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社评:真想搞好中美关系,美方就不能做“两面派”

时间:2022-12-13人气:作者: 佚名

社评:真想搞好中美关系,美方就不能做“两面派”

来源:环球时报

12月11日至12日,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在河北廊坊同来访的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罗森伯格举行了会谈。会谈主题是多层次和广泛的,包括落实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共识、推进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磋商、妥善处理双边关系中的台湾等重要敏感问题、加强各层级交往和开展相关领域合作等。双方一致认为,会谈是坦诚、深入、建设性的,同意继续保持沟通。


资料图 康达(左)和罗森伯格(右)

这是中美两国领导人11月在巴厘岛举行首脑峰会,并承诺为修复双边关系作出努力后,美方首次向北京派出高级代表团。按照美国国务院的说法,美方代表团也将为国务卿布林肯2023年年初访华做准备。可以说,康达和罗森伯格这次来华是双方团队跟进和落实元首共识的最新进展。

尽管美国代表团此次访华被认为更多是“事务性”的,但仍然让外界对中美关系有了更多相对积极的预期,认为此举旨在修复关系,“避免在这两个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之际发生意外”。近来中美在经贸、气候、军事等领域分别举行了不同层级的对话,双方根据元首共识而进行的互动在增加,对于已经处于“寒冬”的双边关系来说,这的确传递出一些暖意。无论如何,对话比对抗好,共赢比零和好,因此对于美方高级代表团的来访,我们表示欢迎,也希望这种互动能够持续下去。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美方官员在代表团访华前进行吹风,“有意无意”地营造“中方更需要与美接触”的舆论氛围。白宫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此前宣称,当前中国面临“挑战”,因此希望与美国保持稳定关系。他还说,未来几个月将看到大国外交中“恢复一些更实际、可预测的要素”“但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但谁都清楚,正是美方的对华焦虑和霸权逻辑,使得中美关系没那么“实际”,没那么“可预测”了。而在会谈前通过舆论放风向中方施压的戏码,中国人早已见怪不怪。



资料图

说句实在话,华盛顿的信誉实在不怎么样,比起它说了什么,我们更关注的是它做了些什么。就在这几天,华盛顿一边放风要与中国“继续负责任地管控竞争,并探索潜在的合作领域”,一边又在台湾问题、供应链重组、军事、人权等领域继续挑战中国核心利益,试图打压、围堵、遏制中国的动作一直就没断过。这让华盛顿成了不折不扣的“两面派”。在中美关系急剧下降的这几年,华盛顿一边说着“管控”分歧,一边不停制造新的分歧,这就是中美关系最大的不确定性。

中方处理对美关系的原则是一贯的、也是稳定的,那就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中方一直以最大诚意寻求两国之间的合作与稳定,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让步。与此同时,尽管中美关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但它绝非中国外交的全部。中国的朋友圈在不断扩大,这并非与美竞争的结果,而是中国通过自身发展实实在在地惠及了世界,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必然越来越密切,这是不可逆转的时代大势。华盛顿总是以对华竞争的视角管窥世界的变化,这只会让它的路越走越窄。

我们希望,美方代表团能将中国的态度准确传递回华盛顿,那就是我们欢迎中美合作,但是绝不接受以削弱、遏制、打压中国为目标的“合作”。对此中方有耐心也有底气。我们也希望华盛顿的官员们,都能践行拜登总统在巴厘岛的对华承诺,毕竟在对话与合作之前,首先需要正心诚意、取信于人。

延伸阅读:

世界大变局?中东选择中国 澳大利亚不愿夹在中美之间

世界上最近出现了一个大趋势,靠拉拢盟友形成压迫圈的美国,与原本的盟友越来越疏离,甚至变得反感仇视。

中东选择了中国

在欧盟因制裁俄罗斯,而遭受能源紧缺反噬时,拜登的求油中东行被称为是“寒冷的访问”,求油不成,反而被欧佩克+来了个减产。但这次中国领导人访问沙特,4架战机护航、6架礼宾护卫机伴飞、21响礼炮欢迎、沙特王室重要成员和政府高级官员热情接机、最高礼节仪式相迎,两相对比之下,可见亲疏。



资料图

为什么作为中东龙头老大地位的沙特对中国如此礼遇?

一是中国需要中东石油,沙特等中东国家需要市场,这是重要的合作基础,这些靠资源的“食利国家”也需要为后代子孙寻找新的发展道路,为经济模式转型。

二是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十分友好,如卡塔尔世界杯大量的中国元素、埃及新行政首都的中国参与、中方承建的轻轨为2000万人次的麦加朝觐之旅提供了服务……但美国呢,施压、霸权、操控,都让沙特,甚至是整个中东国家感到反感厌恶,中国的互相尊重原则让各国赞赏和钦佩。

所以沙特、阿联酋、卡特尔、埃及等中东国家逐渐表现出了“向东看”的意愿,原本美国的“铁杆盟友”沙特更是同时寻求加入两个中国主导的国际组织,一是上合组织,一是金砖国家。

这一次,中国领导人访问沙特以及参加的三场峰会,中东媒体全体表现出充满期待的情绪,这对当下世界多极化来说是非常好的趋势。



资料图

跟随美国的后果,大家都看见了,看看最近开始拿出强硬态度针对美国的欧盟,当美国跟班,只会自我消耗,难以提升自身影响力,反而是与中国合作的国家获得了发展。这些排队想加入上合组织的国家,敏锐地意识到在眼下的世界大变局中,美国的那套霸权策略过时了。

澳不愿继续听从

而不只是沙特、欧盟的离心,曾经甘为美国“反华急先锋”的澳大利亚也表示了“异心”。

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呼吁美国重视与亚洲的经济联系而非只谈安全合作,并表示澳大利亚对美国尖锐的对华攻击“感到不安”。



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

澳大利亚为了美国,实实在在失去了中国市场,而澳大利亚从美国获得了仿佛是闹剧般的“澳哭死”(AUKUS),美国对于盟友总是许以空头支票,大肆损害盟友的利益。

澳大利亚新政府不愿再像前任莫里森政府一样,承受中美博弈带来的经济损失,所以在近来的几次公开表态中,与美国的发言唱起了反调。

一是黄英贤对地区稳定、经济需求的呼吁,暗示美国过于看重澳大利亚“安全伙伴”的身份,这不符合澳大利亚利益。失去中国市场,不只是铁矿石、红酒、牛肉等商品损失,还有教育业衍生产业、旅游消费等一系列损失,因为这些损失,澳大利亚政府遭到抗议反对,这是恶性循环。

二是美国防长奥斯丁声称,中国是印太地区稳定的“最大威胁”,但澳方不仅没附和,澳防长马尔斯还表示,我们看到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基于规则的全球秩序“受到了压力”。

“美国优先”决定了美国不会向盟友提供正当有利的贸易合作,那么美国和澳大利亚新政府的利益诉求就会出现更大的分歧。澳大利亚新政府在试图逐渐缓和跟中国的关系,这注定了美国政府派出的国务卿、防长和澳大利亚新政府鸡同鸭讲。



资料图

美国众叛亲离还需要多久,就看美国对“美国优先”到底能贯彻到什么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