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梅雨季节,云南等地就会长出各种蘑菇,而在多数蘑菇中有些是有毒不能食用的,就在近日,昆明一办公室内长出有毒蘑菇,那昆明一办公室内长出有毒蘑菇具体是怎么回事?如何辨别有毒蘑菇?
一、昆明一办公室内长出有毒蘑菇具体是怎么回事?
近日,云南昆明。一职员称他们办公室的花盆边缘长出灰色蘑菇,经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培贵鉴定称:这是有毒的一个菌种,误食后会引起肠胃系统中毒症状。小都提示:无法辨别的野生菌,一定不要随便吃!!
二、如何辨别有毒蘑菇?
方法一、看生长地带
一般无毒的野生菌一般生长在清洁的松树、栎树、草地上,若是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就不要采摘食用了。
方法二、看形状
一般无毒的野生菌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若是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柄上有菌环、菌柄细长或粗长、易折断那就不要食用了。
方法三、看颜色
一般无毒的野生菌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若是紫色的大多是有毒的,不能食用。
方法四、闻气味
一般无毒的野生菌闻起来有股特殊香味,若是闻起来有股辛辣、酸涩、恶腥等味则是有毒的,不宜食用。
蘑菇可能有毒的几个误区介绍:
误区一: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这是有关蘑菇的谣言中流传最广的一句。事实上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
鸡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红菌等颜色鲜艳,美味可食,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属剧毒蘑菇则为灰白色,并有清香。
误区二:长在潮湿处或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所有的蘑菇都不含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自养,只能寄生、腐生或高等植物共生,同时要求比较高的环境湿度,因此都倾向于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环境的“清洁”和“肮脏”与蘑菇的毒性无关,如鹅膏、口蘑、红菇中一些有毒种类就生长在相对清洁的林中地上。
误区三:蘑菇跟银器、大蒜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银针试毒是个流传千年的古老说法,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但毒蘑菇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被黑。大蒜里的活性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蘑菇完全无能为力。
误区四: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
有的毒蘑菇的确具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但有一些多汁蘑菇受伤后有乳汁分泌,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它们不仅没毒,还是美味食用菌,如奶浆菌。
误区五: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
人和昆虫的生理特征差别很大,许多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同一种毒蘑菇对于人和昆虫来说,很可能是“彼之砒霜,我之蜜糖”。
蓝孔雀可不可以饲养(蓝孔雀能家养吗)
蓝孔雀可以饲养。因为蓝孔雀分布范围较广,人工养殖技术也比较成熟,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相对稳(0)人阅读时间:2023-03-10蓝孔雀可以家养吗 蓝孔雀好养活吗
蓝孔雀可以家养。因为蓝孔雀分布范围比较广,人工养殖技术也较为成熟,种群数量趋势相对稳定,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0)人阅读时间:2023-03-10蓝孔雀会不会飞 蓝孔雀会飞多少米
蓝孔雀会飞,但不善远距离飞翔,双腿十分强健,奔走速度较快,性格机警,鸣叫声较为洪亮。野生蓝孔雀以野果、草籽、芽苗和昆虫、蜥蜴等小动物为食。(0)人阅读时间:2023-03-10蓝孔雀该怎么养(蓝孔雀可以随便养吗)
育雏期饲养管理:育雏温度1-10日龄为34-38℃,11-20日龄28-26℃,21-30日龄26-24℃;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每群以40-50只为宜,采取自由采食和饮水。育成期饲养管理:饲(0)人阅读时间:2023-03-10蓝孔雀可不可以饲养(蓝孔雀能家养吗)
蓝孔雀可以饲养。因为蓝孔雀分布范围较广,人工养殖技术也比较成熟,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相对稳..2023-03-10蓝孔雀可以家养吗 蓝孔雀好养活吗
蓝孔雀可以家养。因为蓝孔雀分布范围比较广,人工养殖技术也较为成熟,种群数量趋势相对稳定,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2023-03-10蓝孔雀会不会飞 蓝孔雀会飞多少米
蓝孔雀会飞,但不善远距离飞翔,双腿十分强健,奔走速度较快,性格机警,鸣叫声较为洪亮。野生蓝孔雀以野果、草籽、芽苗和昆虫、蜥蜴等小动物为食。..2023-03-10蓝孔雀该怎么养(蓝孔雀可以随便养吗)
育雏期饲养管理:育雏温度1-10日龄为34-38℃,11-20日龄28-26℃,21-30日龄26-24℃;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每群以40-50只为宜,采取自由采食和饮水。育成期饲养管理:饲..202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