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助农

2016年猪价维持高位但不具备暴涨的基础

时间:2022-06-07人气:作者: 佚名

2016年猪价维持高位但不具备暴涨的基础

  2016年经济增速将在7%以下,潞傍下降,据博亚和讯研究,2013年以来经济增速下滑和八项规定对猪肉需求的影响已经趋于平衡,2015年全国猪肉产量5487万吨,生猪养殖从4月份开始盈利并向来持续到现在,这说明消费的底部已经形成,目前猪肉消费水平已经是刚需,就目前形势看,2016年,甚至到2017年上半年,猪价波动更多取决于供赠侧。

  中国饮食习惯中,猪肉占领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肉类消费结构中占64%,人均猪肉占有量40公斤,超过世界均匀水平,“猪粮安天下”便是最好的诠释,因此在价格高涨局面下,生猪已经不仅仅是养殖户赖以谋生的营生,也不局限于消费者嘴里的美食,而是成为上至庙堂下至走卒都在关注的社会焦点。

  2016年3月24日,农业部新闻办公厅刊发记者对畜牧业司有关尽职人专访,专门就猪价上涨缘故进行分析,时隔不到半个月,2016年4月7日,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专门就生猪生产形势和玉米结构调整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归答记者提问。

  农业部新闻发言人叶贞琴介绍,当年生猪生产形成了比较充沛的生产能力,十年期间猪肉的产量增添了近1000万吨,基本上满意了人口增长、收入提高和城镇化提升带来的新的消费需求。另外养猪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然成效。2015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比重已经达到45%左右,比2005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快速发展,应该说千家万户分散的养殖的局面有很大的改观。

  但是,客观地说,目前养殖业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生猪养殖户年均匀出栏规模比较小,还有55%的出栏肥猪由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小散户提供。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格局尤其简单浮现“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情况,所以我们生怕的价格大涨大跌也主要在这块,我们保障均衡供赠难度也在此。从畜牧业发展环境来看,环保压力对规模养殖的拘束趋紧,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和疫病对生产冲击不能掉以轻心,畜产品进口压力越来越大。

  近期生猪价格持续上涨,总的看,是前三年价格长期低迷的反弹,具有恢重性和补偿性。因为养殖效益较好,规模场户补栏踊跃性开始恢重,有利于增添后期 猪肉供应,不会浮现脱销断档。尽管猪肉价格在高位运行,约摸还要维持一段光阴,但伴随着生猪出栏的逐渐增添,猪肉价也将逐渐企稳,暴涨的约摸性我们觉得不大。

  同时,我们也提醒,目前生猪养殖过热的迹象已经浮现了,对于养殖户来讲,要提高风险意识,既要理性补栏,不能盲目扩大产能,也要适时出栏,不要压栏惜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015年10个省份划定禁养区 影响2000万头生猪出栏量

  据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介绍,现在养猪污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规模化养殖粪污处理规定越来越严,养猪的环境压力大。对于生猪来说,保供赠也是重要任务,我们要找找保供赠和环境持续发展的平衡点。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本来是我国传统的养殖模式,后来由于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养和种在经营上已经分离了,近年来我们向来提倡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我们也看到已经有企业在这样做。

  这一年多,因为禁养限养生猪的调减力度比较大,有10个省份已经划定了禁养区,2015年约摸是影响了2000万头生猪的出栏量。这也是我们下一轮发展中应该器重的问题,在补短板方面下功夫。要是环保不达标,可以说,生猪养殖寸步难行,未来不是养不养的问题,是要养好的问题。

  猪周期加上禁养重叠,加剧了产能下降,是2016年猪价上涨的直接缘故

  马有祥对2015年猪价上涨的缘故进行了分析,他以为,生猪价格波动对养殖者和消费者都不是好事,归顾十多年来,生猪养殖经历了贾匚周期。

  分析这贾匚周期波动,供赠的缘故是直接缘故。不同的地方:引起供赠变幻的缘故是不同的。2011年是猪周期加上疫病,造成生猪产能迅速调节。2016年还是有生猪养殖内部猪周期的问题,加上的外部变幻是禁养。猪周期加上禁养,加剧了产能下降的力度。

  2015年散户退出500万户,规模化养殖比重不断提高,猪周期光阴在延长

  这轮猪价波动周期长,近年来猪周期的光阴在拉长,从原来三年一个周期,到四年一个周期,现在是五年。这里面主要的缘故:一是规模养殖比例在提高,规模场对市场的研判能力强,对市场的反应比较理性,2005年到2016年,规模化场比例提高了30个百分点,这对于延长猪周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第二个是经济在调整,畜牧业也在转型升级,散户在退出,2014年深度亏损,相当一部分养殖户难以为继,2015年退出了500万养殖户,散养户数量跌破4000万户以下。

  原来的周期,上行通道大约20个月,这一轮来看,预计高水平要维持十来个月光阴。我个人希翼这一轮猪价上涨能拖的光阴要长一点。

  2016年猪价维持高位,但不具备暴涨的基础

  2015年3月份,生猪价格陷入上升通道,到9月初~11中旬有一个暂时调节,又恢重上行通道,尤其是春节后,价格上的尤其快。今年会不会暴涨?马有祥以为,维持高位是常态,但暴涨发生的概率不大。主要缘故:

  生猪产能在加快恢重。2016年1~2月份,据监测数据,种猪场二元母猪销量增添近60%,预示生产能力扩大;

  仔猪价格高涨,补栏踊跃性提高。2016年3月份第周围,仔猪价格翻一倍,这也说明补栏的踊跃性在提高;

  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恢重。2016年3月份生猪存栏在持续36个月下降后首席次浮现了0.9%的增长,母猪存栏也是近三年来没有下降。可以看出,生猪产能在恢重。

  成本来看,今年生猪养殖成本的变幻同往年不一样,饲料的影响在弱化,饲料在生猪养殖成本中占比60%~70%,对成本影响大,这也是目前猪粮比高的主要缘故。从现在的原料市场形势来看,主要原料价格低,饲料不会推高养猪成本。

  从疫病看,今年疫病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从需求看,需求没有大的增长,今年GDP增长陷入7%水平以下,需求相对平衡。

  最后一个另外畜产品价格是下行的,鸡肉基本稳定,牛羊肉价格下降,鸡蛋牛奶价格也在下降。

  综合来看,生猪生产能力在恢重,消费需求相对平衡,猪价没有暴涨的基础和动力。

  进口猪肉价格低,但不必要

  马有祥以为,猪肉进口增幅大,但绝对量少,2015年猪肉进口不到70万吨,加上杂碎等总共也就150万吨的规模,占国内产量和消费量比重不足3%。

  对于进口猪肉,马有祥以为猪肉进口不必要,因为有充沛的生产能力,2015年猪肉产量达到5487万吨,猪肉产量持续六年在5000万吨以上;虽然我们有猪周期,恰恰也说明我们的生产能力是过剩的,要是向来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那就不会发生猪周期;其次我们生猪养殖一头连着供赠消费,一头连着农民收入,立在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是不合适的。最后也是不可行的,全球猪肉每年出口量大约700万吨,贸易格局也比较稳定,像日本、韩国等进口量比较稳定的国家,他们每年约摸需要进口400万吨,即便现在去买,把剩下的都买来,也惟独300万吨的量能够进口,另外,要是现在去买,猪肉生产国会扩大产能,届时等产出肉来,约摸还需要一年半的光阴能形成产能,那是我们的成本未必比国际成本低,到时候跟国内的市场又形成了冲突。(博亚和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