、探亲访友时,妇女们往往要加穿一件类似旗袍但下摆较宽、矮领窄袖的长衫,其颜色大多是黑、白和薯茛染成的红褐色。最富有特征性的是,妇女无论是平时或外出,上身的袒胸处都缝有一块绣有美丽图案的菱形遮胸布,俗称“胸掩”,既实用又美观。

由于“做海”,习惯于水上生活的缘故,京族人过去平时都不穿鞋袜,哪怕在寒冬腊月也总是打赤脚的,只有晚上洗澡洗脚时才穿木屐,连老年人也光着脚板踏一双用棕树皮编制而成的俗称“棕屐”的拖鞋而已。旧地方志曾记载京族人“爱跣足”。

京族妇女很讲究发饰,头发是正中平分,两鬓留着“落水”,结辫于后,用黑布或黑丝线缠着,再自左至右盘绕在头顶上成一圈,状如一块圆砧板,故俗称“砧板髻”。京族妇女喜欢戴耳环,不戴项圈,六七岁就穿耳,并一律选定在端午节进行,认为那天有“龙王水”,穿耳最吉利。14岁就开始梳分头、盘结“砧板髻”和戴耳环,表示已经进入成年,可以去唱歌谈恋爱了。

根据社会调查,大约在20世纪20—30年代,京族人已经开始改变传统服装了。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不论男女,穿汉族服装的逐渐增多。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老人外,其余大都已不穿本民族的传统服装,并一改过去“爱跣足”的习惯,穿鞋踏袜。许多中青年妇女还烫了发,改变了原来的头饰。唯有绣以图案或花草的菱形“胸掩”,一般妇女仍然喜欢使用,但真正如同过去那样用来遮胸的已不多见了。

服饰特点

京族服饰也是越南的国服,这种服装以丝绸为料,质地柔软舒适,女性穿在身上线条突出,衬托出女性的婀娜身姿,而且透气良好,非常适合在海边穿着。京族的斗笠用越南盛产的葵树叶制作,质地轻盈,内斗很深,斗笠几乎盖住整个脸部,海边太阳暴烈,这种斗笠能起到防护面部的作用。

因为气候温暖,京族人不需要太多太厚的衣服,服饰简朴美观,有其别具一格的独特的美感。

男子服饰

男性穿的是无领、无扣的袒胸上衣。腰间还束以一条或二条彩色腰带;有的束至五、六条之多,并以腰带的多少来显示自己的富裕或能干。由于其衫长过膝,衫叉的裂旗又开得很长,所以平时就把两边的衣服撩起,打成球结,置于腹部。这种扮相,使人感到洒脱、俊逸、自然而豪放。男衫的颜色用浅青、淡蓝或浅棕三种。裤子惯穿黑色,既宽又长;其裤档尤长,几乎是裤长的三分之二。

女子服饰

青年女性穿的通常是白、青或草绿色的上衣,裤多为黑色或褐色;中年人青年或浅绿色衣配以黑裤;老年妇女多用棕色衣或黑衣黑裤,其裤的宽阔度与男性无异,乍一看售货飘动的长裙。上衣与男性相反,很短;衫脚仅至腰间而不及臀部,故有“长不及臀”之说。衣袖之窄,同男性无异,其宽度仅能穿臂。

其衣同样无领而开襟,但有纽扣三粒,袒胸处则遮以一块绣有图案的菱形小布;年青人用红色,中年人用浅红或米黄色,老年人用白色或蓝色。这小布通常称“遮胸”,又俗称“胸掩”,是妇女常用的装饰品之一。

据民间相传,妇女的这种装饰性的“胸掩”,早在京家人迁居三岛之前,由东汉时代的伏波将军马振所赠的。当年伏波将军来到交趾,见妇女所穿同男人一样袒胸,感到不甚文雅,便亲自为她们设计了一块美观的“胸掩”相赠。从那时起,妇女中才浒起“胸掩”来了。这种装饰,一直流传至今。京族人民对伏波将军是很敬重的,红坎村建有伏波将军庙咧!

外出服饰

如果离村外出、赶圩入市或探亲访友时,妇女加穿一件旗袍似的下摆较宽的矮领窄袖袒胸长衫外,另外还要戴一顶黑色或棕色的圆顶礼帽,俗称“头箍”。这种穿戴上的习俗,无论贫富,都是相同的,只是在用料的优劣上有所差异而已。

多数家境平常的人家用自制的粗织麻布料,富有人家先用绫罗绸缎、蚕丝织品或香云纱,黑、白、红、褐等色贵重料子。旧时代的贫苦人家不敢奢望蚕丝绸缎,能有遮身的粗麻布衫就算不错了。有的甚至一年到头只一身衣服;不少人家往往“夜间洗衣白日穿”。

婚礼服饰

青年男女结婚,过去在服饰上也是在其明显的传统习俗的。在婚礼中,新郎穿的是草绿或浅绿色的长袍衫和深蓝或浅蓝色长裆阔脚裤;新郎穿的也是长袍衫和长裆阔脚裤,只是其衫是大红或浅红的,其裤是黑色的或褐色的罢了。

但1949年以后,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新郎和新娘所穿的服饰就大大改观了。男的不仅穿上崭新的大翻领西装,而且还缀上时兴的领带;女的也穿上了艳丽的时装花衣和毕挺的西裤。凡是汉族地区婚礼上男女时兴的服饰,他们都极为追求和仿效。

2、别具一格的京族服饰文化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京族,他们独特的服饰特点同样让人好奇。古代时,越南的京族人穿着套头的衣服和长裙,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他们的服装服饰朴素美观,简便飘逸。尤其是女子的服饰,通常是上身束腰,突出曼妙身段,显得十分婀娜多姿,下摆宽松走路也十分方便。且无论男女老少,京族人民大多穿着长袍。接下来,跟着小编来了解详细的京族文化吧!

传统的京族服饰分为便装和盛装两大类。便装式样比较简单,装饰也比较少。京族男子一般都穿及膝长衣,坦胸束腰,衣袖较窄。妇女则内挂菱形遮胸布,外穿无领、对襟短上衣,衣身较紧,衣袖很窄,下着宽腿长裤,多为黑色或褐色。外出时,外套淡色旗袍式长外衣。妇女喜欢染黑齿、结“砧板髻”。京族最有特色的装饰是他们的斗笠。

盛装是在节日喜庆和宴会时穿着的服饰。男子的盛装是套在便装外面的窄领袖长袍,其颜色多为黑,也有青色或淡棕色,头戴一顶黑色或棕色的圆顶毡帽,俗称“头箍”。女子的盛装是类似旗袍但下摆较宽、矮领窄袖的长衫,其颜色大多是黑、白或薯莨染成的红褐色。

古代时,越南的京族人穿各种套头的衣服和长裙。到了中世纪,平民穿褐色布衣,官吏穿蓝葛衣。到了15世纪后,富者通常穿锦罗沙葛,参加祭扫和宴会时穿红袍,吏役穿褐色或黑色布衣,官吏们穿青色衣,平民百姓穿赧色粗布衣。法国人进入越南后,平民的衣着开始有了较大变化,妇女穿结纽上衣和裤子。进入现代,越南城市的男子多穿西装,妇女穿花色窄油长袍。越南妇女的长袍可以说是越南女子的国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显得啊娜多姿,下摆舒展,开权至腰际,活动方便。特别讲究的是,越南妇女穿长袍时,还穿一条黑色或白色的宽腿拖地长裤。越南妇女喜戴项链、手阈、戒指,多留披肩长发,或用发夹束于脑后。

您可能也喜欢:

极具特色的门巴族情歌酒歌文化

盘点:东乡族民间故事

唯美的鄂伦春族民间舞蹈文化

精致的鄂伦春族狍皮服饰文化

3、建筑文化,京族哈亭的结构特点

大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一般都有公共的宗教场所。京族人的宗教场所,不是寺院、庙宇或教堂,也不是哪座神山或哪个特定的物象,而是立在每个村落里的哈亭。一代代聪慧的京族人民孕育着优秀的京族文化,民族风情浓郁迷人。一起来看看京族文化之哈亭的建筑结构特点吧!

传说哈亭是专为祭拜“镇海大王”而修建的。今天哈亭是京族过哈节祀祖先、祭神灵和民间娱乐、议事的公共场所,是京族三岛的标志性建筑。哈亭,专司唱哈的亭子,京族三岛都建有哈亭,风格大同小异,规模不相上下。

建筑形式已由过去以竹木为桩柱,以茅草盖顶的简易哈亭变为钢混结构的宽敞楼阁,圆圆红柱,弯弯亭角,屋顶双龙戏珠,亭内雕龙画栋,既古朴典雅,又别具特色。

哈亭的建筑形式虽几经改造变化,但哈亭的内在功能和主要布局却始终一脉相承,其结构一律为正厅加左右偏厅。正厅的里厢安放神位,设主祭坛。正厅的外厢是宽敞的厅堂,是开展祭祀和娱神的地方。与正厅连在一起的左右偏厅则设坐席,两个偏厅大约可容纳三、四百人。

京族三岛的哈节时间各有不同,这是各岛按照建哈亭的时间所确定。尾岛为每年的六月初九至十五,巫头岛为八月初一至初七,山心岛为八月初十至十六。在哈节这个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里,欢喜若狂的京族人民都会来到哈亭唱哈。

4、撒拉族服饰特点有哪些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的服饰是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撒拉族根据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差异,不同的经济生活方式乃至不同的气候特点,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民族服饰。那么,撒拉族服饰有哪些特点?一起来撒拉族文化中看看。

撒拉族男子多穿白衬衫、黑坎肩,束腰带,着长裤、穿“洛提”或布鞋,头戴黑色或白色的圆顶帽。腰带多为红、绿色,长裤则多为黑、蓝色。冬季,男子穿光板羊皮袄或羊毛褐衫,富有者则在外面挂上布或毛料面。妇女短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坎肩,着长裤,穿绣花布鞋。喜欢戴金、银戒指,玉石、铜或银制的手镯,银耳环等首饰。少妇戴绿色盖头,中年妇女戴黑色,老年妇女戴白色。

撒拉族根据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差异,不同的经济生活方式乃至不同的气候特点,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民族服饰。最早的衣着穿戴,具有中亚游牧民族的风格,男子一般头戴卷沿羔皮帽,脚蹬半腰皮靴,身着“袷木夹”(类似维吾尔族的“袷袢”),腰系红梭布。

妇女衣着同男子,只是头戴赤青缲丝头巾。尔后,男子一般穿宽大的短上衣或长衫、长裤,腰系布带,富有者则系绸带,头戴黑色或白色六牙帽等,脚穿平底布鞋。老年人多穿长衫,做礼拜时,头缠“达斯达尔”(头巾)。

青年男子爱穿白色的对襟汗褂,腰系红布带或绣花腰带,外套适体的黑色短坎肩,黑白对比鲜明,显得清新、干净而又文雅。结婚时,腰束用红、蓝缎子缝制并绣有各种花卉图案、缀有绣带的“绣花围肚”,脚穿绣花袜子和布便鞋。

中年妇女的衣服较长,裤脚一般触地,脚穿绣花翘尖的“姑古鞋”。青年妇女喜欢穿色泽鲜艳的大襟花衣服。外套黑、绿色的对襟长或短坎肩,显得苗条俊俏,喜欢佩戴金银耳环、戒指和手镯等装饰品。

明末清初,妇女外出劳动时,用青布缠头,喜庆节日身披宽敞的绣有花边的披风。后来,改戴“盖头”,披在后面,有如风兜。“盖头”讲究精美,颜色因年岁而有所不同,一般少女和新婚妇女为绿色,象征朝气蓬勃、欣欣向荣;中年或婚后生有小孩的戴黑色的,象征成熟练达、沉稳持重;年长者多为白色,象征白净无瑕、自然朴素。

5、民族服饰欣赏:京族服饰图片

京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京族是南方的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一个靠海的渔民民族,他们美丽的服饰看起来是十分的优雅,你想要了解一下吗?本期京族文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京族服饰以丝绸为料,质地柔软舒适,女性穿在身上线条突出,衬托出女性的婀娜身姿,而且透气良好,非常适合在海边穿着。京族的斗笠用越南盛产的葵树叶制作,质地轻盈,内斗很深,斗笠几乎盖住整个脸部,海边太阳暴烈,这种斗笠能起到防护面部的作用。

男性穿的是无领、无扣的袒胸上衣。腰间还束以一条或二条彩色腰带;有的束至五、六条之多,并以腰带的多少来显示自己的富裕或能干。由于其衫长过膝,衫叉的裂旗又开得很长,所以平时就把两边的衣服撩起,打成球结,置于腹部。

这种扮相,使人感到洒脱、俊逸、自然而豪放。男衫的颜色用浅青、淡蓝或浅棕三种。裤子惯穿黑色,既宽又长;其裤档尤长,几乎是裤长的三分之二。

京族妇女则内挂菱形遮胸布,外穿无领、对襟短上衣,衣身较紧,衣袖很窄,下着宽腿长裤,多为黑色或褐色。外出时,外套淡色旗袍式长外衣。妇女喜欢染黑齿、结“砧板髻”。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显得婀娜多姿,下摆舒展,开衩至腰际,活动方便。

京族最有特色的装饰是他们的斗笠。如今的京族地区,仍有部分老年妇女穿民族服装,上身穿窄袖紧身对襟无领短上衣及菱形遮胸布,下穿黑色或褐色长宽裤子,外出时加穿白色长外衣,形似旗袍而开衩较高,结“砧板髻”。少数妇女还保留染黑牙齿的习惯。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