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猪又名沙獾、山獾,是高、中低山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草丛、平原、丘陵中常见的一种哺乳动物,那灌猪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一、灌猪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灌猪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不允许随意捕捉或售卖。若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二、獾的种类有哪些?
1、狗獾:狗獾别称獾、獾八狗子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华南、中南等地。头扁、鼻尖、耳短,颈短粗,尾巴较短,四肢短而粗壮,爪有力适于掘土,经常在洞里生活,背毛硬而密,基部为白色,近末端的一段为黑褐色,毛尖白色,体侧白色毛较多。下颌、喉部和腹部以及四肢都呈棕黑色。多栖息在丛林、荒山、溪流湖泊,山坡丘陵的灌木丛中。喜群居,善挖洞。食性很杂。
2、蜜獾:蜜獾体长60~77厘米,肩高一般25~30厘米。背部为灰色。它的皮毛松弛而且非常粗糙,不怕蜂蜇蛇咬。浅居在各种类型地带——雨林、开阔的草原以至于水边,要在黄昏和夜晚活动,常单独或成对出来。白天在地洞中休息。杂食性,各种食物都吃,包括小哺乳动物、鸟、爬虫、蚂蚁、腐肉、野果、浆果、坚果等,甚至连眼镜蛇和蒙巴蛇一类的毒蛇也吃,不过最喜欢吃的是蜂蜜。
3、猪獾:猪獾体形大小似狗獾,全身浅棕色或黑棕色,喉及尾白色,鼻尖至颈背有一白色纵纹,从平原到海拔3000多米的山地都有栖居,生活习性与狗獾相似穴居,住岩洞或掘洞而居,性凶猛,叫声似猪,视觉差,嗅觉发达,夜行性,食性杂,尤喜食动物性食物,包括蚯蚓、青蛙、蜥蜴、泥鳅、黄鳝、蝼蛄、天牛和鼠类等,也食植物性食物,有时盗食农作物玉米、小麦、白薯和花生等。
4、狼獾:狼獾别称熊、飞熊、熊貂等,大概是因为它们既有狼一样的残忍,又有獾一样的体形,因此而得名。实际上狼獾属于鼬鼠家族,以棕色为主,远远望去,很像一头小小的棕熊。生性贪吃,食物很杂,喜食大型兽的尸肉或盗食猎人的猎物,包括驯鹿、马鹿等大型食草动物的雌兽和幼仔,还捕捉狐狸、野猫、狍子、水獭、松鸡、榛鸡、鼠类等,也吃蘑菇、松籽或各种浆果,尤其爱吃蜂蜜。
5、鼬獾:鼬獾别称猸子、山獾、白猸等,颈部粗短,耳壳短圆而直立,眼小,毛色变异较大,体背淡灰褐或黄灰褐色、暗紫灰色到棕褐色不等,腹部苍白色、黄白色、肉桂色到杏黄色不等。夜行性,穴居,行动较迟钝,杂食性,季节性活动变化较明显,每年繁殖1次,每胎产2~4仔,栖于河谷、沟谷、丘陵及山地的森林、灌丛和草丛中,分布于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越南。
青蛙养殖产量 养青蛙亩产量多少
青蛙常规养殖方法下产量约为每亩4000-7000斤左右,产量主要取决于青蛙品种、当地气候环境、养殖密度、养殖技术掌握程度及养殖经验等。(0)人阅读时间:2023-03-10繁殖母牛一天喂多少料(母牛一天喂多少饲料)
空怀期、妊娠期的繁殖母牛,一般每天早晚饲喂2次即可,哺乳期的母牛每天需饲喂3次。牛饲料包括精饲料和粗饲料,空怀母牛每日精饲料的摄入量按其体重的0.5%计算,妊娠期母牛每日精饲料的摄入量按其体重的0.8(0)人阅读时间:2023-03-10羊羔开口料配方 羔羊开口料的配方
玉米50%、黄豆30%、大麦17%,粉碎后加入小苏打0.3%、另加盐1.5%、磷酸氢钙0.5%等其他添加剂0.7%。开口料配方常由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微生态制剂、抗氧化剂、磷酸氢钙、石粉、过(0)人阅读时间:2023-03-10家养娃娃鱼吃什么食物 养娃娃鱼喂什么食物
家养娃娃鱼可以喂虫类、肉类、鱼类、贝类等食物,娃娃鱼生性非常凶猛,为肉食性,主要以水生昆虫、鱼、蟹、虾、蛙、蛇、鳖、鼠、鸟等为食,捕食方式为“守株待兔”,牙齿不能咀嚼,只能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0)人阅读时间:2023-03-10青蛙养殖产量 养青蛙亩产量多少
青蛙常规养殖方法下产量约为每亩4000-7000斤左右,产量主要取决于青蛙品种、当地气候环境、养殖密度、养殖技术掌握程度及养殖经验等。..2023-03-10繁殖母牛一天喂多少料(母牛一天喂多少饲料)
空怀期、妊娠期的繁殖母牛,一般每天早晚饲喂2次即可,哺乳期的母牛每天需饲喂3次。牛饲料包括精饲料和粗饲料,空怀母牛每日精饲料的摄入量按其体重的0.5%计算,妊娠期母牛每日精饲料的摄入量按其体重的0.8..2023-03-10羊羔开口料配方 羔羊开口料的配方
玉米50%、黄豆30%、大麦17%,粉碎后加入小苏打0.3%、另加盐1.5%、磷酸氢钙0.5%等其他添加剂0.7%。开口料配方常由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微生态制剂、抗氧化剂、磷酸氢钙、石粉、过..2023-03-10家养娃娃鱼吃什么食物 养娃娃鱼喂什么食物
家养娃娃鱼可以喂虫类、肉类、鱼类、贝类等食物,娃娃鱼生性非常凶猛,为肉食性,主要以水生昆虫、鱼、蟹、虾、蛙、蛇、鳖、鼠、鸟等为食,捕食方式为“守株待兔”,牙齿不能咀嚼,只能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202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