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春节里的中国| 春节里的中国味儿作文600字

时间:2023-01-29人气:作者: 佚名

春节里的中国| 春节里的中国味儿作文600字

春节前曾有一种担心:返乡潮来临,全国疫情或反复,甚至可能出现第二波感染高峰。

春节期间,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探访了四川、安徽、河北、宁夏、贵州、重庆等多地的医院、镇卫生院、乡卫生室等发现,相比去年年末的第一轮感染高峰,前往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感染者明显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与村卫生室、镇卫生院等基层医院相对轻松的氛围不同,春节期间,市、县(区)的一些综合性医院仍承受不小的压力,很多医护人员需坚守岗位,继续奋战在工作一线。

伴随大量人群返乡,熟悉的年味也回来了:乡村公路、集市上出现了拥堵,烟花鞭炮声不断,结婚、生日、进房等喜事都办了起来……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洋溢着热闹祥和的春节气氛。过年,免不了人口流动和聚集聚会,但现有的公开信息显示,暂未出现之前担心的第二波感染高峰。

不少人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由于周围人基本都感染过并康复了,大家不再有恐慌心理,疫情对大家的影响也很小了。一位医生表示,他认为,经过第一波感染高峰以后,人群已经普遍具有了抗体,这可能是春节没有出现疫情高峰的主因。

到医院就诊的人数明显减少了

据中疾控官网此前消息,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万;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逐步下降,1月23日降低到5.5%。

发热门诊(诊室)方面,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下降到6.3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7.8%。 其中,全国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92.2万人次,随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下降至5.0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4.6%。

感染者减少,就诊患者减少。对于这一变化,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有着最为直接的感受。


临近年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怀来院区住院部的空病床变多了。 澎湃新闻记者 刘璐 图

临近春节,感染新冠的病人在好转后陆续出院,位于河北张家口市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怀来院区(以下简称怀来县医院)住院部空出来的病床变多了。1月18日中午12点,68岁的陈力福(化名)站在住院部10楼的窗户旁向外眺望,再过两天他就会出院回家。冷风从窗户缝里窜进来,但中午的阳光也强烈,陈力福并不觉得冷。可以回家过年了,他觉得后面有盼头,“就盼着春暖花开吧,这疫情就过去了。”

“上个月26号-30号,是接收病人的高峰期。”怀来县医院呼吸科医生郑玉(化名)记得,“最高峰的时候,该科一天收治了56个病人。收治的病人中基本没有年轻人,都是老人,多数伴有并发症。那几天急诊每天的接诊量大概有200多个,比平常高出去好几倍,而且都是呼吸科的病人。呼吸科门诊一小时就能挂100多个号。因为原有的病人没治疗到一定程度出不了院,病床一度非常紧缺。”

“临近年关,呼吸科的门诊量较前一段时间有所回落,病人来了我们还是应收尽收。”郑玉说,有时候值夜班眼睛都抬不起来,但还得撑着。”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老年科医护人员为患者送上新春祝福。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供图

1月21日,除夕,位于重庆的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下称西南医院)的医护们严阵以待,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这个除夕远比之前“清闲”。

作为西南医院的第一道防线,该院急诊医学科一直是医院最忙碌的科室之一。从去年12月下旬到今年1月中旬,急诊医学科每天收治的病人数量都超过600人。即使最近来就诊的患者数量有所下降,每天依然接近400人。正因为这样,除夕这天,急诊值班的朱浩然已经做好“忙得吃不了饭”的准备,但当他真正开始上班的时候,却发现这天来院患者数量明显减少,“虽然我们在下午也曾同时抢救5名患者,但在忙完那波后,就闲了下来。”此外,来院病人的症状也有一定程度的减轻。

至大年初一早上8点,朱浩然结束了自己的第二个夜班。在过去的24小时里,他与同事总共救治了200多名患者,其中危重患者22名,远低于往日。


除夕夜,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生为病人插管。澎湃新闻记者 高宇婷 图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是宁夏最大的三甲医院。去年12月20日以来,该院急诊科病人爆满,经历了急诊科建科三十余年以来单日最大接诊量,最高峰时就诊人次高达500多人,相较于以往的200余人次翻了一倍还多。

扛过一波疫情高峰后,医院的压力有所缓解:就诊的病例明显减少,且不再是只有新冠患者,急诊常见病例也逐渐增多。回忆疫情高峰的那段时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马晓直言,尽管医院之前已相应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去年12月20日后,急诊科病人的数量和危重程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病人不容易、家属不容易、我们也不容易。”马晓坦言,那个月最忙的时候,甚至有一瞬间,当所有事情都堆积到一处的时候,“突然觉得就不想干了。”但幸好,那段最艰难的日子最终还是过去了。

36岁的秦远英是位于贵州盘州市的盘江煤电集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副主任医师,除夕这天,他的工作从8点20分开始至晚上9点多结束,其工作任务主要是查房。秦远英告诉澎湃新闻,近段时间,该院呼吸内科的门诊数量已经从高峰时期的日均一百人左右下降到了三四十人左右,会诊数量大概每天在10至20人左右,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


四川盐亭县玉龙镇卫生院。澎湃新闻记者 胥辉 图

乡村未出现疫情反弹

和一些综合性大型医院稍稍不同,各地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已经不再人满为患,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一周来,澎湃新闻在四川多个市县基层探访发现,无论是在村级卫生室还是在乡镇卫生院,医生们反映发热病人并未增加。大年初一、初二都在值班的一位镇卫生院医生说,今年从外地返乡过年的人明显比前两年增加了很多,但他在医院值班的两天却是比较轻松的。

1月24日,四川射洪仁和镇卧龙村卫生室医生胥锋表示,从他所在卫生室的情况来看,过年前后没有出现疑似感染新冠的情况,甚至感冒的人似乎也比往年少了,这多少让他感到意外。

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截至1月22日,全国春运客流总量突破6亿人次。四川作为劳务输出大省,春节期间也迎来大量归乡人流。此前,四川多个县级医疗机构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他们做好了应对春节可能出现的疫情的准备。

1月20日,在位于射洪仁和镇的仁和中心卫生院大厅里,一边的药房有两个人在窗口等待取药,另一边的挂号收费、医保结算处有十来个人在排队;卫生院门诊走廊里,只有两人在候诊,门诊二楼的输液室里只有三名输液患者和一名陪护家属,医院看上去格外冷清。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医院大门外的街上热闹非凡,街道两边的商铺生意异常火爆,购置年货的人流和通行的车流使宽敞的街道变得拥挤。为了解决春节期间场镇拥堵的问题,镇政府工作人员在各个路口值守,引导车辆在场镇内单向循环通行。

胥锋所在的卧龙村卫生六室位于场镇上场口。他说,一个月前的疫情高峰期,他一个小小的卫生室,每天要接诊六七十个病人,午饭都没时间吃。那时农村人还不算多,在外面的人还没有回来,医院、诊所可能是整个场镇上人流量最多的场所,现在人反而少了,最让他意外的是“感冒病人好像都比往年同期少许多”。

与胥锋有同样感觉的,还有盐亭县玉龙卫生院发热诊室的值班医生王波。大年初一、初二都在医院里值班的王波说,今年外地返乡过年的人明显比前两年增加了很多,但他在医院值班的两天却比较轻松,值班两天,他每天只接诊了10多个患者。


1月24日(正月初三)15时至17时,周英(化名)所工作的村卫生室没有一位病人到访。 张玲 图

1月24日(正月初三)15时至17时,周英(化名)工作的村卫生室没有一位病人到访。周英透露,如今,来村卫生室就诊的患者一天10个人左右,春节期间更少。

50多岁周英是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瓦垅村人,从医近30年,当乡村医生也有20多年了。瓦垅村有3000多人,村卫生室常驻医生只有3人。周英表示,从医以来,2022年12月末至2023年1月初,是她最忙的时候。在这差不多两周的时间内,村卫生室平均每天要接诊100多位患者,最多时一天要接诊200多位患者。

康复后,周英准备全力投入“战役”,此时来村卫生室的人慢慢变少了。不知不觉中,疫情过峰了。“我们大概是2023年1月初就过峰了,粗略估算感染率在95%左右。村子里甭管是下地干活的,还是岁数大了在家嗑瓜子的,基本上都‘阳’过了,都集中在那两周。接诊的年纪最高有90多岁的老人,没有基础病,走动也很灵活,打打针,吃点退烧药,康复得也还不错。但是有心血管病之类的基础病的,哪怕才50多岁,我们治不了,就得往更高的镇卫生院、县医院送了。”

“很多70多岁、80多岁的老年人也都平安度过了。我接诊的一个吊了几天水后形成白肺的老人,在进一步转院诊治后,最近也健康出院了。”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周英的感受是,这次疫情的过峰就像一场猝不及防的龙卷风,“来势汹汹,却又去也匆匆”。

春节期间,由于外地返乡车辆扎堆,瓦垅村附近的公路出现了大面积拥堵,周围的烟花爆竹声也从未停止,整个瓦垅村沉浸在节日祥和的气氛中。由于病人很少了,周英也能和家人正常过春节。周英表示,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对于农村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平时)没人关注,但是我们的工作还是有价值的。”

出行、旅游、消费火爆

疫情过峰后,伴随春节返乡潮,春节假期,出行、旅游消费等领域都交出漂亮的成绩单。

春节假期,铁路客流继续保持回升态势。1月21日至27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5017.4万人次,日均发送716.8万人次,同比增长57.0%,总量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83.1%。其中1月26日、27日迎来返程客流高峰,连续2天突破千万人次。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春节假日七天,全国春运客流总量达到22563.8万人次。

1月2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3年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数据显示,在落实好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10739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73.5%。全国共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约11万场,参与人数约4.73亿人次。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客流量5212.2万人次,平均每个集聚区每夜3.06万人次。

在冬季旅游热门目的地——三亚,据当地官方披露,今年春节黄金周,三亚全市共接待161.2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8.68亿元,同比增长25.98%,迎来开门红。春节假期,作为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云南德宏州瑞丽市接待游客量迎来“爆炸性”增长:共接待游客37.45万人次,同比增加2142.51%。

随着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热播,云南大理也迎来客流高峰。1月26日,大年初五下午,大理本地人李晓景(化名)开车来到大理古城,却发现古城南门外堵车严重。她沿红龙井路段进入古城,路上游人如织,人民路、复兴路、红龙井等路段游客爆满。游客多以家庭为主结伴出行,一家人其乐融融,不时驻足拍照留影。

据李晓景观察,即使是离古城较远的酒店,今年的生意也很火爆,她熟悉的一家距离大理古城景区23公里的酒店,元旦前后游客稀疏,但春节期间入住的游客很多,晚上酒店门口停有十多辆旅游大巴。

1月27日,春节假期进入尾声,前往云南大理的游客也陆续返程。据游客小陈描述,他们一家于27日下午两点半,自大理下关镇出发,沿新楚大高速返回昆明,晚上十点才回到昆明家中,途经姚安服务区时,得知加油至少要排队两个小时,不得已绕路加油。

在消费领域,来自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与上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12.2%,比2019年春节假期年均增长12.4%,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其中,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10%和13.5%,比2019年春节假期年均分别增长13.1%和8.1%,生活必需品、家居升级类商品、旅游服务等消费增长较快,返乡过节带动务工大省消费增幅较高。

自驾,是如今春节返乡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带来另一个春节特有的现象:堵车。不仅是返乡、返程的途中高速上堵,春节期间乡村的公路、城镇也拥堵。


正月初四,从安徽返回重庆的告诉上,小王遭遇了堵车。受访者 供图

85后小王居住在重庆,距离他的安徽淮北老家有1300多公里,开车“全程不停要14个小时”,要经过四川、陕西、湖北、河南等多个省份。小王说,前两年春节他都没选择自驾返乡,一是路上检查多,二是各地疫情情况不确定。今年春节,这些阻隔都消失了,小王决定自驾返乡,“不用做核酸、扫码、弹窗的旅途,终于回家了!”

腊月二十八(1月19日),小王已经出发,虽然还没到法定节假日,高速上已出现各地车牌。幸运的是,一路上没有严重堵车。为避开返程高峰,正月初四(1月25日),小王返程,他发现路上的车明显比返乡时多得多,几乎每个服务区都停满了车辆,加油要排队,接热水也要排队,就连一些不能吃饭不能加油的停车区,也停满了各地牌照的车辆。

途经湖北时,他加了一次油,加油站一名女性工作人员说,她当天就没闲着,听到的最多的就是“9X加满”。她说,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这么多车、这么多人了,以前加油,后面最多排几辆,现在一排就是一二十辆。

从包茂高速经达州入川路段,小王遇到了拥堵。他选择在服务区休息,等晚上11点多导航显示畅通再继续出发,到家时已是大年初五凌晨三点半。

湖北武穴至广东深圳,900余公里,正常开车约11个小时。正月初五下午4点多,陈女士和丈夫、女儿自驾返程,直至次日8点他们才抵达目的地,“足足走了16个多小时”。

“高速上每一个加油站都排起了长队。”陈女士告诉澎湃新闻,他们对堵车有心理准备,但没想到刚从家中出门,就开始堵车了。途中,高速堵得厉害,他们决定下高速走国道,但没想到国道也很堵,又只得赶紧回去走高速。

在湖北阳新县的一些农村地区,澎湃新闻走访发现,春节期间,一些乡村附近的道路都出现了堵车,小汽车一旦进入乡镇的集市或县城的城区,可能就被堵住了,没有长时间的等待是无法通过的。

90后明桂玉(化名)在武汉工作,自驾返回阳新老家过春节。“如果不是如今的乡村道路修得更宽更好了,堵车恐怕会更夸张。”明桂玉向澎湃新闻表示,如今,不仅是在外务工的青年,还是留在老家的中老年人,很多都买了小汽车。像他的老家,周围住户只有十几户,但小汽车看到有20多辆。

年味又回来了

伴随大量人流返乡过春节,大家熟悉的烟火气、年味又回来了。

在河南永城市,回乡过年的小薛看到了久违的烟火气。大年初四(1月25日)晚,他们来到市区一家口碑还不错的饭店准备聚餐,发现大厅里十几张桌子早已坐满了人,店员们忙得不可开交。他们询问排队需要等多久,被告知无法保证,而且已经有不少人在排队。


在街上找了多家饭店,发现都爆满,小薛最后去吃了大虾。受访者 供图

“我们只能再选择其他饭店,连续走了三条街,营业着的饭店基本都处于爆满状态。最终在一家店面更大、座位更多的饭店找到了座位。” 小薛说。

到了初六,小薛一家再次与亲友相约聚餐时,这种状态仍然没有减弱。她说,初四见识了一座难求的火爆场面后,她在初六这天下午开始打电话提前咨询,一家饭店回复说,包间和大厅前一天已经被订完了,而另外一家的店员称包间早已预订完,大厅不接受预订,只能提前“占座”。下午4点多,她前往这家店时,发现有几桌已经“被占”。

小薛说,傍晚6点多,这家店的座位逐渐被坐满,特色凉菜、黄豆焖猪蹄、红烧大鲤鱼……一道道菜肴满当当摆上桌子,就餐的人们或与家人亲戚共话家长里短,或与朋友聊旧年经历和新年祈愿。这种热闹,是过年才有的味道。

85后陈聪(化名)是湖北阳新县人,从深圳回老家过春节。陈聪发现,这个春节,老家格外热闹,自己的同学、朋友基本都返乡了,各种聚会多了。结婚、生日、进房等喜事都操办了起来,走亲戚、送礼的也多了。当地近年兴起新建门楼的风潮,他所在的村庄今年在村口新建了门楼,花费了几十万元,这笔钱需要村民们自愿出资凑起来。去年腊月二十七,村里举办了门楼落成庆典仪式,村里的很多青壮年都去见证,并送了礼金,吃了酒席,陈聪和弟弟分别送了1000元。

正月初二,陈聪带全家六口人一起去县城玩,发现由于部分饭店春节关门,县城的小吃摊排起了长队,十分热闹。进入影院,陈聪发现,电影院约100多平方米的大堂已经挤满了人,“连候场的凳子都找不到”,全都是等待入场观影的人,其中又以学生、年轻人居多。

“真没想到小县城都有这么多人看电影。”陈聪感慨说。

这个春节假期,多部口碑不错的新片引爆了春节档的电影市场。据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春节档(1月21日至27日)全国票房突破67亿元,观影人次超1.29亿人,居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纪录第二位。

在祥和的节日气氛下,一些特殊的习俗活动也回归了。

李川(化名)是安徽宿州某镇人,在他老家,过年有一个特别的传统习俗:大年初一上午晚辈要去老人家里磕头拜年。

“以前大年初一非常有意思,我们堂兄弟几个人一起去给身边的老人家们拜年,除了亲戚家,朋友家的老人也要去拜年。大家都在一个镇上,一上午要拜十几家。我们这边的规矩是,进门见到老人就要下跪磕头拜年,场面特别热闹,感觉是过年最有仪式感的环节。”李川说。

李川表示,自从疫情出现后,为了避免过年返乡的年轻人给老人们带来传染风险,这个习俗就默认取消了,“过去两年感觉过年都冷冷清清的”。

李川表示,这个春节,身边的老人们基本已经全部感染并痊愈,“还没到过年的时候,我们家族群里就说初一让老人们都在家等着晚辈去磕头。”李川记得,正月初一一大早,86岁的奶奶就坐在了院子里,“(奶奶)前面打扫干净出一大块空地,方便大家来拜年”。从家族里的晚辈,到李川父亲的朋友,一波又一波,都是前来给奶奶拜年的人,整个院子里非常热闹。

“特别有意思的是,我爸爸他们那一代比较时兴‘拜把子’,就是结义成兄弟,如今这一群兄弟都已经50多岁了,但今年还是像疫情前一样一群人上门给我奶奶磕头拜年,高喊一声‘大娘,新年好’。”李川表示,这个习俗在他从小的印象中就是老家“年的味道”,“远亲近邻都互相拜年,既热闹,也体现了我们这边‘尊老’的传统,希望能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