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超常规手段打压中资手机后,印度的真实意图暴露了

时间:2023-06-16人气:作者: 佚名

超常规手段打压中资手机后,印度的真实意图暴露了

在长时间通过各种手法打压中资手机企业后,印度政府终于在近日开出了“最终解决方案”,也让印度政府的真实意图显现了出来。

据印度媒体透露,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近日召集小米、OPPO、Realme和vivo等中资智能手机制造商开会。会议上,印度政府对这些企业提出一系列要求:例如,企业开放印度资本入股;核心高管必须由印度籍人士担任;由印度企业制造和组装手机;培养印度经销商扩大出口。

盈科律师事务所印度投资服务中心联合创始人沙俊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企业角度来说,这些新要求让企业的成本结构甚至治理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超出了企业原先的预期,压力会很大。

印度政府开出的这些条件,要求这些中资企业加快“印度化”,并最终成为印资企业。同时印度的胃口并不止于国内市场,还希望中资企业帮助印度提升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地位。


印度街头

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副会长陈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印度希望将中国手机行业的成功,完整地复制到印度,对此有完整和周密的计划,在成体系的打法下已经取得了部分的成果。

他进一步表示,对于印度政府系统化的打压,个别企业是无力应对的,最坏的局面是被各个击破。所以中资企业有必要联合起来,在国家的扶持下进行整体谈判,提高应对级别。

小米等在印度耕耘多年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会议前后的6月9日,印度中央执法局向小米科技印度分公司和3家银行发出通知,指控小米违反《外汇管理法》(FEMA),“非法向外国实体转移资金”。这一机构为此在去年已冻结了小米555.1亿卢比(约合48.34亿元人民币)资金,通知意味着这笔资金可能会被统统罚没。

在印度政府开出“解决方案”这一时间点,同时发出上述通知,在外界看来颇有敲山震虎的意味。

555.1亿卢比对小米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根据印度当地媒体的计算,小米印度分公司在印度9年的累计利润为94.6亿卢比,如果仅从利润收益的角度来看,小米在印度几乎是白干一场。

另根据小米集团今年3月发布2022年全年业绩公告,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85亿元,555.1亿卢比也占到集团全年利润的一半以上。

因税务问题而遭到罚没是中资手机企业在印度遭遇到的普遍问题。除了头部的品牌企业外,一家在印度的中资手机配件企业此前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上下游的中资企业被查,他们也受到了税务调查,疲于应对。

印度如今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其市场的潜力对于任何一家跨国企业来说都具有相当的诱惑力。中资手机企业在2014年前后陆续进入印度市场,除了人口基数的优势外,另一大吸引力在于莫迪在当年走马上任,提出了“印度制造”的口号,希望大力发展印度的制造业。

此后,以小米为代表的中国手机品牌纷纷在印度亮相,并凭借高性价比逐渐成长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品牌。根据印度2022年的市场调查数据,在印度每三部智能手机中至少有两部是中国品牌,中国手机在印度市场占据绝对优势。

然而中资手机在印度的好日子并不长久。2020年,随着中印关系趋于紧张,印度首先在当年6月对中国手机软件下手,第一批封禁了59款手机应用,此后又不断追加,累计数量超过了200多款。

在这其中,不乏代表中国手机软件业的TikTok、微信等软件,也有像“小米社区”“小米视频电话”等中资手机的配套软件。

在短暂的静寂后,最终印度把目标伸向了手机硬件。2021年12月21日晚间,印度财政部税收局的执法人员统一行动,一致扑向全印度20多个中资手机企业查税。

从首都德里,到经济中心孟买,再到印度科技中心班加罗尔,无一幸免。如此一致且大规模的行动,就连印度媒体也不难总结出,这是对中国手机供应商的“一场围剿”。


印度民众使用OPPO手机

小米和多家中资手机企业卷入风暴中心。小米在印度市场上的手机份额由此开始下降。在2020年,其出货量还占印度市场的26%;而根据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2023年一季度,小米已经被三星和vivo反超,从第一跌至第三,市场占比降至16%。

印度手机和电子协会(India Cellular&Electronics Association,下称“协会”)在去年5月也致信印度政府,对印度执法部门彼时对手机企业的执法行动表达不满,协会在信中表示,行动造成了行业“深度且没有必要的恐慌”。该协会是代表全印度相关企业的行业性组织。

中资企业进退维谷

而在此次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召集的会议中,印度政府专注于“开条件”,而“偷逃税款”则在最后一笔带过,毕竟这是手段还不是目的。

参会的Realme国际业务总裁赛斯(MadhavSeth)表示,印度政府希望这些中企能够利用当地的人才和生态系统,将印度打造为生产和出口基地。这将为印度产业增添附加值,促进当地企业能够自力更生。

在印度政府开出的条件,包括中资手机企业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首席运营官等要职必须由印度籍人士担任。这其实并非难事,中资手机厂商在印度深耕已久,从一开始就依赖于本地员工,有大量的印度籍高管。

就连印度媒体也表示,中资企业近年来通过在印度当地的投资,培养了印度的管理者、合作伙伴和分销商,形成了运营的核心团队,这对当地人才培养也有裨益。

对于要求印度资本入股中资企业,甚至是控股的要求,陈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事实上为了保护民族企业,在其他国家也有在接受外资投资时要求本国企业控股的情况,但这一前提条件是在外资入场时就已明示的,而印度则采取了事后更改的策略。



小米近50亿元人民币或被印度没收

陈经进一步分析道,印度先给外资一些甜头,通过关税等门槛,不断诱导外资企业向印度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在时机成熟后,再祭出相关政策,让外资企业陷入进退维谷的状态,“答应了损失大,不答应损失更大”。

对于未来的走向,陈经认为,中国企业理应与印度政府进行谈判,选择一个损失较小的方案。而非全盘接受印度政府开出的方案,或退出印度市场一走了之。

而事实上,想要在印度市场上一走了之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比如福特汽车1995年开始在印度经营,在2021年因在印度市场累计亏损超过20亿美元而宣布退出印度市场,但由于劳资纠纷,在关闭工厂一年后才勉强与工人达成了遣散补偿协议。

作为印度手机市场的老玩家,中资手机厂商在印度碰到了大麻烦,但在全球手机市场趋于饱和的今天,印度依然是外资手机厂商竞相抢夺的市场。今年4月,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库克访问印度,并表示希望在该国扩大生产规模和智能手机销量。

由于获得了技术和产能的转移,据摩根大通预计,到2025年,苹果将在印度生产四分之一的iPhone。Counterpoint报告还称,2020年,印度产iPhone仅占其全球产量的1.3%,2022年占比已上升至4%,预计今年将升至7%。

不过就在如此良好的预期下,已在印度经营多年的iPhone的重要供应商纬创,近期却宣布退出印度市场。退出后,印度本土企业塔塔集团收购了纬创在印度的工厂,承担其在印的生产任务。外资接连败走印度,其缘由不得不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