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少数民族过年吃什么鱼 过年可以吃什么鱼

时间:2023-05-24人气:作者: 未知

少数民族过年吃什么鱼 过年可以吃什么鱼

文章目录:

1、少数民族过年吃什么鱼

2、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各个民族的乐器

3、细数保山少数民族有哪些

4、少数民族元宵节习俗的特色

5、少数民族的过年习俗 彝族杀年猪

6、猜你喜欢:

1、少数民族过年吃什么鱼

每年春节到来之际,家家户户不管是亲自做还是下馆子,年夜饭都少不了一道鱼,这是取“年年有余(鱼)”的谐音,开年讨个吉利,各地汉族莫不如此。而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春节的餐桌上,鱼也是少不了的一道佳肴,不过这鱼的做法倒是各有各不同,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少数民族过年吃什么鱼。

傣族:竹烧鱼

傣族人过节喜食竹烧鱼。把毛竹劈开,夹住肚中塞了猪肉和作料的鱼,把竹子和鱼一起放进火塘里用文火慢慢烧熟。吃时无需用碗筷,只要割下一片肥厚的巴蕉叶,把竹烧鱼放上,用手撕着吃。这种竹烧鱼吃法除了给家人增添和睦气氛外,还意味着来年“一家红红火火,有好运”。

苗族:五香鱼

居住在南方的苗族人,新年喜欢吃五香鱼。把鲜鱼去内脏洗净后,切成小块,用酱油、食盐浸泡3个钟头,捞出晾干,油炸至熟。趁热浸泡在白糖、米酒、生姜汁和白开水勾兑好的汤水里,5分钟后捞出晾干,放进锅里蒸,锅底放白糖、锯末,用火燎锅底使锅内的白糖、锯末产生烟雾,用烟雾将鱼熏出焦香味后出锅。这道菜甜、辣、焦、香、咸五味俱全,食之令人口齿生津。

朝鲜族:明太鱼

朝鲜族人春节家宴爱食“明太鱼”。相传在古时候,朝鲜族集居地的百姓遭到灾荒断炊,一个叫林明太的人发现了一种可食用的鱼,帮助同胞们度过了灾年。从那以后,当地百姓每年过年都要做“明太鱼”祭祀明太。明太鱼全身是宝,它身上的所有部位皆成美味,香煎、红烧、凉拌、烤制等做法皆宜,古代的朝鲜族人更能将明太鱼做成36道菜。

2、少数民族乐器有哪些?各个民族的乐器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华夏音乐文化也是其中的一朵艺术之花。华夏音乐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音乐的交融,是丰富多彩的音乐体系。下面,要介绍的是关于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的乐器,让我们一起到民族乐器大全中了解少数民族乐器都有哪些。

吹奏乐器

壮族:田螺笛

壮族拟声田螺笛,在靖西等地历史悠久,只是多年来没引起人们注意。田螺笛的制法很简单。只要选择大个田螺,剪掉尾部尖端处为出音孔,去掉内肉,在离大口处约2厘米处开一笛孔贴上笛膜即可。吹奏时嘴贴笛口,模拟歌曲调子进行吹唱,

3、细数保山少数民族有哪些

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云南少数民族多达26个。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有的民族还有属于自己的文字、服饰等等。那么在少数民族地区云南保山,又有哪些少数民族呢?一起来看下保山文化中的少数民族吧。

保山市,古称永昌,是云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保山有世居民族13种,汉族、彝族、白族、苗族、傣族、回族、佤族、满族、傈僳族、景颇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等13种世居民族在这里生生不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极为丰

4、少数民族元宵节习俗的特色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那么多,民族当然也多啦。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过节都各有风俗,本期传统节日重点介绍元宵节,但是,不是整个中国的元宵节,是少数民族过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

5、少数民族的过年习俗 彝族杀年猪

和我国一些地区一样,彝族人过年要杀猪,且杀猪讲究不少,例如要讲猪的选择、杀猪的顺序,杀好的猪烧好了,还要首先敬祖灵等。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少数民族的过年习俗:彝族杀年猪。

彝族人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宰杀过年猪,一般不兴杀其他的牲畜。而过年猪的选择是有讲究的,如不带任何残疾和缺陷,不用老母猪,不要尾巴短小,总之要形象完美无缺,没有其他异兆。

一个村寨宰杀过年猪在时间上要有一定的秩序,辈分高者先杀猪,辈分低者后杀猪。杀年猪时,要先喝“杀猪酒”,每个参加杀年猪的壮汉都得喝上一口。然后用烧红了的石块、金丝竹、清水同放一木瓢或木钵中,以纯洁的蒸气进行净化,以除去年猪身上的所有邪气,这表示对祖先神灵的诚心敬奉。

彝族喜欢用高山上的干蕨草烧肉,因为蕨草为吉物,也易燃而且味香。用蕨草将年猪的毛烧尽并烤黄猪皮后,再用炭灰和水涂抹刮净,这样的猪肉没有水气,鲜嫩而味美。

烧肉敬祖灵

杀完年猪,这才算过年的开始。人们首先用年猪各部位有代表性的肉切成块,在火塘里烧烤,然后盛入木盘中,放上盐,插上竹签,中间放上一杯酒,由主人家的男人在内屋的灵台前和屋檐下念经敬奉祖先。

烧肉敬祖灵完毕后,先由男主人喝上第一口年酒、吃上第一口年肉,然后由家人一一品尝。过年猪肉,除第一天晚饭食用部分外,以整体(内脏、眼脚除外)置于内屋灵台上祭祖,三天之内不能随便翻动。

祭祖过后,全家聚在一起开始吃年饭。如果发现邻居没宰杀年猪,男主人就在祭祖之后给邻居送去砣砣肉,并致新年祝福。彝族吃年饭,要体现富有、安乐、庄严,既要有规矩、庄重,又要活跃、愉快。

串门喝年酒

过年的第二天便可以串门喝年酒,男人们相互邀约,成群结队,弹着月琴、唱着年歌,在这家喝,在那家闹,一直玩闹到酒足饭饱,甚至酩酊大醉。整个山寨沉浸在新年节日的喜庆中。

送祖灵仪式

过年第三天,五更公鸡尚未开叫前,各家都早早起床举行送祖灵仪式,彝语叫“阿普波支”。这种仪式,必须在黎明的万簌俱静之时,表示对祖先神灵的尊重和祈求子孙后代的安康和睦。

送祖灵,要做三块苦荞麦饼,在铁锅中烙烧。然后在灵台上取下猪舌、猪喉管、部分带骨肉砍成块水煮。待熟后,由男主人一手端肉一手端荞饼,插上一至三支马勺,面对灵台念经为祖先神灵送行。

念完辞行祝辞后,这些食物就由全家人共同食用。送年祭祖是彝族年最后一次年饭。白天,女人和小孩们还集中在村外的路口或山坡草坝举行“玩年猪尾巴”活动。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