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莫迪访美谈供应链和无人机,美媒:中国是美印宴会上的影子

时间:2023-06-25人气:作者: 佚名

莫迪访美谈供应链和无人机,美媒:中国是美印宴会上的影子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杨征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逸】“拜登与莫迪的会晤是民主的一次失败。”24日,美国《时代》周刊网站以此为题载文报道印度总理莫迪的美国之行。报道称,莫迪在美国受到了包括国宴在内的VIP待遇,但其治下的印度却放弃了共同的价值观和民主准则,拥抱印度教民族主义。其网站上刊登的图片上,拜登与莫迪正举着香槟碰杯。就在当天,莫迪结束为期4天的访美行程。他在推特上写道:“一段非常特别的美国之行画上了句号。”

《时代》周刊的报道凸显对于莫迪此行以及美印关系,两国官方努力展示的友好只是硬币的一面。另据印度报业托拉斯24日报道,莫迪当天抵达埃及进行“国事访问”,他将于25日与埃及总统塞西会晤。


印度总理莫迪

人工智能、半导体和太空领域

据《印度斯坦时报》24日报道,“国事访问”的最后一天,莫迪和拜登在华盛顿共同会见了美国和印度的科技企业高管。参加会面的美国科技大腕包括苹果的库克、谷歌的皮查伊和微软的纳德拉等首席执行官,还有OpenAI的山姆·奥特曼、美国航天员苏尼塔·威廉姆斯,以及包括马恒达董事长阿南德·马恒达在内的印度科技大佬。莫迪对与会者称,人才和技术的结合保证了更光明的未来,出席会议的企业人士“都在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新世界”。拜登则称,“我们两国正在将创新与合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美联社24日称,美印领导人希望加强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生产和太空领域的合作。他们将焦点放在“创新握手”倡议上。这是一项新举措,旨在解决阻碍两国合作的监管障碍,并促进新兴技术的就业增长。白宫官员表示,印度庞大的人才库对于建立更具弹性的供应链和开发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至关重要。报道还称,目前,拜登政府面对在印太地区崛起的中国,因此试图将美印关系提升到最高水平。

从MQ-9B无人机到F414涡扇发动机

莫迪与拜登努力在公开场合展示两国的友好,他们22日在白宫举行联合记者会时称,“今天在印美关系史上具有特殊意义。我们的全面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已谱写新的篇章。”拜登也夸赞两国关系“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强大、更紧密且更有活力”。

拜登与莫迪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称,美国和印度将加强人工智能、半导体、供应链及国防等领域的合作。联合声明称,印度将从美国通用原子公司采购MQ-9B无人机,而在印度组装的MQ-9B将增强印度武装部队跨领域的情报监视与侦察能力。



MQ-9B无人机

美国《世界政治评论》23日还提到,莫迪访美期间,通用宣布与印度国有航空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签署备忘录,双方将共同为印度空军生产F414涡扇发动机。发动机将在印度生产,并进行大量的技术共享。这表明美国比预测的更愿意信任印度作为防务伙伴。

“美国人的期望只能得到适度满足”

“中国是美印盛宴上的影子。”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3日总结莫迪此访时称,莫迪享受着美国给予来访领导人的最奢华的荣誉。但在他访问的大部分时间里,一个影子笼罩着华盛顿和美印关系的未来。

CNN称,中国因素以及中美摩擦正在推动华盛顿与印度的关系。目前美国两党普遍认为,中国的崛起对美国的实力、影响力和整个西方主导的经济和政治规则体系构成危险的挑战,这比华盛顿对印度民主被莫迪政府侵蚀的担忧更为重要。从华盛顿的角度来看,在对抗中国的努力中,印度似乎是一个有希望的合作伙伴。西方政府希望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印度经济正从中受益。拜登声称,印度对于帮助维护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至关重要,而中国正在寻求挑战这一秩序。拜登同意莫迪进行“国事访问”,代表着美国在强化将印度纳入西方轨道的长期战略。

拜登政府试图在与北京日益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中拉近和印度的关系。路透社24日称,虽然莫迪在访美期间没有直接提到中国,拜登也只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及中国,但联合声明中却直接提到东海和南海,声称要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24日称,美印签署防务和安全合作方面的突破性协议。外界看到印度开始寻求减少对俄罗斯军事需求的依赖。但印度不可能像美国期望的那样,在面对中国和俄罗斯时扮演突出的地缘政治角色。美国人的期望只能得到适度满足。美国《世界政治评论》23日称,印度永远不会像华盛顿希望的那样,在与俄罗斯和中国的战略竞争中完全与美国结盟。美国《时代》周刊23日直言,印度不是美国的盟友,它从来都不想。

延伸阅读

美国不惜在印度身上下重注,印度怎么想?



印度总理莫迪与美国总统拜登

直新闻: 当地时间6月23日,印度总理莫迪结束对美国的国事访问,莫迪宣称美印两国关系开启“令人自豪”的新篇章,对此你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张思南: 我 相信莫迪本人一定对此次访问感到自豪,他享受到了美国能给予来访领导人最顶配的待遇。事实上,拜登上台以来只接待过两次国事访问,一次是2022年12月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一次是2023年4月的韩国总统尹锡悦。

印度媒体《金融时报》兴奋地写道:拜登为莫迪准备了盛大的招待,其中包括两场晚宴,一场“亲密而私人”,另一场则是“宾朋满座”,共同见证“美国回来了,因为这一次,有印度站在美国这一边”。

拜登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表示,印度对于“维护西方主导的全球国际秩序”至关重要;拜登还宣称,中美关系和美印关系不一样,因为美国和印度都是所谓的“民主国家”;然后,注意啊,拜登强调,美国和印度都曾被英国殖民统治,而因此具备某种“政治协同性”,两国联手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扩大民主制度的影响力。

有趣的是,我注意到,美国人这边,则不尽然对“印度站在身边”感到自豪。有很强烈的声音认为,拜登政府毫无下限地与印度站在一起,严重破坏了美国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的可信度。

有70名民主党国会议员在一封公开信中抨击,拜登对于莫迪的卑躬屈膝,事实上违背了美国向全世界所宣扬的价值观外交。用美媒CNN的原话来说就是:“莫迪领导的印度教民粹主义政府严重侵蚀了人权、政治公义、新闻和宗教自由。”CNN在报道中举了一个例子:今年3月,印度主要反对党领袖拉胡尔·甘地因为卷入一起“涉及莫迪名字的诽谤案”而被褫夺国会席位。某种意义上,这个例子对于美国的价值观而言是不可接受的,它相当于共和党领袖因为说了拜登的坏话而被逐出国会。更不要提印度还有长年的种姓迫害、女性压迫和宗教自由压迫尚未得到解决,而这些议题在此次拜登接待莫迪的过程中,几乎完全没有出现。

我刚才提到的民主党国会议员公开信就强调:为了让世界认可美国的价值观具有某种可信度,美国必须将这些价值观平等地应用于所有国家身上,无论是美国的朋友还是敌人,不能有双重标准。

换言之,拜登对莫迪的高规格接待引发了一个质疑:为了遏制中国和俄罗斯所谓“对于西方国际秩序的攻击”,拜登政府不惜和另一个公然侵蚀西方价值观的国家联手,这是否为一种自相矛盾?或者说问题根本就不在于“自相矛盾”,而是拜登或许就没那么在意什么价值观,单纯只是将肮脏的地缘政治利益置于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之上。

直新闻: 那这个质疑会引发什么后果呢?

特约评论员张思南: 这个质疑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美国不同于历史上那些军事霸权国家,美国的霸权体系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硬实力,比如说美国的工业产值、GDP以及遍布全球的军事存在和军事基地;另一部分则非常独特,是美国基于价值观体系的全球影响力,这个世界曾经相信美国在慷慨陈述自由、民主、平等、公益、共同繁荣这些概念时,是严肃的,是认真的,是会最终落实的。就像《孟子》中所言,“得道多助”,这里的“道”必然不是狭隘、肮脏的地缘政治利益,没有人愿意为了美国人的江山永固而卖命,即便是美国的盟友,真正向往的也是一个所有人更美好的世界。

过去几天,白宫一再强调莫迪访美与中国无关,但CNN就感慨道,如今在华盛顿,一切都与中国有关。而当一切的对外战略最后都归向更广泛的中美对抗,华盛顿的决策者必然会失去理智,失去全局视野,偏离美国之所以成为美国的根基。

美国是如此执着地寻找对抗中国的力量加持,而莫迪也投其所好,说出了拜登最想听的那句话:美印两国联手,可以“增强力量”。美国也许获得了它所渴望的力量,一个对抗中国的潜在伙伴、支撑美国印度洋军事部署的抵近基地、一个可以承载产业链“去中国化”的新经济体,但是代价是什么呢?我无法预言美国的命运,一个不再是如日中天的美国,剥离了价值观体系的全球影响力,纯粹依赖权力政治,又还能将其霸权延续多久呢?



美国国旗和印度国旗

直新闻: 美国究竟可以在美印关系中获得什么?

特约评论员张思南: 当地时间22日,莫迪在美国国会演讲中表示,支持美国的“印太”战略,即确保一个“自由、开放、包容的印太地区”。但莫迪还留了个扣子,他强调,印度反对“任何单一国家”对于“印太”的控制,看似说的是中国,但印度会与美国站在一起反对中国吗?莫迪没有明说。

美国杂志《外交事务》在5月1日的一篇文章中就谈到,美国向印度靠拢,完全是基于一个假设:当华盛顿在涉及中国的冲突对抗中寻求帮助,新德里会作出有利于美国的回应。

但这个假设,《外交事务》杂志认为,是完全错误的。美国和印度有没有共同的安全利益?有,但两个国家在安全认知上的分歧更大。美国希望印度为延续西方所主导的国际秩序而承担“共同防御”的职责,这个职责也意味着印度,作为一个与中国地缘接壤的国家,将陷入与中国对抗的第一线。但印度没有理由主动卷入任何不直接威胁其生存安全的中美对抗之中,这就是为什么莫迪在我刚才提到的演讲中,使用了隐晦而非明确的表态。

印度对于西方所主导的国际秩序没有任何天然的忠诚,美媒CNN也承认,华盛顿的决策者从不抱希望印度会成为美国的正式军事盟友。印度之所以重视与华盛顿的合作,是因为这种合作为印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可以增强印度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可以为印度自身的发展撑起更宽松的国际环境,不是因为印度觉得有任何义务在中美对抗中为美国提供支持。

打个比方,美国好比在酒吧里跟姑娘搭讪的小伙子,印度就是那个被搭讪的姑娘,小伙子意有所图,但是那个姑娘不欠他任何东西,无论小伙子给姑娘买了多少杯酒。

所以无论美国向印度转让了多少技术,为印度生产多少通用电气的航空发动机或是MQ-9“收割者”武装无人机,或是投资建设多少半导体生产基地,都不会改变美印关系的本质。以两国签署的大量防务协定为例,究竟是为了抵消印度当前对俄罗斯高达65%的武器进口依赖,还是印度希望从此建立对于美国的武器进口依赖?如果印度聪明的话,既然要对俄罗斯“去风险化”,就一定也会对美国“去风险化”。

而美国因为畸形的反华政策,不惜在印度身上下重注。这就是为什么印度自建国以来始终坚持“不结盟政策”,当年印度可以在美苏之间左右逢源,今天印度也希望重复冷战时期的路径,利用中美对抗为自己谋所谓“渔翁之利”。印度玩的就是“老三的胜利”,当这个世界第一大国和第二大国互相争斗之际,老三就自然是酒吧里最漂亮的姑娘,拜登可以对美印关系有浪漫的幻想,但印度又会不会和美国一条心,那就不好说了。

作者丨张思南,直新闻主笔,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