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神十六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神十五发射时间及地点

时间:2023-05-30人气:作者: 佚名

神十六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神十五发射时间及地点

(原标题:神十六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神十六升空

【神十六发射任务圆满成功】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期待中国空间站第二次太空会师。

延伸阅读:

神舟十六号三位博士航天员的太空之旅有何新特点?

直新闻:神舟十六号定于30日9时31分发射,乘组成员中有两人是来自第三批航天员,良好的梯次建设和代际传承如何助力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

时事评论员 秦蓁:实际上第三批次的航天员的培训从2020年就开始了,一共甄选出来了7名的航天驾驶员,7名的航天飞行工程师以及4名的载荷专家。

那么从这次的三个成员的构成来看,其中景海鹏是航天驾驶员,朱杨柱是航天飞行工程师,桂海潮是载荷工程师,也就是突出了当下的特点,就是载人空间站已经脱离了之前整个空间站系统的验证阶段,即验证整个系统建设、整个架构的阶段,进入到了空间站,要变成一个空间飞行的科学实验室,这么一个角色,而且三名成员的构成里很有特色。

其中景海鹏是老航天员了,大家非常熟悉,但是朱杨柱和桂海潮有很多的特点、很多新鲜的地方。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个这两个同志都是1986年出生的,而且这两个同志他们并不是说出身于空军,其中朱杨柱是出身于陆军,桂海潮是出身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他本身是一个博士生导师,而且两个人都是博士学位。这里边就体现出来很多特点,就是说明航天员的来源,不都从空军的飞行员当中选拔,这是其一。

其二,高学历。两个人都是博士,其中桂海潮还是博士生导师。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突出了当下的应用与发展阶段,就是要做很多的科学实验。桂海潮同志他作为一名载荷专家,他本身并不是军人出身,而是一个科学家出身,一个科研人员出身,就体现了当下这个特点,而且据公开的消息就是第四批的航天员队伍也在培训当中,所以显示了中国载人航天员的队伍不断地壮大,而且不断地有新鲜的血液注入。而且针对今后不同的任务发展,特别是把空间站变成一个空间实验室的这样的一个角色的转变,那么将会有更多不同领域的,虽然不是来自军方,但是是科研人员出身的这样的航天员的出现。

神十六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神十六航天员

直新闻:外界注意到,“神十六”乘组是首个由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种类型航天员组成的飞行乘组,反映此次任务相较以往存有哪些不同?

时事评论员 秦蓁:当下中国的空间站已经建设完成,基础设施这块已经完成了,下一阶段就变成了应用和发展,那么长期的空间站的在空间的驻留,而且每年规律化的航天员的轮换,包括物资的补给,也就是每年两次航天员的更换和两至三次物资的补给。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整个航天站的角色就有所转变,已经脱离了过去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要做大量的科学实验。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要配备日常的驾驶员,包括维护设备正常运行,排除故障的飞行工程师之外,重要的角色就要配备载荷员。载荷专家他的角色就是来操纵空间站上的各种仪器,比如说巡天望远镜,比如说舱室里边的各种科学实验柜,来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

为了完成这样的角色的转换,所以进行了这样的人员的配置。

从以往其他国家,包括国际空间站的经验来看的话,实际上上边要有大量的科学家驻留。这样的科学家科研人员,他要进行方方面面的科学研究。从当下披露的信息来看的话,今后进入到应用发展阶段的话,中国的空间站也要进行大量的科学实验,据说已经征集了40多个领域,大概1000个实验的项目,而且还要继续再向社会征集实验项目。

而且这一阶段因为延续的时间可能长达10年,还要有可能邀请国外的航天员来到中国的空间站共同进行一些合作和工作。然后空间站要进行大量的关于空间科学空间的科技的一些试验,要让它满负荷或者是高效地来运作。所以这一阶段,中国的空间站一定会逐渐地向一个空间科学实验室的这样的一个角色转换。

神十六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发射中心

直新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还介绍,“2030年之前,中国人的脚印肯定会踏在月球上去”。您认为我们的信心和底气从何而来?

时事评论员 秦蓁:这个信心和底气我觉得就来自于中国30年的载人航天的探索,包括当下取得的成就,特别是一个长期在轨的有人照料的空间站的完全的建成,包括长期地运营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底气就来自这里。

因为载人登月,它的技术基础一定是来自载人航天,你首先要保证人用火箭用这个飞船让它保证安全地送到预定的轨道,长期的生存驻留生活等等。

所以载人航天技术是载人登月的一个基础中的基础。当然我个人认为实际上当下中国的载人登月实际上万事俱备,从大的基础的硬件来看,只差一个这次记者会上说的长征10号的重型运载火箭,因为你只有一个重型的运载火箭,可以在地月轨道之间把一个重型的载荷送到月球轨道,这个才可以保证载人登月的最终完成。

所以中国当下只差长征10号重型火箭,剩下的技术挑战也有,但是相对来说就容易得多。包括当下的空间站,之前的载人航天积累的这些技术是完全可以用得上的,所以只要中国长征10号是重型火箭,完成研制,那么今后的载人登月是完全指日可待,细节的技术相信会很快地突破,所以底气完全就来自于这30年来、从1992年就立项的,中国的载人航天是立了大功。所以今天发布会也说了,将把载人航天包括当下空间站的运转和今后的载人登月这样一些技术发展结合在一起,共同来进行统筹和规划。

当然在载人航天方面发言人也提到了今后的一些重点发展方向,比如说在近地载人的火箭,包括飞船,想办法让它降低成本,变成一次性变成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包括向社会征集这种低成本的可多次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的发射的方案等等,这个都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