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苏轼西江月翻译鉴赏(苏轼西江月译文)

时间:2024-04-12人气:作者: 未知

苏轼西江月翻译鉴赏(苏轼西江月译文)

“乌台诗案”以后,苏轼被流放到了黄州,生活十分清贫。他既要躬耕养家,思想言行又受到监视。尽管在人前,他总是装作云淡风轻,可是人后仍然不免时常慨叹。

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中秋,每逢佳节倍思亲。苏轼月下独酌,想起自己半生沉浮,一事无成。且放逐本属无期徒刑,唯恐终身不复起用,于是写下了人生中最为悲凉的一首词。

苏轼西江月翻译鉴赏(苏轼西江月赏析)

全词借景抒情,将自己才高招妒,忠而见谤的委屈之情,以及对前途的惶惑含蓄地表达了出来。词浅意深,富含哲理。情感充盈,感染力不输李后主。

一、《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赏析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北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词作大意:

世间事不过是大梦一场,一个人一生又能度过几个清秋呢?夜晚,一阵风吹起了落叶,在回廊上发出嗡嗡鸣响。对着镜子看自己,眉尖与鬓发,都沾染了秋霜。

大概是因为我的酒不好喝,所以客人都不来了。天上的明月,也时常被乌云遮蔽。这个中秋佳节,月色孤清,有谁能与我共度过呢?握着酒盏,满怀凄凉地望向北方。

词的第一句蕴含了庄周梦蝶的思想,说明了中年苏轼对人生现实的态度。与此同时,也是他对自己前半生岁月蹉跎的感慨。

他青年时代那些“道理贯心肝,忠义颠骨髓”的志气,都在那四十多年中浪费掉了。他有心放开那些不切实际的思想,再将视线转移到自己的身上来。

苏轼西江月翻译鉴赏(苏轼西江月赏析)

四十五岁的人,在如今看来还是很年轻,但是在古代,已经算是半个老人了。在这里,苏轼并没有直接描写自己的衰老的相貌,而是先用“夜来风叶已鸣廊”起兴。

秋风横扫落叶,就像是那一场冤狱给他带来的打击。秋叶象征着人生暮年的开始,它在人群中发出了悲鸣之声。百日囚徒之后,再看看自己,面容已经苍老了,那眉尖、那鬓上都添了白色。

此时此地,只想好好地享受生活,在中秋节这个团圆的日子里和亲友聊天话家常。但是他是贬谪戴罪之身,他为数不多的朋友,也都避开了他

“明月多被云妨”是指因为小人的谗言与诽谤,让他的理想无法实现,在人生的前路上倍感孤独。即使他再坚强,内心仍然渴望能有一个朋友与他结伴同行。

最后一句“把盏凄然北望”,望的是谁呢?有人说他望的是他的弟弟苏辙。因为他总是在中秋佳节写诗表达对苏辙的思念。但是此时,苏辙人在江西。

这里的“北望”,望的是“中原”。那是他亲戚朋友聚集的地方,也是他实现理想的方向。

苏轼西江月翻译鉴赏(苏轼西江月赏析)

苏轼虽然说世事如梦,可作为红尘中人,他仍然免不了七情六欲。免不了为自己的衰老,为亲朋好友的远离,为理想的破碎而哀伤。

这首词无一句不是在写人生的“落”点,并且有落无起,字字都在诉说不开心。唯有第三句“夜来风叶鸣回廊”与第六句“月明多被云妨”,是在借景抒情。

不过,词作贵在真实自然,尤其是其中涉及衰老的自然规律,以及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变化,所以以情取胜,读来感染力极强。

二、苏轼在黄州的生活

苏轼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这个官并没有实差,只是空挂了个名儿将他管制起来。每天早请示晚汇报,防止逃走。

所以到达黄州的第一天,苏轼就开始观察四周的环境。发现城外群山上长满了方竹树,城郭外面又有长江。因此这里有美味的方竹笋、活蹦乱跳的江鱼,可以吃个够。

苏轼西江月翻译鉴赏(苏轼西江月赏析)

又因他一个人先行到达黄州,在家人赶来之前,他就寄居在一间叫定惠院的和尚庙里。白天关门睡大觉,晚上偷偷摸摸出去玩儿。

他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好,睡觉、蹭饭都在定惠院,洗澡就到南安国寺。等把这些都做完了,他有空就去溪边钓鱼、采药。

后来,他发现当地没有人认识他,他就大白天上街去找人讲“鬼故事”了。他在大路上扯着别人让讲“鬼故事”,人家要说没有,他就说你胡乱编一个给我听,惹得旁人哈哈大笑。

在别人的眼里,苏轼简直就是一个可爱的“老顽童”。但是家人搬来之后,他就开始为如何养家而发愁了。削了官,禄米就养不活家人了,他就得自己种田。原来在四川乡下他也种过田,这个问题也不大。

本来苏轼文章写得好,还可以给人写点东西赚“润笔费”补贴家用。可是诗案之后,弟弟苏辙再三警告他不要胡说八道,于是他就不敢写了。怕给人家拿去胡乱作注,又来诬陷他。

苏轼西江月翻译鉴赏(苏轼西江月赏析)

这下就等于是把一个爱讲话的大嘴巴给缝住了,别提有多痛苦了,更让他苦恼的是没有“文友”。要是有“文友”,不能写,聊一下诗词也是可以的。

可他在黄州交了三个朋友,基本都是粗人。和他们谈谈吃喝还行,谈写诗填词就不行了。为了过把诗瘾,他把在定惠寺外见到“西蜀海棠花”,当成自己,反复地写诗描摹几十遍。

然后又把写花的诗印了几十本,到处去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苏轼在中秋节又想起了往日在中原的生活,以及过去一年多的遭遇,才写下了这首《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结语

人生如梦,对于个人的荣辱得失、离合悲欢,自然不必太上心。贬谪之后的苏轼,在外部行动上,依旧呈现出一派乐天知命,淡泊旷达的样子。

在苏轼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典型的四川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幽默随和的个性。像《西江月·世事大梦一场》这样的作品,在他一生的作品中是相对少见的,不过也不是绝无仅有。

苏轼西江月翻译鉴赏(苏轼西江月赏析)

比如他在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所作的《寒食雨》二首当中,就有“何殊病少年,病起已白头”、“也拟哭穷途,死灰吹不起”的句子。

同前述《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一样,让人觉得悲凉萧索,甚至令人产生绝望的感觉,那就是掩藏在苏轼活泼性格之下的另一面了。

本文结束,喜欢的朋友们请点赞。

本站发布的相关文章已登记【鲸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否则本站有权进行维权!
标签: [db: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